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的你是什么样的?阿南、阿毛和晓梅姐的40位老人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施雯 通讯员 姚萍萍 杜钰涟
因为年轻时做过服装,周晓妹做居家养老服务时,也会帮老人们缝缝补补,这是她从业近十年的附加服务。
在她供职的养老机构,周晓妹认真细致又专业,大家都亲切地称她“晓妹姐”。
图片
潮新闻记者 施雯/摄
每天,晓妹姐要上门照顾5位居家老人,高峰期一天6位,她每周要服务40位居家老人,有些人是常年瘫痪在床的。
晓妹姐说,这是她在享受自己30年后的生活。
儿子抑郁症去世,老人中风瘫痪在床
杭州临平崇贤街道沿山村,有对80岁的老夫妻,阿南和阿毛,他们和周晓妹同村。
5年前,老太太阿南第一次小中风后偏瘫,周晓妹开始为她上门服务,平时会帮老人洗衣服、打扫卫生,陪着聊聊天。
图片
潮新闻记者 施雯/摄
天冷的时候,老人弯不下身洗脚,洗澡也很不方便,即便是夜里,晓妹也会主动上门,帮阿毛照顾阿南。
在杭州,适龄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是免费的。昨天(12月12日)上午,晓妹姐和养老机构的几位姐妹带上暖气炉、护理垫和专业洗浴设备,上门给瘫痪在床的阿南,洗了个舒舒服服的澡。
图片
潮新闻记者 施雯/摄
洗头,洗澡,修指甲,大家七手八脚一阵忙碌,躺在床上的阿南不停地感谢:“国家真好!国家真好!”
前两年,阿南情况不太严重时,阿毛觉得一个人能照顾老伴,就叫晓妹不用上门了,但晓妹始终放心不下,还是会经常过来照看他们一下。
图片
潮新闻记者 施雯/摄
晓妹认识阿南和阿毛,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因为二老的大儿子和晓妹,在初中时是前后桌的同学。
“他人很文静的,从小就不怎么讲话,工作也很好,只是没想到,会得这个病。”晓妹姐说。
3年前,阿南和阿毛的大儿子,因为抑郁症去世,当时,已经小中风两次的阿南,遭遇精神打击后再次中风,这次的情况特别严重。
有时老人就像小孩,一刻都离不开人
“阿毛,阿毛……”只要阿毛一离开视线,阿南就会不停地呼唤他。
为了照顾老伴,阿毛付出了很多,体重从3年前的120多斤,瘦到了90多斤。
图片
潮新闻记者 施雯/摄
阿南的手脚,已经基本不能动了。
阿毛得寸步不离地照顾老伴:她的一日三餐要投喂;白天得把阿南抱到椅子上,防止她老躺着长褥疮;上厕所抱去马桶,如厕得一直扶着她,而瘫痪后,阿南排便越来越困难,一坐就要好久。
今年上半年,阿南不小心从床上跌落骨折了,动完手术后,身体更加不行了。
图片
潮新闻记者 施雯/摄
阿南身边现在基本上离不开人,一天到晚都要有人看护,万一不小心摔下来,后果就不堪设想。
平时阿南吃的药,每个月要去临平的医院配两次,可是现在不管是出门买菜,还是去医院配药,阿毛都抽不出身。晓妹姐每个月就主动帮阿南去配药,只要老人一个电话,她也会帮着去买买菜,采购生活用品。
图片
潮新闻记者 施雯/摄
天气冷了,阿南洗澡也更不方便了,好在今年崇贤街道推出了残障老人免费助浴服务,每周两次的上门助浴,晓妹姐因此多了几个好帮手。
帮阿南洗完澡,晓妹和阿毛站在屋外用方言聊天,聊着聊着,两人的眼眶都有点湿润。
上门照顾老人这些年,晓妹姐有点感触特别大,“很多时候,老人就像小孩一样离不开你,而且年纪越大,他们的依赖心越重。”
陪伴老人的感悟,是享受30后的自己
10年来的养老服务生涯,有的老人已经离去,晓妹姐先后与40位老人的生命陪伴,让她对自己的人生,也充满了感慨。
图片
潮新闻记者 施雯/摄
她热泪盈眶地对潮新闻记者说:“我感觉,我是在享受30年后,自己是怎样一个生活。我也想呼吁大家,给老年人多一点关爱,让自己和家人活得更加自在、幸福和健康。”
崇贤街道现有1.4万余名老年人,潮新闻记者从街道公共服务中心了解到,像晓妹姐这样的专业养老护理员,崇贤已经培育了20多位,并链接3家专业养老服务机构,面向1752名老年人提供助浴、助行、助洁、助聊等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图片
潮新闻记者 施雯/摄
今年,街道还联动慈善分会“阳光关爱行动”,拓展上门助浴等服务对象的覆盖面。
对于子女常年不在家,生活出行存在一定风险的老人,街道还上门加装了固定报警器、人体红外感应器、门磁感应器等“数字赋能安居守护”的套件,实时监测老人日常,暖心守护。
图片
潮新闻记者 施雯/摄
街道养老工作经办人说,“目前,崇贤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家,配置集中配送餐中心1个、老年食堂及助餐点10个”。面对人口日趋新增和复杂的老龄化问题,崇贤街道正在全域推广村社“家门口”治愈式养老空间,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用“零距离的陪伴”把爱传递到老人家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