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强化免疫日因这一疾病而设立!儿童免疫强化一表看懂

12月15日是世界强化免疫日。据了解,世界强化免疫日是1988年第41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确定并实行,为消灭脊髓灰质炎而设立。如今,我国已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但为了避免脊髓灰质炎的流入,仍需要进行相关疫苗的接种,对儿童健康意义重大。
我国是如何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新生儿有哪些疫苗需要接种?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黄埔院区儿科副主任医师谢丽春。
消灭脊髓灰质炎:“小糖丸”立大功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在我国为乙类传染病,是少数能被消灭的疾病之一。”谢丽春介绍,该疾病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人类是唯一已知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天然宿主,粪口途径为主要的传播途径,5岁以下的儿童是高危人群。
谢丽春介绍,90%-95%的脊髓灰质炎为隐性感染,没有任何症状;约有5%的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咽痛、倦怠等症状;此外,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侵犯神经系统,大约0.1%的感染患者为瘫痪型脊髓灰质炎,导致相应神经元损伤,产生肢体弛缓性瘫痪而留下残疾或呼吸肌麻痹的表现,甚至可能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图片
“小儿麻痹缺乏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接种疫苗以预防感染是关键。”谢丽春介绍,二十世纪,在我国医学泰斗顾方舟的带领下,我国研发出脊髓灰质炎口服疫苗,即“小糖丸”。1990年,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开始实施,此后几年病例数逐年快速下降。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原卫生部举行,中国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传播已被阻断,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郑重签名,标志着我国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
新生儿接种:建立多种疾病免疫力
“接种疫苗可以提高人体对某些病毒、细菌的免疫能力,为人体生成一种有力的保护‘屏障’。”谢丽春介绍,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在出生时还不够强大,无法有效应对各种病原体,通过接种预防针可以帮助新生儿建立起对多种疾病的免疫力,保护其健康。
谢丽春提醒,一些疫苗需要多剂次接种,以建立更强大和持久的免疫力,通过按照推荐的接种时间表接种预防针,可以确保新生儿在成长过程中持续受到保护,家长应积极配合并高度重视。
她建议,孩子出生时首先需要打乙肝疫苗和卡介苗。
满月时需要打第2针乙肝疫苗。
两个月时要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
三个月时要第二次服用脊灰疫苗糖丸,并接种百白破疫苗。四个月的时候要再次服用脊灰疫苗和打百白破的第二针。
图片
五个月时,需要打百白破的第三针。
六个月时,要打乙肝疫苗的第三针和A群流脑多糖疫苗。
八个月时打麻腮风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的第一针或乙脑灭活疫苗的第一、第二针。
九个月时可以打A群流脑多糖疫苗的第二针。
十八个月时,可以打第四针百白破疫苗、第二针麻腮风疫苗以及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
两岁时,可以打乙脑减毒疫苗的第二针、乙脑灭活病毒的第三针以及甲肝灭活疫苗的第二针。
四岁时,需打第四次的百白破疫苗,第四次服用脊灰疫苗,六岁的时候要接种麻风腮的加强针,以及白破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
图片
胳膊上的“小圆圈”是什么?
“胳膊上的‘小圆圈’大多是由于接种卡介苗疫苗造成的。”谢丽春介绍,卡介苗疫苗是由减毒的牛型结核杆菌制作而成的活性疫苗,能够有效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对预防结核杆菌有一定的作用。
据了解,人体在接种卡介苗疫苗后局部皮肤会出现红肿、脓疱、破溃、结痂,最终呈现出永久性的疤痕,即胳膊上的“小圆圈”图案。
谢丽春提醒:在接种卡介苗疫苗后应注意保护皮肤,特别要留意避免出现受损。如果有不良反应,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就诊。已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即使胳膊上不出现“小圆圈”也不再予以补种。
文|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白恬
图|视觉中国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甘卓然
校对 | 谢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