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敌人到朋友,打了八年的仗也无所谓?回顾伊朗与伊拉克的爱恨情仇

引言
中东一直以来都当今时代最不太平的地区,经常因为宗教问题而产生政权之间的冲突和敌对。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伊朗和伊拉克这两个国家。
图片
(两伊战争实录)
伊朗与伊拉克之间的接壤边界长度达到1200多公里,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长期的领土争端。作为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国家的代表,双方互相看不顺眼,最终在1980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经济损失更是达到了3,500亿美元;而伊朗则是付出了更为惨痛的代价,他们不仅欠上了450亿美元的外债,还造成了100多万人的伤亡,经济损失也达到了3,000亿美元。
图片
(两伊战争)
毫不夸张的说,两伊战争直接给伊朗和伊拉克带来了沉痛的苦难,两国经济的发展计划保守遭到了20~30年的延迟。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两国之间的“血海深仇”却很快被放下,如今的伊朗和伊拉克亲如兄弟,彼此成为了对方在中东地区最为牢靠的盟友。
图片
(和谐共处的伊朗与伊拉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两伊战争的真正起因
很多人认为两伊战争的起因是宗教问题,但实际上,这两个国家之所以在1980年悍然动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领土分配的问题。
早在几百年前,伊朗和伊拉克就成为了邻居,宗教信仰有所差异的他们互相看不顺眼,都把对方当成了自己在中东地区最大的假想敌之一。
图片
(两伊的相处并不和谐)
但是,当时的伊朗和伊拉克谁都没有能力去真正消灭对方,所以只能学着和平共处。他们划定了一条分界线,约定彼此互不干涉,井水不犯河水的谋求发展。
这对于两国人民来说本是一件好事,不过两国领导在进行分界线划分时却为后来的两伊关系埋下了一颗隐形炸弹:伊朗和伊拉克的分界线将阿拉伯海的通道一分为二,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属于波斯湾的阿拉伯海通道对于伊拉克来说极为重要,伊拉克全国的海上贸易基本都要以这个港口作为初始发起点,是伊拉克全国经济的生命线。伊拉克人又怎么可能如此放心的将这么重要的一座港口,分出一半给伊朗管理呢?
图片
(两伊矛盾的催化剂)
所以,此次边界线的划分非但没有减轻两国人民之间的矛盾,反而让伊拉克人对伊朗越发猜忌。
除此之外,两国之间的领导人也同样是战争爆发的催化剂。伊朗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了伊斯兰革命,清洗掉了大批优秀的军官,直接导致伊朗国家的军事实力出现断层式下滑。
而伊拉克的领导者萨达姆则一心谋求海湾地区的霸主地位,从伊朗手中夺回阿拉伯通道的完全控制权,就是萨达姆实现霸业的第一步。
图片
(疯狂的萨达姆)
种种客观因素的堆叠之下,两国之间的矛盾再也无法用战争之外的手段进行抑制;1980年9月22日,萨达姆出兵胡齐斯坦省,两伊战争就此打响……
二、惨绝人寰的两伊战争
回顾两伊战争,我们能看到的只有“惨烈”二字。
伊朗和伊拉克在当时的军事水平都不算太高,所使用的武器也根本算不上先进。但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很快就将两伊地区,当做了他们秀肌肉和谋取利益的战场,这其中以苏联和美国为最甚。
在战争爆发之后,苏联就立刻对伊拉克提供了军事上的大规模援助,让伊拉克的前线士兵用上了极为先进的苏式装备。与此同时,科威特和沙特这样的阿拉伯国家也对伊拉克的侵略战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援助。
图片
(两伊战争中的t-55坦克)
这一系列操作直接将伊朗逼入了绝境当中。在战争爆发时他们本身就处于领导人更替的政权混乱时代,军队实力也处在历史低谷,根本没有办法通过正常手段来应对有着苏联装备和大量经济援助的伊拉克军队。
