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秒换电,这家企业要做营运市场换电补能第一品牌

图片
图片
图片
40秒,这是出租车及网约车司机在易易互联三代站换电所需的机械时间,几乎是当下电车最短的补能用时。类似这样的换电站,易易互联在重庆已经运营54座,杭州、成都、广州等全国30多个城市更是布局了超300座。
近日,易易互联发布了最新的三代换电站。截至目前,易易互联已深耕营运车辆换电行业超6年,在易易互联CEO刘金良看来,营运车辆的补能终局,一定是换电模式,所以易易互联对换电路线坚定不移。
图片
在一二线城市,交通、物流、出行等领域的营运车辆,需要极高的运转效率,相比于充电,换电显然更快捷。
更重要的是,换电能够大幅度提升城市资源匹配效率。数据显示,以服务1万辆车为例,对比充电桩,采用换电站方式,可减少近3440个停车位,约4.1万平,节约投资成本5000万元。
刘金良告诉36氪,整体而言,换电站的坪效更高,相比于充电桩,每平方米输出的电量、创造的补能效率更高。
在这点上,出租车及网约车司机早已深有体会。易易互联三代换电站发布现场,曹操出行的驾驶员赵师傅表示:“我一直在使用换电,易易的一、二代换电站都体验过,三代站的科技感更强,而且换电过程也更快了,这特别好,对我们驾驶员而言,真是太爽了!每天节省了1至2个小时的充电时间,可以接更多订单。”
换电,让司机每月多赚一千块
换电模式带来的整体经济效益的改善,获得广泛认可,使得2020年以来,政策端加速推动换电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5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两新一重”建设,将换电站明确纳入新基建建设范畴。
这之后,政策支持加快落地。2021年10月,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启动,其中综合应用类城市8个(北京、南京、武汉、三亚、重庆、长春、合肥、济南)。2022年12月,换电站被列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今年7月,政府提出加快换电模式推广应用和建设。
实际上,当下新能源市场中,充电桩保有量迅速爬升,也有不少车企布局超快充建设,但换电路线依旧能受到如此程度的重视,正是因为它既照顾了车端体验,又不会像超充一样冲击电网。
司机侧来看,作为运营车辆,出租车和私家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行驶里程长,使用频率高,因此难以忍受电动车漫长的充电时间,毕竟多一分钟充电,就少赚一分钟钱。
以香港为例,由于香港出租车实行三班倒、24小时运转的机制,部分出租车换成充电的电车后,每轮班需要一小时多的充电时间,三班倒就是三四个小时,浪费了司机大量的跑活时间。
图片
刘金良提供的数据显示,如果司机使用换电模式,相比燃油模式,司机的年收入要高约33.1%;相比充电模式,司机的年收入要高约13.8%,也就是一个月可以多赚1300-1500块钱。换电模式很直观地提升了司机群体的收入水平。
此外,对于运营商,换电车更低的成本也具有明显价值。
“如果做到车电分离的话,运营商的资金利率肯定更高,不用花那么多钱购车,原来买200辆的燃油车的钱,也许能够购买300辆换电车。同时也降低了周边成本,例如车辆的保险、电池维护等。”刘金良表示。
与此同时,“车电分离”意味着,车和电池的生命周期分离开了,进而二者的利用率就会各自提升。
刘金良举例表示,现在的出租车和网约车,大约跑五至六年以后就面临报废,但如果是换电模式的车,对车身花几千块钱进行翻新就可以了,而电池是交给换电站的,换电站作为保姆管理好电池。这样下来,出租车和网约车在八年的生命周期内都可以很好地使用。
在私家车领域,“车电分离”能让消费者消费升级。剥离电池价值之后,35万的车可以卖25万元,车企更具价格竞争力,消费者购车也更具性价比。
“换电行业目前还是发展初期。”在刘金良对未来出行生态的构想中,电动车的发展即“四化”的发展,最终的人类出行,将全部是共享出行及公共出行,“共享出行使用的是谁的车?那么谁早进入共享出行,就是谁家的车。”
生态先行,打造营运市场换电补能第一品牌
回到易易互联,作为吉利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可以说是目前最适合做“营运车换电”这件事的企业。
首先要明确的是,换电站具有很明显的网络效应,即换电站足够多,才会有更多人愿意购买换电车型,而只有更多人买了换电车型,或者说路上跑的换电车够多,换电站也才能运营得起来。
这就意味着“车和站”双边要同步起量,换电的齿轮才能转起来,进入正向循环。
