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平均每周都有演唱会,背后公司是什么来路?

图片
五月天“好好好想见到你演唱会”。图片来源:相信音乐官方微博。
2023年12月,成立26年的流行摇滚乐团“五月天”深陷演唱会假唱风波。
博主“麦田农夫”对比五月天一场上海演唱会上人声与歌曲音轨线条,指出五月天演唱的12首歌曲中,有5首为假唱。
12月4日,五月天经纪公司相信音乐回应:没有假唱,会出声明,演唱会音频已提交稽查部门,有关部门将进行科学测评分析并公布调查结果。截至发稿,是否“假唱”尚无明确结果。
丁当、刘若英等相信音乐旗下艺人均在微博为五月天发声。
知乎上,有五月天粉丝提到,假唱不是今年才有,2019年就发现了。五月天主唱阿信(陈信宏)也曾为演出打过封闭针,引发不少粉丝“心疼”,多次呼吁他们少开点演唱会。
2023年,48岁的阿信在成都场演唱会上说道,“有人说相信音乐把五月天当摇钱树,如果五月天不想唱,没有人能够逼我们,如果怪兽、玛莎、石头、冠佑、阿信想唱,也没有人能挡住我们。”如今,五位团员的年纪均在46至50岁之间。
从一年20场到一年60场
五月天称得上是一代人心中不可磨灭的青春印记,这份情怀变成了其演唱会票房市场的号召力。
2023年,五月天在北京鸟巢以“好好好想见到你”和“诺亚方舟10周年进化复刻限定版”双主题开了6场4万人演唱会;广州奥体欢唱5场,吸引17.5万人;上海站8场演唱会,观众累计超36万人。
也就是说,今年五月天在北上广就开了19场演唱会,观众约70万人。
上海演唱会的门票为每张355元-1855元,开票即售罄,不少粉丝直呼一票难求。
前往演唱会现场的粉丝贴着五月天专属Logo,手里挥舞着蓝色荧光棒,有的身穿黑色的五月天周边衬衫。粉丝可提前通过线上购买周边,也可到演唱会现场购买。
以荧光棒为例,一根云端互动荧光棒价格140元,荧光棒的保护套织带50元,荧光棒的贴纸40元。一场演唱会中,五月天周边产品多达19款,价格在40元-1050元不等。若粉丝要集齐所有周边产品,共需花费5244元。
以上海站8场演唱会观看人次计算,门票和周边产品收入(仅算单根荧光棒价格),至少入账1.78亿元,即场均收入2000万元起。
为什么一个城市要做多场?单站的巡演场次越多,服装、视频制作、舞台搭建等成本也会摊薄,利润空间更大。
南方周末记者统计,2023年,五月天双主题切换巡演共68场,涉足21个城市,其中内地城市12个。在今年举办演唱会的歌手中,五月天场次数量排名第二,40岁的薛之谦以官宣104场占据首位。薛之谦曾因突发高烧引发扁桃体不适而取消成都场演唱会。
一年68场,相当于每个月五六场的频率,平均下来,可以说周周都有演唱会。
五月天作为演唱会“劳模”不是从今年开始。
2004年至2006年,五月天举办“Final home当我们混在一起”世界巡回演唱会,脚步遍布全球11座城市。
时任相信音乐(北京)副总经理李宜勋曾对媒体说,他们在2007年至2008年举办了两轮不同主题的五月天巡演,共23场演出,吸引超30万人观看。
2017年,五月天成立20周年,他们中年纪最小的团员也已经四十岁,但他们比年轻时更勤奋,几乎从年头唱到年尾。
自2017年3月启动的“LIFE人生无限公司”主题演唱会,持续至2019年1月,共有122场,平均每年接近60场。
仅休息了三个月,五月天又于2019年4月前往日本大阪开启全新主题的演唱会“Just Rock It !!!蓝 | BLUE”。他们在大阪、香港、北京、上海、桃园,开了28场演唱会。
新冠疫情让马不停蹄的五月天不得不停了下来。
2020年5月,为了坚守与乐迷的“五月之约”,五月天联合腾讯TME举办了一场线上音乐会,超3500万歌迷在线观看。2020年最后一天,五月天启动了主题为“好好好想见到你”的演唱会,在台湾桃园连唱六场。
2021年,全球仍在疫情影响中。这一年,五月天在台湾桃园、台南、高雄三地举办了14场演唱会。2022年还前往拉斯维加斯、纽约、新加坡开展巡演。
2022年底,又一场全新主题的“诺亚方舟10周年进化复刻限定版演唱会”从桃园起步。与此同时,“好好好想见到你”演唱会也在进行,这一主题横跨四大洲,共计78场。
可以说,加入相信音乐后的五月天,发唱片不再是主要发展路径,演唱会成为其主要工作。几乎每年都以不同主题开演唱会,甚至同一年内两个主题演唱会,场次也从一年20余场扩大到一年60余场。
近五年来,除了受疫情影响的两年外,其余每年都有60场以上,今年更是接近70场。
