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古树 | 大明寺双楠:诗为树咏,树为诗传

前两期,小编先后带你打卡了
树龄超千年的罗汉松、黄心夜合,
接下来我们继续下一站
桢楠
当然,今天我们打卡的,可不是一般的桢楠。849年前,大诗人陆游也曾造访它们,并留下了“孤塔插空起,双楠当夏寒”的佳句。陆游诗句中的双楠,就是位于崇州市街子镇凤鸣村(原三郎镇化成村)大明寺的两株桢楠。
大明寺始建于隋朝,名为万岁寺。大业初年(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亲赐敕曰“化成”,因此曾名为“化成院”,明朝初年改名为大明寺。古寺山门内有两株桢楠,是为“化成双楠”
化成双楠
图片
图片
图片
1174年,第二次出任蜀州通判期间,陆游在深入考察地方风土民情时,曾游历化成院,这两株有数百年树龄的桢楠给陆游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化成院》一诗中,陆游详细记录了此次化成院之行的所见所闻。
图片
图片
沿着颇为陡峭的台阶进入山门,迎面而来的便是左右两侧拔地而起的高大桢楠。这两株桢楠的树龄超过1400年,胸围分别为4.11米和4.64米,树高分别为16.6米和17.2米。
历史上这两株桢楠曾遭遇雷击,导致树干拦腰折断。饱经磨难的桢楠,依然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如今从存留的主干上早已长出新的树枝,如碗口般粗壮,枝繁叶茂,夭矫青苍,好似两把大伞,守护着大明寺的山门。
图片
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们,两株树下分别用打磨精致的花岗石建起了护栏。古色古香的山门,古朴粗壮的桢楠,乳白色的石栏,布满青苔的石板……让桐妹儿瞬间感觉走进了一座古树公园。
图片
据记载,当地人就很重视保护这两颗桢楠。清朝同治年间,崇州知州李为刻碑晓谕当地百姓僧众保护双楠及化成山林,在这块《护双楠碑》中,有“不准砍伐,以护双楠而壮观瞻”的记载,这通辞严令峻的“禁伐碑”,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对保护大明寺及周边生态林木,阻止破坏行为起到了较好的震慑警示作用。
这块《护双楠碑》也是国内少见的古代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的禁令之一。遗憾的是,原碑在“5·12地震”中损坏。如今立于山门左侧这株桢楠下的石碑,为地震后恢复重建时复制。
图片
除了这块《护双楠碑》,山门右侧桢楠树下也立有一块石碑。这块石碑由清朝同治年间崇庆州(今崇州)举人张鼎元书刻陆游游历化成院后所写的《化成院》。“翠围至化成,七里几千盘……孤塔插空起,双楠当夏寒……”陆游在这首诗中为我们描述了840多年前“双楠古翠”的盛景。诗为树咏,树为诗传,天府之国的灵韵于诗树之间得以呈现。
历经千年,虽饱经磨难,这两株桢楠在有力的保护下,如今愈发苍翠,茂盛的新枝、挺拔的身形、浓密的绿叶,无一不展示出生命的自信与顽强。
来源 2024成都世园会
文字/摄影 何齐铁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王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