那么,车企做换电的优势自然被凸显出来。而这之外,易易互联相比其他车企更适合做营运车辆换电的优势,则在于同属于吉利旗下的曹操出行——作为头部网约车平台,曹操出行在各个城市已经铺开的车队,在需求侧做好了充足准备。
刘金良指出,换电技术并不复杂,换电企业的核心壁垒不是技术,而是生态,能够在发展初期形成自我闭环,即有车、有站、有运营。
官方信息显示,目前可在易易互联换电站进行换电的车型有“曹操60、枫叶80v、枫叶60s、睿蓝9、睿蓝7、英伦TX5”等。而除了曹操出行,吉利还有出行运力服务“幸福千万家”;以及常青新能源,做电池回收,从而实现了“整车-电池-换电-运营”的全生态运营。
当然,这不意味着易易互联技术薄弱,恰恰相反,从2017年开始,易易互联累计研发人员超千人、投入资金超十亿元,并具备了三项很重要的发明专利:快换锁体(Fast Bolt)、快换高压连接器、车站通讯模块。
最新的三代站相比于上一代,其双仓换电站的占地面积是71平方米,减少了近50平方米,此外,三代双仓换电站满仓电池是25块,换电次数一天可以达到540次。
图片
以三代站的发布为节点,刘金良为易易互联立下了“未来三年建站2000座”的目标,希望渗透重点城市30座,累计服务车辆40万辆,管理电池资产规模200亿元。
面对换电行业的上升期,易易互联按下加速键。而为了支撑高速铺开的规模,刘金良提出了新型的换电站建设模式,在自营模式之外,易易互联还提供合伙人模式和托管人模式。
具体来看,合伙人模式由城市合伙人单独或与易易互联合资完成换电站投资;托管人模式则是易易互联投资建设换电站,托管人负责寻找地块、洽谈、签订协议和站务管理。
“合伙人也好,托管人也好,最重要的一个意图就是能够快速拓展,把愿意加入到新能源换电模式的人快速调动起来。”刘金良表示。
从业务层面来看,合伙人和托管人模式自然能够降低成本,迅速铺开规模,但更重要的是,换电在普通消费者的认知度仍不高,通过这种模式能够加速让行业上下对换电的认识。
公共出行最终都将是换电模式
虽然从数据层面来看,截至今年10月,全国换电站数量已经达到3220座,包括蔚来、奥动、宁德时代在内的多方企业都已参与其中,但换电生态仍是割裂的,目前每个企业都是一个孤立的岛屿。
真正实现全行业的互通互联,是换电的最完美结局,但也是最难的目标。涉及到的电池互换标准、不同车企之间的数据打通等,都是换电的终极难题,而且需要社会上下各部门的共同推进。
2021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及 “健全标准体系:制修订换电安全、换电接口、标准化电池箱、模块化电池等标注,鼓励相关团体标准先试先行”。
不过这远远不够,生态的打通需要有一家企业先达成突破,为行业提供一个成功案例,才会撕开更多合作可能性的口子。
已经走在前面的易易互联,想成为这名头雁。
“2024年我们希望做一个突破,我们已经突破了乘用车,现在突破到商用车来换电,我们还想突破到吉利体系以外,能够向别人开放我们的技术标准,让大家用我们的换电标准化电池包、标准化的底盘来造车,这样我们共同用一个电池银行,你造车身卖车身,然后电池银行为你服务或者卖整车来携电入网。”
最新的好消息是,2023年11月29日,吉利控股与蔚来签署了换电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换电电池标准、换电技术、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换电车型研发及定制、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通过“共投、共建、共享、共运营”模式,携手打造“私家车”和“营运车”两大换电标准体系。
这意味着,易易互联成功撕开了吉利体系外的第一个合作口子。而强强联合的合作一旦形成示范效应,就将有更多企业加入换电合作的队伍中来,全国换电标准的形成也就指日可待。
在政策端,基于多年在换电行业的运营经验,刘金良也提出了几点建议:换电行业需要做到一车两票两证,以明确车电分离后,电池的所有权在哪方;针对换电站的用电,能够做到一址多户,有利于充换电设施的申报和运营;建站审批方面,换电站应被看作一个设备,而非建筑,建站推广才会更加流畅;车电分离后,应专门开发换电车辆的电池保险产品。
整体来看,推行换电是毋庸置疑的选择,虽然道阻且长,但易易互联坚定地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只要车企之间的电池流动起来,电车就能最大程度提升城市效率,进而推动出行生态的电动化转型。
用刘金良的话说,终局畅想中,无人车的补能方式一定是换电,现在换电,司机已无需下车了,所以现在的换电已经在对接未来的无人驾驶了。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