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丨专访光良:出道28年,再唱《童话》

在无锡的采访间见到光良时,是在一个气温骤降的冬日夜晚。53岁的光良刚结束综艺《我们的歌5》一天的彩排,距离下一次拍摄还有1个多小时。在这个难得的空档,他接受了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的独家专访。
图片
光良接受记者专访,沈阳摄
采访室开了空调,驱散了不少寒意。光良和经纪人、工作人员一同出现在现场,岁月没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迹。在节目第二期时,他作为前辈歌手,与“90后”新生代歌手陈卓璇改编并合唱《童话》,瞬间将观众带回2005年这首歌唱遍大街小巷的时光。
“大家看到我,就说《童话》来了。”坐在记者面前的光良,聊起《童话》的诞生,聊起18年后重唱《童话》的感触,也聊起自己在台北家中养的植物与他对音乐的热爱。随着采访的深入,光良时不时哈哈大笑,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日常,显露出性格中活泼且少年气的一面。他说:“可能大家比较多看到我荧屏上音乐性的一面,但我跟很多人一样,也喜欢开玩笑。”
《童话》是要告诉大家“相信”的力量
2005年,《童话》的风吹遍大街小巷。在记者就读的浙江那所普通初中里,这首歌也跨越山海,成为当年最流行的曲目。那是一个听CD和磁带的年代,更为便捷的mp3、mp4还没在小县城流行。距离今天,《童话》已经发行了18年。但当记者打开《童话》在音乐平台上的评论区时,最新一条留言显示发布于3分钟前。前奏响起,很难不跟着哼唱。
图片
光良在舞台上演唱《童话》
“这首歌虽然发行了那么久,我也唱过很多遍,这一次在《我们的歌5》的舞台上,确实是从来没有唱过的版本。因为,据我所知《童话》暂时没有男女对唱的版本。”光良说。他维持着和当年差不多的发型,也保持健身习惯,甚至于录节目时,也拜托节目组安排健身器材。
光良说,《童话》这首歌是想告诉大家“相信的力量”。那一年,他和唱片公司的合约即将到期,他打算换一个环境,所以这是在老东家出的最后一张专辑。“决定做这张专辑时,我告诉自己,要回到我还没有当歌手时,找回最初那种我为什么要当歌手的心情。”在这张同名专辑中,光良试图把自己当成一张白纸去创作。他擅长写曲,为梁静茹创作的《勇气》至今都是对方的代表作,而对于写歌词这件事却没有太多信心。
图片
光良
《童话》的曲谱好了,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歌词。“经纪人鼓励我试试看,然后就有了现在大家听到的这个版本。”光良说,歌曲录制好后,他一度担心听众不会喜欢,“我很怕用《童话》作为歌曲的名字,会不会让大家觉得,我在写一首儿歌,或者是写给小朋友听。其实没有,我是在告诉大家相信这件事的力量。只要相信,最后一定会完成梦想,结局一定是美好的。”
2005年1月21日,专辑《童话》发行,在全亚洲荣获21项冠军,销量突破120万张。一曲《童话》,让光良爆红大江南北。
如今,再提及《童话》的火爆,他笑笑,这张专辑里的其他作品他也很喜欢。“很多人忘记了,这张专辑里还有《天堂》《少年》《手机留言》。”
对音乐的感觉,从第一次听到钢琴声开始
光良说,自己对音乐有感觉,应该从第一次听到钢琴的声音算起。但如果只是谈对唱歌的兴趣,那可以追溯到更久之前。
他出生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华人家庭,母亲是福建人,喜欢听电台。光良小时候从电台里听到非常多好听的歌曲。“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他印象最深的是歌手齐豫演唱的《橄榄树》,“在我记忆中这首歌就是天花板,为什么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为什么唱歌还可以抖音?小时候我就开始自学自唱,觉得很好玩。”
图片
光良
10岁那年,光良有机会接触钢琴。“其实是妹妹要学,她才6岁,我妈妈很担心她怕生。我们家里有三男一女,妹妹是最宝贵的,所以就让我陪着去学钢琴。”自那以后,钢琴成为他与音乐之间的沟通桥梁。
不过,对于钢琴考级,光良只考了七级,而放弃了后面的考试。“妹妹弹钢琴比我好,她有绝对音准,我没有。结果最后她没有当歌手。”那时候,光良18岁左右,在读大专,“我觉得如果继续考,可能会变成一个钢琴老师或者演奏家,那不是我擅长的东西。因为这件事妈妈好生气,说我三分钟热度。”光良发现,自己更喜欢流行音乐,后来就去学编曲,学MIDI,创作流行音乐。
图片
光良与妈妈一起
从1990年开始,光良先后参加了30余次大大小小的歌唱比赛,始终无人问津。直到1993年参加全亚洲歌唱比赛,凭借《永在我心里》获得第一届海螺新韵奖,这才被唱片公司发掘。1995年,李宗盛前往马来西亚挑选新人,听到了《掌心》的小样,光良和品冠因此加盟滚石,组成“无印良品”出道。
