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举行,在册幸存者仅存38人

在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即将来临之际,今天(12月3日)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23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及其亲属,缅怀亲人,祈愿和平。
图片
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38位
本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祭活动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举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遇难同胞遗属聚集在一起,祭奠已故亲人,讲述历史真相,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敬献花篮,并为遇难同胞名单墙上的名单描新。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面“哭墙'”上记录的是86年前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中国同胞的名字。每年这个时候,那场浩劫中的幸存者都会带着他们的子孙后人来到这里,缅怀亲人、寄托哀思,同时向人们传递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理念。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艾义英、刘民生老人及其亲属,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夏天行、葛凤瑾和余惠如等依次献上鲜花、祭拜亲人。青少年学生代表朗读了遇难同胞的姓名、遇难年龄、遇难地点、遇难方式。
随后大家一起为遇难同胞名单墙上的名单描新。
86年时光过去,当年的孩童,如今已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一遍遍回忆往事,一遍遍心痛落泪,他们,却仍坚持讲述。老人们坚信:正视历史,以史为鉴,远离战争,拥抱和平,幸福生活才能长久。
图片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这场暴行最有力的见证者。可时间的证人正在凋零。 1984年,南京首次统计本地的大屠杀幸存者,当时,登记在册的幸存者有1756人;1997年,在册在世的幸存者减少至1200余人;2006年,急剧减少到400多人;2017年底,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不足百人;而截至目前,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38位,平均年龄超过93岁。
今年截至目前已有12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离开了我们。他们是马庭禄、郭林大、李美兰、葛道荣、周湘萍、张惠霞、王长发、郑锦阳、阮秀英、杨静秋、高恒发、苏承祺。目前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38人。
图片
传承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
而今,这段承载着“城市之殇”“民族之恸”的记忆,也逐渐传承到“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的手中,他们将接过“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接力棒,同这段历史,一起世代相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代表曹玉莉,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曹洪泰、张翠英的女儿,也是第二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她表示,从记事起,父母亲就常常回忆南京大屠杀期间,父亲的两个叔叔、舅爷等多位亲人被日军杀害,母亲也在日军屠城逃难时被日军刺伤险些丧命的可怕经历。
“每每想起这些伤心往事,父母亲就悲痛欲绝,哽咽不止。尤其是我的母亲,只要听到一点点异样的动静,她就浑身发抖甚至紧张昏厥。幼年的经历对他们来说是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噩梦。”她说,父母亲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有生之年能看到日本承认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他们始终不忘自己肩负着“历史见证人”的使命,一直告诫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我们被屠杀的亲人和同胞,要把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纪念馆的组织下,我们经常参加各类历史记忆传承活动,今年10月,我还与日本冲绳南京心连心会友好访华团一行座谈交流,向他们叙述了我的父辈在南京大屠杀时的经历,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暴行。”曹玉莉说,作为“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我们一定会永远牢记历史、不忘过去,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肩负责任和使命,把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一代代传承下去,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这也是对自己亲人和30万遇难同胞的告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视频拍摄、剪辑 朱信智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