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诗词:邂逅冬天,领略雪之美

雪花纷飞,银装素裹,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为它写下动人诗篇。“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提到雪,你能想到哪些关于雪的诗句呢?
图片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
《清平乐·画堂晨起》唐·李白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李白的想象力,无人能比。别人说雪像花,而他却说:雪花狂舞的气势如炉烟蒸腾,白色花草寒光闪闪挂一身玉琨。该不是天上的神仙狂醉,胡乱把洁白的云彩揉碎。
《夜雪》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别人是“看”雪,白居易在“听雪”。这首咏雪诗,全用侧面烘托,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因衾寒窗明而知有雪,因闻折竹声而知雪重,写来曲折有致。
图片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是一首边塞诗。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潜逃。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大雪不仅有诗意,还有杀意和豪迈之气。
《咏雪》元·吴澄
腊转鸿钧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
剩添吴楚千汪水,压倒秦淮万里山。
风竹婆娑银凤舞,云松偃蹇玉龙寒。
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
雪压竹枝,在阵风的吹拂下,摇曳不定,宛如银凤飞舞。高高的云松,像屈曲盘旋的玉龙,令人望而生寒。不知谁在天上吹奏横笛,吹落这琼瑶碎玉般的雪花撒满人间。在吴澄笔下,雪像玉龙,像更天上的琼瑶碎玉,吹向人间,是上天写给大地的情书。
《寿阳曲·江天暮雪》元·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马致远在《寿阳曲·江天暮雪》中将纷飞的雪花比作盛开的梅花,又比作飘飞的柳絮,虚实相生,韵味隽永。
图片
《大雪》宋·陆游
海天黯黯万重云,欲到前村路不分。
烈风吹雪深一丈,大布缝衫重七斤。
前行的道路上,乌云密布,大雪纷飞,前路难辨,呼啸的北风吹下大雪,足足积了一丈深,身上的布衫难以御寒,哪怕是穿了足足七斤重,也依然感觉寒气逼人。对仕途不顺的陆游而言,这场雪,不仅下在眼前的路上,更下在他的人生之路上。
《对雪二首》 唐·李商隐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
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
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
莫道冬日凋零,冬日自有风情。
李商隐观察雪花十分细致,他说,雪花比柳絮轻,却比霜重,片片飘洒,穿过珠帘,越过粉墙,如冬日的精灵一般,更显轻盈。
《对雪》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这个冬天,高骈特别闲适,落雪之时,他闲来无事静坐观看,青竹渐渐变成白玉一般。
雪给万物装点,将青竹变成了白色的琼枝,而登高远望,雪以博大的胸襟,包裹着裸露的大地,万里江山一片秀美无瑕。 
人生自有诗意
愿你能迎风而歌、踏雪而行
从诗词中找寻力量和勇气
综合自新华网、央视网、四川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