在百度百科上,光良的本名写着“王光良”,但他却大笑着跟记者强调,千万不要连名带姓地称呼他。这也是采访过程中最有意思的小插曲。光良的父母受英文教育,给他起了个英文名“迈克”,这是他最常用的名字。同时也遵循马来西亚华人传统,按照族谱行“光”字辈,给家中孩子起了中文名,分别是光喜、光耀、光良。出道后,由于要用中文名字发专辑,他才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光良”这个名字。“王光良,广东话读起来跟小时候电视广告里的‘高亮洗碗精’太像了。”
把做音乐这件事当成人生的时间轴
光良的上一张专辑,被命名为《绝类》,发布于2020年3月,谐音是植物学上的“蕨类”。
“绝类”,直译的意思是“绝种的人类”。在这张专辑中,他邀请黄韵玲和李欣芸担任制作人,一人操刀半张专辑的制作,同时还邀约多位年轻创作人加盟。“绝类的含义是,很多时候,我们相处最多的人是自己,当安静下来的时候,常常我们会跟自己对话。蕨类植物也是这样,它在森林中很茂密,我们会看到花,看到一些比较吸睛的东西,却可能没有注意到蕨类的存在。”光良也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我们生活在一个很多色彩、很多元的社会里,就像蕨类生长在森林里,没有人发现,可是我活得很好。这是一种一个人跟自己对话的生活方式。”
图片
舞台上的光良
光良很喜欢植物。在台北家中,他养了很多植物,有迷迭香、薄荷、香兰叶、火炬姜,大部分是东南亚国家喜欢用的香料,“最好玩的是可以吃到它的味道”。有一年,光良养在盆中的凤梨突然结果了,他兴冲冲地拍照展示给父母看。“我好开心,因为华人都觉得这是铁树开花了。”不过,在台北养植物也有烦恼。因为只有一个阳台,所有的植物只能养在盆里,浇水是件麻烦的事情;夏天天气闷,他还得研究怎么处理植物上的寄生虫。
图片
阳台上的凤梨
其实,光良是一个不太习惯离开家乡的人。2000年左右,滚石唱片希望他搬到台北生活。一转眼,在台北生活了20多年。台北多雨的气候,也被写进歌里,成了《台北下着雨的星期天》。
“我生长在没有四季的地方,会觉得换个地方很新鲜。”他印象很深刻,第一次到台北时恰巧是个冬天,他站在台北街头,怀揣着对家乡的不舍,“冷风吹来的时候,觉得自己孤独、忧郁,可是又觉得好有感觉,应该要写歌。创作就是你当下心情或想法的记录。”
光良把做音乐这件事当成一个时间轴。每一首歌、每一张专辑,都是他“锚定”过去某一时刻的锚点。有一段时间,他想逃离一直要出片、发新专辑的生活,就跑去了纽约,发现在纽约地铁站里有很多人在玩音乐。“他们那么热爱音乐,在地铁站吹萨克斯、拉小提琴,而我是一个发片的歌手,却有点逃避、偷懒,觉得有点惭愧。”从纽约回来后,他灵感迸发,写了《地下铁的音乐人》。后来,李宗盛填了词,成就了一曲完整的《伤心地铁》,收录在专辑《想见你》中。
图片
光良
“每一首歌都记录着不同的意义,都有它诞生的原因。”光良觉得,做音乐最关键的是开心,它是一种生活的记录,自从组建自己的团队后,他开始跟着感觉发片,不强求一定要保持什么样的创作频率。“以前做的音乐,已经过去,它变成一种记录。永远都是你现在做的东西是最满意的。”
“很幸运在那个时代留下作品”
去年5月,光良和游戏《天涯明月刀》合作,演唱了普通话和客家话版本的《天地吾乡》。此次参加《我们的歌5》,也与陈卓璇合作演绎了邓紫棋的《桃花诺》。最近热播的古装剧《一念关山》里,片尾曲《长醉》也由他演唱。这都是他少有的对“中国风”歌曲的尝试。“如果是创作,我比较不擅长写中国风的调,但在诠释的时候我可以很享受、很投入。”光良说。
图片
光良
21世纪初那段时间被视作华语乐坛的黄金时代,许多20年前的老歌直到现在还被许多歌迷传唱,光良的《童话》也是其中之一。当记者问及身处黄金时代,身为创作歌手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时,光良的答案是“幸运”。“我刚好赶上那个时代的末端,我还蛮幸运在那个时代留下一些作品。那时候我是个新人,很幸运地签约到滚石,它是一个有很多音乐资源、有很多很棒艺人的公司,有机会做很多音乐上的尝试。现在做音乐,可以自由地在很多平台上发表作品,但被听见、被看见都更难了。”
图片
光良演唱《长醉》
在光良看来,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经典曲目,不同的年龄层也有自己喜欢的旋律和曲风。
他有一个“发新歌”的计划,想让以前的老歌穿一件新衣服跟现在的年轻听众见面。“很多现在的年轻人,并不一定不喜欢听以前的歌。”光良比喻,他小时候就看超人电影,现在的小朋友也依旧在看新包装后的超人电影,“我们要找一个跟他们对接的桥梁,让现在的年轻人发现,这些原来都是很好听的歌。”
光良说,全新的创作自己也在推进中,同时将老歌重新编曲、演绎,也是一种发新歌的方法。“我有一首歌叫《如果你还爱我》,是我第一次尝试写流行歌曲;如果我把它重新制作成新的编曲,相信大家也会觉得好听。”
图片
光良
当记者问及如何保持长久的创作欲望时,光良的答案出乎意料地简单。“对于创作人来说,观察跟感受是很重要的。当你懂得去感觉的时候,你会知道别人听你的音乐会有什么感受。”他说,“对东西的细腻感知,我觉得不用去刻意保持,我从小就是一个对很多事情比较敏锐的人,在情绪、情感上波动比较大。”
某种程度上,光良还是当年那个“情歌王子”。对于爱情,他始终相信“相信的力量”。“我一直觉得爱情有点像是童话故事。当两个人在一起,要的只是一种相信。除了一直爱自己以外,我怎样爱别人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