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的幻影:东西方文化中的“极光”之美

“北京居然拍到极光了!”
12月1日晚,#北京极光#登上微博热搜。当晚,黑龙江漠河、内蒙古多地,甚至北京都看到了绚丽的极光,引得不少网友纷纷感叹。
事实上,此次并非极光第一次出现在中国上空。早在古代中国,就有关于极光的神话传说流传于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宝贵的史料可供人们坐上“追光机”,一窥千年前的极光之景。
对美好的希冀,寄托在绚烂神秘的色彩中
资料显示,极光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战国时期的《竹书纪年》,这部编年史记载了从最早的传说时期到公元前4世纪的中国历史,书中偶尔会出现一些对天空中不寻常现象的描述。科学家研究了其中提到的周昭王统治末期的一个夜晚在北方天空出现的“五色光”,被判定为极有可能便是极光。
古时候,人们将极光看作神秘、美好的象征,对这一罕见而新奇的现象抱有幻想与期待。中国上古神话中关于极光的描述中曾记述,相传黄帝的母亲附宝在郊外散步的时候,突然“见大电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随后她便怀上了黄帝轩辕氏。虽然这一叙述颇有神话色彩,但指代极光的“大电”的确是真实存在的,也因此极光被古人视为祥瑞之兆。
此外,战国时期的另一部著作《山海经》中,也有关于极光的描述,书中将极光称为名叫“触龙”的神仙,形貌如红色的蛇:“人面蛇身,赤色,身长千里。”战国时期的大诗人屈原在《天问》中也用“龙”这意象来描述极光,形象地将其称为“烛龙”,“龙”在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神圣力量的代表,象征吉祥。
无独有偶。在西方,同样可以窥见人们通过极光所传达的美好和梦幻。在最早对极光进行描绘的诗集《诗体埃达》中,“北上极光”是奥丁派出的众仙女瓦尔基里氏策马疾驰,盔甲所发出的闪耀的光芒。著名的丹麦作家安徒生也曾在他的童话故事《冰雪女王》中营造了浪漫的北极光背景。
图片
▲2023年12月1日,黑龙江佳木斯出现绝美极光。(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铺满天空的“火焰”,藏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
几个世纪以来,在艺术、诗歌和文学作品中屡屡出现的极光,是梦幻灵性的代名词,也是人们对永恒美好的期许。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远古时代,人们认知和实践能力的限制让他们本能地对辽阔苍茫的自然力量产生了恐惧和敬畏,因此对远古人类来说,极光则更多的代表着不祥之兆和死亡。
在阿拉斯加,每当极光来临之时,爱斯基摩人便会赶紧把孩子带进房子里,否则这些耀眼的如火焰一般的极光就会俯冲下来,狠狠抓住孩子们的头。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爱斯基摩人通常会挥舞着锋利的刀,或是唱歌来驱逐北极光以保护孩子的安全。在他们看来,沙沙作响的极光是来自死亡的召唤。
在挪威的芬马克地区也曾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两个兄弟去赶驯鹿群,恰好遇上了北极光,弟弟用歌声奚落着极光,哥哥试图警告弟弟停止嘲笑的行为,然而弟弟却更加肆无忌惮。瞬间,极光开始翻滚奔涌,哥哥听到扇耳光的声音赶紧赶来,却发现弟弟和他的驯鹿已经被杀死。除此之外,法罗群岛上的居民也告诫自己的孩子在极光来临之时戴帽子,否则光亮将会烧焦他们的头发,对他们的健康构成威胁。瑞典人也形成了北极光来临之时不理发的习俗。
除此之外,各地还流传着各种各样关于极光的神话传说。人们从日常生活中寻求对这一神秘且未知现象的理解,创造出不同版本的故事。
图片
▲当地时间3月23日夜,绚丽的极光出现在加拿大多伦多北部的格雷文赫斯特(Gravenhurst)上空。在多伦多及其周边地区所处的中纬度地带,极光亦是不多见的天文现象。(图片来自中新社)
与极光相遇,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双向奔赴
无论是祥瑞也好,还是不详也罢,都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古老传说。事实上,极光的出现主要依托于科学理论,其主要形成原因是受强地磁暴影响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经验证,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等离子体现象。地球的极光是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经过加速后与高空的稀薄气体分子产生猛烈撞击而形成。由于地磁场的作用,极光一般出现于靠近南北极的高纬度地区上空。
而今年在中国经常出现极光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强磁暴的发生和磁极正在逐渐向东漂移。12月1日晚人们之所以能在北京看见极光,是因为太阳“脱”了至少“三件毛衣”,三次日冕物质抛射相继喷发,你追我赶,抱团朝地球飞奔而来。
针对此次现象,长江学者、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陈鹏飞教授说,“太阳的爆发越强烈,带电粒子就可冲破越多的关卡,到达纬度更低的地区。”北京上空的极光,汇聚了三次太阳爆发的威力,高能电子到达距离我国北部边境线几百公里的上空,以至于在北京也能看到。
总的来说,想在中国看到极光,讲求“天时”、“地利”、“人和”。需要人们在发生“强磁暴”或磁极偏向东半球时正处于中国的中部到北部,且正巧在极光出现时外出看到夜晚的天空。虽然在中国看到极光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假若看到,这也将是一份意外的惊喜与美好。(完)
综合中国日报网、“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众号、扬子晚报、《参考消息》等
编辑:姚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