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友无意间拍到这种碗,你知道有什么寓意吗?南方的烟火气,竟和它有关!

橙友@钱塘饮酒生 发帖称:
无意间看到的,南方很多地方都喜欢用公鸡碗,不太清楚这是什么风俗,总有些说法吧。
图片
图片
联系上橙友@钱塘饮酒生 ,他说,图片是前几天开车去深圳看望孩子时,拍摄到的。孩子在深圳上学,开车从杭州出发,经过江西一路南下。到了江西的瑞金市,在饭店吃饭,发现饭店的碗挺特别,外碗面上,画了一只大大的花公鸡。后来到了广东的河源那边,在饭店又看到了,之后在广州花都,深圳,都看到了类似的公鸡碗。第一张图,就是在深圳拍的,那家店是潮汕菜。所以就产生了好奇。
橙柿互动记者经过网络资料梳理,发现这不是一只普通的碗,这是一只代表着南方烟火气的碗。
这种公鸡碗,也叫鸡公碗。大公鸡,在南方也叫鸡公。
鸡公碗上画的公鸡,复杂一点的,会画上黑尾公鸡、芭蕉和花等图案,简单一点的,就是一只大公鸡。碗口大底小,以碗面红、墨绿、黑为主要色彩,可装饭、喝(酒)水、盛菜等。
图片
公鸡象征功名(公鸣),芭蕉象征兴家成大业(叶),花一般是牡丹,象征花开富贵。
鸡公碗在江西、广东、福建、海南、台湾等地都是常见之物。另外,“鸡”在闽南语里和“家”同音,公鸡也代表旺,有家庭兴旺的含义,所以又叫“起家碗”。广东有的地方嫁女时,嫁妆里必须有一只鸡公碗,希望夫君可以平步青云,一生荣华富贵。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香港、闽南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鸡公碗。华侨到海外谋生时,也将其带了出去,现在在东南亚等地也能经常看到。
鸡公碗在香港电影里也有很多镜头,最早是出现在1983年TVB(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制作的《射雕英雄传》中,之后鸡公碗“参演”过几十部TVB的电视剧,后来更出现在周星驰的多部电影作品中。
图片
鸡公暗喻男性,所以在一些客家地区,鸡公碗是专给男性用的。客家人在家族新添男丁时,家人才会欢天喜地去买,每添一人买一个。据说,这一习俗是从清代开始,父母还会请人在鸡公碗上刻上属于孩子的独有标记。
按照客家习俗,鸡公碗不会留在家里,而是郑重地摆到家族祠堂一个专门放鸡公碗的地方,平时不用。当家族在祠堂摆宴时,所有男丁就会使用自己专属的鸡公碗。如果鸡公碗的主人离世,则该碗会被家人取走,或是随逝者衣物一起处理掉,或是作为随葬品与主人永远在一起。
到了现在,这些习俗早已消失。
鸡公碗前身,有一种说法是“鸡缸杯”。明代万历《神宗实录》中提到:“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
这是关于鸡缸杯的最早记载。成化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的年号,起于公元1465年,止于1487年,共23年。
原本是帝王的喜爱珍品,为何流传至民间?
这与中国的瓷器技术发展有关。
到了明代,青花瓷正式取代青瓷,成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瓷器。青花瓷虽为彩瓷,但多以蓝色为主基调,采用的是釉下彩工艺,就是直接在瓷器素坯上施彩,然后再施釉烧制。
彼时釉上彩的制作工艺也已出现,釉上彩是在已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再入窑进行二次烧制。其纹饰、色彩更为复杂多变。
明代宣德年间,两种工艺结合的瓷器出现了,形成争奇斗美之势,故名“斗彩”。斗彩瓷在成化年间达到高峰,“鸡缸杯”就是斗彩瓷的代表作。
之所以选用鸡作为图案,也有多种说法,一说成化元年(1465年)正好是中国农历鸡年,鸡发音通“吉”,寓意吉祥如意。二是成化帝欣赏宋代人画作《子母鸡图》有感,萌发了制作斗彩鸡缸杯的心愿。
还有一说,与成化帝朱见深最宠爱的万贵妃(万贞儿,1428年-1487年)喜爱斗彩杯有关,成化帝为表对贵妃依恋,下令景德镇官窑烧制了一批,底部统一落款为"大明成化年制",寄望家庭和睦、宜子多寿的愿望。
明成化之后,随着陶瓷制作工艺进步,早年的皇家烧制方法已不再是十分高深无法复制的技艺,到了清朝,开始变为中低下阶层的普遍用具。
清末,鸡公碗在江西烧制,但生产成本高,不敌廉价洋瓷,曾一度停产。后来福建、广东沿海地区利用传统手工艺和现代工业技术相结合接力生产,鸡公碗又再度普及,更出口到东南亚等地。
图片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生活条件改善,更为精致复古的青瓷、青花瓷碗取代了鸡公碗,成了家庭餐桌上的主流餐具。
到了现在,人们发现小时熟悉的鸡公碗愈来愈少,随后又兴起一股怀旧热潮,这个承载了旧时烟火气的鸡公碗重新焕发出生命力,成了很多美食老字号的揽客招牌。
图片
同时,在电商平台,各种复古风格的鸡公碗都能卖到,碗各式各样,雅致、淳朴,价格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