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贬谪荆州,写下一诗,像屈原以橘树自比

张九龄有些人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说起他的两个千古名句,可能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写中秋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还有写兰花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图片
张九龄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为唐朝开元盛世出了不少力。但是唐玄宗后期听信李林甫的谗言,将他贬为荆州长使。张九龄晚年遭受这种厄运,感到晚节不保,心中十分忧郁。
于是张九龄把这一时期的感受用诗歌记录下来,写成了组诗《感遇十二首》。其中的第七首是吟咏橘树的。张九龄化用屈原《橘颂》的原意,以橘树自比,表达自己坚定的情操。
《感遇十二首》张九龄〔唐代〕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图片
诗的一二两句“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是写江南橘林的美丽风景。古人说“南橘北枳”,橘树在南方生长茂盛,到了淮北就变种为枳了,这是借用屈原的“受命不迁”来表现橘树的顽强。
诗中写江南的橘树,而且写的是橘树林。它们秋天结出红彤彤的“丹橘”,到冬天了枝叶还是一片葱绿。荆州自古柑橘有名,张九龄的故乡岭南韶关曲江更是盛产橘子。
诗句的开头这么写,把橘树和荆州以及江南拉扯到一起,让我们感受到这橘树好像和一群人有关,和作者张九龄也有一定的联系。
图片
诗的三四两句“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写橘树自有经冬耐寒的本性。橘树那么喜欢南方,是不是南方温度高,更适合于橘树的生长发育呢?“伊”这里是助词。
不是的,温度高只是外在的,最主要的是橘树自身有着不怕寒冷的特点。《论语》中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橘树有着松树柏树一样经冬不凋零的品格。
诗中的“岁寒心”,可以说是一语双关。它既是写橘树不惧严寒的植物属性,也是作者自己坚贞高洁思想品德的写照。
诗的五六两句“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是写橘树的不为人们所用。上面说了“丹橘”,这红彤彤的橘子是上等水果,应该是接待宾客的佳肴。
图片
但是橘子“阻重深”,它困在崇山峻岭深山老林里,还有蜿蜒的溪水阻隔。很难运输出来,很难被外面的世界所认识,所运用,因此它的价值就无法体现。
这里的言外之意就是,那些有才能的仁人志士,本来要为国家为朝廷效力,但是他们上进的道路被体制被奸佞被谗言所阻塞,无用武之地,才能无法施展。
诗的七八两句“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是写橘树引发的命运感叹。橘树闭塞在山林里,怀才不遇就是它的命运。但是这种命运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后来人们遭遇到的。
图片
各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各人的遭遇也就不一样。这样周而复始,往复循环,各人有各人的命运,没有一个规律可以遵循,可以回避。人的命运如何,就像碰运气一样。
诗的九十两句“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写诗人对橘树的不公正待遇鸣不平。大家都不要夸奖桃树李树了。它们有美味的果实,还能遮阴纳凉,难道橘树就没有吗?
橘树果子既是佳品,一年四季还树荫浓密,不比桃树李树逊色,凭什么得不到公正的待遇。作者这里为橘树鸣不平,也是在为仁人志士,为贤者,甚至是为自己鸣不平。
图片
由此可见,张九龄这首咏物诗吟咏橘树,是有其寓意和寄托的。诗歌就像屈原一样以橘树自比,抨击时弊,是对埋没人才排挤人才的社会现象发出的沉重抗议。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