相信音乐实控人曾是五月天经纪人
相信音乐的成立,正是想走与传统唱片发行不同的商业模式。
传统唱片时代的盈利逻辑是依靠唱片的制作发行,唱片卖得越好、发行量越大,利润就越高,唱片公司与创作者之间分配版税。各大唱片行比拼的就是发片量。
盗版光碟的出现破坏了原本成熟的商业逻辑,加上数字音乐和网络下载的冲击,唱片业一落千丈。
2006年,相信音乐创始人陈勇志和谢芝芬拉上五月天、梁静茹组建新公司。陈勇志当时是滚石集团策略长,谢芝芬则是五月天经纪人。二人在台北成立相信音乐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相信音乐)。据企查查,董事长为陈勇志,吴婕萦、谢佩伶为董事,洪慧珍为监察人。
滚石唱片是台湾本土唱片公司,李宗盛、罗大佑、刘若英、周华健、陶喆、梁静茹、五月天等均出自滚石。目前,相信音乐的艺人中就有老滚石人,如李宗盛、刘若英、苏慧伦。在一定时期内,滚石仍扮演相信音乐唱片发行方的角色。
陈勇志组建新公司的意图也很明显,行业原有的“唱片售卖”模式已走不通,需要找到新的商业模式。今天来看,新模式可以说就是“粉丝经济”,以演唱会、明星周边商品、影音产品出版为主要收入来源。
2007年,相信音乐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成立,实控人为谢芝芬,占股92.5%,陈勇志占股7.5%,这家公司负责相信音乐所管理的音乐作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相关事宜。
相信音乐时期的五月天,没有把过多精力放在唱片制作上,通常三到五年才出新专辑。尤其是2012年后,五月天大多数都是发行改编版的演唱会精选曲目或单曲,每年的工作重心都放在巡演上。
相信音乐甚至为五月天、梁静茹专门成立了服务于演唱会的部门,部门负责人周佑洋被五月天成员称为“洋公”。这一部门最早因为五月天策划“离开地球表面”演唱会而打响名号。
据台湾钜亨网报道,五月天占相信音乐年营收的七成,一旦五月天当年没有出片、没有演唱会,会使相信音乐的营收起伏太大,这也是相信音乐一直没有上市的原因。台湾钜亨网是台湾地区的专业财经网站。
“五月天概念股”
2014年,在相信音乐的支持下,“洋公”带领相信音乐演唱会制作部门,整合业内四家幕后制作公司单独成立公司,名为必应创造。
必应创造官网显示,前三大股东为相知有限公司、滚石移动股份有限公司、相信音乐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占比分别为12.25%、8.65%、7.59%。
相知有限公司由相信音乐出资设立,实控人为陈勇志。照此计算,相信音乐合计持有必应创造19.84%的股份,为最大股东。
2018年,必应创造(6625-TW)在台湾挂牌上市,被投资者称作“五月天概念股”。
2022年财报显示,必应创造的营收为10.88亿新台币,扣除成本、费用后,营业净利润为2491万新台币,营业净利率为2%。在非疫情年份,营业净利率约在4%-8%之间。
2023年上半年,营业净利率反弹至8%,一般来说演唱会活动旺季在下半年。
必应创造的主营收入是设备出租、演出或活动制作设计及硬件工程、展演票券、展演活动周边产品销售。必应创造的主营收入中,演出活动制作设计及硬件工程收入占比为97%。据必应创造招股书,唱片业式微,唱片公司、歌手主要收入来源逐渐转向演唱会收入。
相信音乐及其集团成员公司均被列入必应创造的关联人,其来自相信音乐的营业收入为1.9亿元新台币,占总收入的18.31%。
阿信参与持股的B'IN MUSIC (HK) CO. LIMITED(下称“相信音乐香港公司”)作为必应创造的实质关系人,为必应创造带来677.5万新台币收入。相信音乐香港公司成立于2017年,由相信音乐设立,2022年10月后由陈勇志、谢芝芬、阿信(陈信宏)共同持股,各占股33%,吴婕萦占1%。
从必应创造上市近三年的财务报表来看,2016年至2018年,营收分别是7.9亿、8.3亿、14.23亿新台币,其中来自相信音乐的收入占比为23%、25.63%、10.1%。
除五月天、李宗盛、刘若英等相信音乐旗下艺人外,必应创造还承接非关联企业的艺人演唱会制作项目。据必应创造官网,必应创造是首家在台湾上市的展演服务商,现已成为华人世界较具规模的演唱会制作公司之一。
南方周末记者 周小铃
责编 张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