为了确保战线不被伊拉克直接用重火力所摧毁,伊朗人决定使用惨烈的人海战术:既然一对一打不过伊拉克士兵,我就用三个甚至五个士兵的生命,来确保在战线上获得优势。
这样的举措直接在战争早期就给伊朗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他们完全是用士兵的生命守住了伊朗的战线,延缓了战争的推演过程。
图片
(惨烈的两伊战争)
然而,在战争初期处于绝对优势的伊拉克想出了一个逆天的办法,他们竟然公然违反《化学武器公约》,对伊朗使用了崩毒剂等化学武器,造成了伊朗极为惨烈的人员伤亡。
在伊拉克“斩草除根”式的攻势之下,伊朗方面的抵抗很快就变得力不从心起来。但伊朗人民并没有放弃抵抗,而是立刻动员全国人民,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凝结出了七个师和两个旅的兵力,将人海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图片
(两伊战争)
即便是面对杀伤力强横的苏联装备和反人道主义的化学武器,伊朗士兵们也没有退缩。他们在伊朗北线构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守住了伊拉克方面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伊拉克在这次战争当中动用了1200多辆坦克和整整5个师的士兵,原本打算速战速决的他们在被伊朗拖住脚步之后立刻陷入了战争泥潭当中,面临着后续补给不足的困境,而两伊战争的形势也在此时开始发生逆转。
图片
(两伊战争中的装甲车大军)
1981年9月,伊朗彻底把握住了战争的主动权,在前线召集了10万兵马对伊拉克发动了反攻,很快就解除了伊拉克对阿巴丹地区的包围,并且在后续的战争当中,全歼了伊拉克的两个旅,摧毁了伊拉克360辆坦克。
节节败退的伊拉克只能服软,最终宣布全线停火,承认两国的领土边界划定仍旧有效,并且派人与伊朗进行谈判。
但是,此时的伊朗早已经被愤怒笼罩,根本不愿意坐下与伊拉克进行和谈。他们在1982年7月又一次集结了12万军队,开始了对伊拉克的大反攻。
图片
(死伤的士兵)
自此之后,双方就陷入了长达6年的拉锯战,造成了数万人员的伤亡。而美国则在1985年掺和进两伊地区的事宜当中,将武器装备出售给伊朗和伊拉克,俨然成为了一个发战争财的军火贩子。
直到1988年,两伊战争才得以停歇,这场进行了8年之久的区域战争给两国人民带去了极其深重的苦难,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两伊地区的经济,原本都能算得上是中东强国的伊朗和伊拉克,在战争之后直接一蹶不振,实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三、战争之后的两国
两伊战争结束之后,伊朗和伊拉克都不约而同的放下了对宗教事宜上的成见,闷起头来进行发展。毕竟他们两个国家在战争当中都开支巨大,如果再不进行经济上的恢复,恐怕是要亡国了。
图片
(残酷的两伊战争)
伊朗方面在战后采用了中东地区常用的经济手段——挖石油。石油资源丰富的伊朗很快就回了一口血,重新变成了中东地区的一个强大政权。
但伊拉克方面就比较倒霉了,首先是与他们关系较近的苏联日暮西山,濒临解体。这导致伊拉克在国际社会上很难找到一个可以依赖的仰仗。除此之外,萨达姆的治国理念也让伊拉克走上了一条疯癫之路,国内的经济水平始终没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图片
(萨达姆的军队)
据统计:在两伊战争结束之后萨达姆政权总共负债700亿美元,国家经济脆弱不堪,在短期之内根本无法解决经济上的问题。因此,萨达姆决定再一次使用非常规的手段来恢复伊拉克的辉煌……
1990年,伊拉克公然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就此爆发。虽然科威特在中东只能算是一个小国,但他们却是美国在中东培养起的势力,萨达姆公然对科威特动手,无疑就是在与美国宣战。
图片
(科威特战争)
对此,美国人很快就做出了反应,他们先是对伊拉克进行了一轮经济和外交上的制裁,甚至还派出美国大兵来援助科威特,饱受战争创伤的伊拉克哪里是美国人的对手,在半年之后就败下阵来,海湾战争也就此结束。
从此之后,萨达姆政权就再无翻身的可能,他本人也在中东地区饱受骂名,被人称之为战争疯子。
