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柯城区荷花街道:以老助老 打造阶梯式养老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戴虹红 通讯员 金铖 郭芝华
图片
乡镇名片:“荷”心合力,守礼敬孝。衢州市柯城区荷花街道是典型的城市中老旧街区,辖区常住人口6.8万人,60周岁以上老人有15073人。街道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以老助老的优良传统,为银发族打造出了不同的“养老阶梯”,让不同年龄段的老人有着不同的幸福触点。
图片
57岁的叶兰花是兴华社区“兰花热线工作室”主任、柯城区荷花街道乡贤联谊会会长。作为街道一名基层调解员,叶兰花在群众心里是名副其实的“老娘舅”。2010年3月,荷花街道成立了以叶兰花名字命名的热线工作室,并将“兰花热线”的工作做法在柯城区各个乡镇推广,成为当地的一个调解品牌,还在全国“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上作经验交流。
发挥银辉余热 创美美与共家园 
叶兰花是荷花街道以老助老的一个缩影。比如荷东苑社区,充分挖掘各类银色人才,推动他们成为社区建设的主力军、社区大舞台“乐秀”的领头人:青少年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叶仙,热心宣传垃圾分类的肖若宝、董长法,有教无类的乒乓达人周敏……他们将文明友爱的正能量“嵌入”社区。
为了弘扬老同志的优良品质,社区“乐活驿站”还不定期举办“乐活”好人评选活动,由居民当评委,选出“乐活”好人,并将他们的事迹发在小区群、宣传栏,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每天初晨,各个社区“党员楼道长”服务队有点忙,荷东苑社区在队长揭伟君带领下,40多名戴着红袖章的楼道长在楼里楼外开展平安巡逻、政策宣讲、反诈宣传等服务。该社区自2020年以来,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聚焦“党建+共治共享”主题,支持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发挥余热,探索“党员楼道长”助力老旧小区拆改建新治理模式,党员楼道长“揭榜挂帅”破难题、“冲锋陷阵”办实事。截至目前,“党员楼道长”已组织开展“楼道户主会”“红色议事会”“社区联席会”200余次,为50余户居民解决问题73件。
图片
荷花街道朝阳社区联合衢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健康义诊活动。
聚集乐龄长者 扬孝亲敬老传统  
在荷花街道,孝文化的传递有“静”也有“动”。
柯城草根非遗文化艺术馆内,70后郑志辉是浙江省非物质文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花了40多天创作两套“二十四孝”剪纸作品,将孝的故事剪入24个寿桃中,悬挂在艺术馆显眼的地方。他还热心公益,常把剪纸技术教给孩子和老人。
2010年,为了让社区老年人更有凝聚力,新荷社区86岁的离休干部毕密增操办了一场象棋赛。之后,运动会参与人员从老人扩大到孩子、中青年,许多家庭都是一家三代参加运动会。“这是促进家庭和睦、老少情感的纽带。” 街道党工委委员、宣统委员张秀花说。
在荷东苑社区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欢聚一堂学习唱歌、书法、舞蹈等课程。这里还会开展主题党日、健康讲座等活动。在新荷社区邻里中心,老人学拉二胡、柔力球、模特秀等,还自发组建“拾光艺术团”“岁月如歌艺术团”,亮相舞台。松园社区每年都会举办“村社融合”睦邻节,老邻居们端出拿手菜与邻居分享,笑声在银发中传递。
图片
志愿者为困难老人送上热呼呼的腊八粥。
扶助垂垂老者 献乐帮乐助爱心  
在各个社区的幸福食堂里,除了给60周岁以上老人用餐给予不同优惠政策外,街道还通过打通“邻礼通·三民工程(民情档案、民情沟通、为民办事全程服务)”渠道,在保障老年助餐的基础上实现长效市场化运营,被列入衢州市2023年首批现代社区建设典型案例。
街道通过数字赋能,让17位独居老人享受到“安居守护”服务(其中方言呼叫器7户、智能床带10户),还根据独居老人的不同情况,建立“红黄绿”三色档案,实行分级管理服务;“爱心卡”积分,为高龄、空巢、失独等老人提供上门助餐、助洁、理发等服务,同时,在各个社区成立“唠嗑小分队”“暖心小分队”,为老人提供精神上的慰藉,开展心理疏导。
图片
荷花街道朝阳社区开展“温情五月天 致爱母亲节”活动。
浙江康养研究院智库专家点评
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钭利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荷花街道在不断拓展社区助老服务空间、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搭建各类平台,探索以老年人为社区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主力军的新治理模式,“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同时,通过各类组织化、体制化的文体活动,市场化的助老服务运营模式,充分营造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在探索“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上取得积极成效。
慈孝心声
街道创新性地将“党员带头、群众响应、自觉自愿、共治共享”做法融入老年工作,通过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社区养老服务便利化、机构养老服务标准化、服务队伍职业化等举措,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