2003年,伊拉克战争正式爆发,英美联军很快就攻占了巴格达,而萨达姆本人也在不久之后命丧黄泉,伊拉克的政坛迎来了一轮绝对的洗牌。
图片
(萨达姆之死)
四、曾经的对手,如今的兄弟
其实在萨达姆政权被终结之前,两伊关系就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而这其实还要归功于美国的“帮助”。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到了本拉登的恐怖袭击,世贸双子塔毁于一旦。气急败坏的美国人立刻渲染起了中东的“恐怖”,引发了大量中东国家的不满。
图片
(911事件让美国与中东关系恶化)
而伊朗和伊拉克这两个难兄难弟更是被美国直接列为了“邪恶轴心”,被美国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制裁。因此,两国开始了长期的抱团取暖,外交关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恢复。
萨达姆政权被终结之后,伊拉克地区迎来了重建,大量流亡国外的萨达姆反对派回到了伊拉克,他们公正的审视了历史,对萨达姆曾经的一系列做法嗤之以鼻,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伊拉克地区在中东的声望。
此时的伊拉克再也无心仇视伊朗,他们放低了姿态,决心用更稳妥的方式处理民族和宗教问题上的争端。而他们的这些做法也受到了伊朗当局的认可,两国之间在经济和政治上的来往越来越频繁。
2005年5月初,伊拉克的过渡政府正式成立,什叶派领导易卜拉欣·贾法里上台。贾法里曾经饱受萨达姆政权的欺压,被迫只能在伊朗和叙利亚地区辗转进行什叶派运动,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政治家。
图片
(易卜拉欣·贾法里)
和萨达姆不同,贾法里的政治手段更为柔和,根本不会动不动就叫嚣着要与其他国家开战。
此人的上台直接给两伊关系带来了质变,为了表达诚意,伊朗在2005年5月中旬就派出外长哈拉奇访问了伊拉克;贾法里也趁热打铁,在7月份对伊朗进行了访问。
贾法里访问伊朗是两伊战争之后双方最高级别的外交往来,两国政要借着这个友好的势头签订了大量的合作协议,决心要修补两国的关系,共同在中东地区实现更好的发展。
至此,伊朗和伊拉克这两个曾经打的不可开交的国家实现了化干戈为玉帛,在国际外交场合当中亲如兄弟,彼此之间互相照顾,也几乎不再爆发宗教问题上的矛盾。
图片
(越发亲近的两伊)
两国之所以能够摒弃前嫌,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两国人民饱受战争创伤,国家经济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如果不是石油资源还算丰富的话,两国几乎没有翻盘重建的可能,历史的教训让他们必须学着和谐共处
第二:真正给伊朗带来灾难的萨达姆政府已经消失不见,而伊拉克的什叶派政权与伊朗的关系向来就不错,所以伊朗也根本没必要对伊拉克赶尽杀绝。
图片
(口罩时期的两伊领导人)
第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垂涎中东地区已久,在两伊战争爆发时,美国人借助倒卖军火大赚横财,却让伊朗和伊拉克都背上了几百亿美元的债务。而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人又疯狂在伊拉克挖取石油,不知道偷走了多少伊拉克人的利益。
伊朗当然了解唇亡齿寒的道理,如果中东国家之间彼此都不团结,那么他们则很有可能被其他国家实现在经济层面上的掠夺。这种局面是所有中东人民都不愿看到的。
因此,不管心中有没有战争留下的隔阂,两伊人民都必须给对方摆出笑脸,共同携手进步。
图片
(两伊实现化干戈为玉帛)
和平是历史的主流,战争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希望其他彼此之间有着矛盾的国家能够吸取两伊地区的经验,化干戈为玉帛,共同构建起一个没有战火的美好世界。
参考资料:
两伊关系之变:从敌对到友国.环球在线中文日报,2007-03-19
动荡起伏的两伊关系:30年来两国双边关系大事记.中新网,2008-03-03
背景资料:两伊关系回顾.云南日报,200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