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与家庭共同造就的才女李清照 | 两宋齐州风华录·误入藕花深处

在遥远而美丽的水星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李清照(1084-1155年),宛如一名来自星星的女子,才情横溢,风采卓然。仅留存有不足百首的词作,却占据了千古第一才女的位置,星辉比起“李杜”甚至也不太逊色。她既天真烂漫,傲娇可爱,也不乏家国情怀和远见卓识。李清照前半生享受繁荣旖旎的北宋风华时代,后半生跟随着时代的波涛漂浮迁徙;她经历过曼妙美好的伉俪情深的日子,晚年亦饱尝孤独忧愁的悲苦生活。
所有这些,造就了这位文学史上无双的济南才女。
图片
泉城广场李清照像  黄中明  摄
成长在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
出生在济南章丘的李氏家族,李清照是幸运的。
李家世代书香之家,其父李格非是熙宁年间进士,丰神俊朗,诗文俱佳。李清照出生时,李格非在郓州(今山东东平)教授任上,至于她是出生在郓州还是章丘老家,今天已经无可考。李清照的生母是岐国公王珪的长女,不过其母早逝,可能在她一二岁的时候便离世。后来李格非续娶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王氏,王氏成为李清照的继母,《宋史·李格非传》中记载她“亦善文”。根据《金石录后序》中的记述,李清照还有一个弟弟李迒,可能还有几个姐妹。有理由相信,继母对李清照关爱有加,令她从小受到了来自家庭的无尽温情。
父母均有着良好的文学修养,成长在这样诗书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李清照自幼接受了很好的教育。这从她在《金石录后序》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来,“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想必在幼年时期,李清照热爱读书,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她都有所涉猎,至于笔记小说,轶事逸闻,也无不浏览。她也尝试着写诗作文,父母一定给予了她鼓励和指点。
图片
漱玉堂 黄中明 摄
李格非有着很高层次的人际关系,这对李清照的成长极为有利。比如李格非的朋友晁补之,很可能和李格非谈诗论文时也阅读和品评过李清照的作品,甚至加以指点。约与李清照同时代的南宋文人朱弁在其论诗著作《风月堂诗话》中提到,“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指李清照)”,还引用了李清照的一联佚句,“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这联句子很可能作于早期,因为李格非与晁补之是文友。朱弁记载这件事情的目的是赞赏李清照这联句子对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精妙化用。不过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包括晁补之在内的李格非的友人,都见过李清照的作品并且深为赞赏。
这联句子也能说明,李清照作诗填词应该不是下笔就来,倚马千言,而是对遣词用句非常慎重和苛刻的。
图片
百脉泉李清照故居
允许个性的宽松的成长环境
除了良好的诗文环境,父母还给了李清照极为自由和宽松的成长环境。《礼记·内则》云:“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宋朝是个礼法森严的时代,尤其对女性的约束十分苛刻,女子十岁以后以不出闺门为原则,多数父母教导和培养女子的德行,也以顺从男子为主。而李清照却幸运地拥有思想十分通达开明的父母,他们不轻视和束缚女性,一定程度上任由女儿身心自由发展。作为一名大家闺秀,李清照竟然“沉醉不知归路”,和朋友外出游玩喝醉酒肆意玩耍,这对多数家庭来说是完全不被允许的。而李清照能够非常惬意地享受这种自由,家中必然有思想开明的父母。这种家庭环境对李清照洒脱快意、具有反抗精神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又映射在她的诗文中,令我们今天可以一睹十一世纪这名泉畔少女的风采。
回想漫长的封建社会时代,历史上那么多的书香门第中不乏聪颖灵巧的大家闺秀,却只有李清照等为数极少的女性留下了作品,留下了名字。而大多数,即便是有天资和才华,也被时代思想和家庭观念所埋没。南宋诗人陆游写的一篇《夫人孙氏墓志铭》可以说明这一点。有个孙氏姑娘年轻而亡,陆游为她写了墓志铭,其中云:“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晚年时遇到了这名聪明贤淑的孙氏姑娘,欲将毕生所学传给她,不料孙氏姑娘却谢绝,她认为写诗作文不是女子分内之事,女子还是以针线女红、相夫教子作为生命的所有。孙氏姑娘的态度,应该是当时绝大部分家庭的女子所接受的教育,如此即便有过人才气也埋没在针黹之中。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中年之前的李清照是一名颇有浪漫主义情怀的女词人。李清照去世后不久,周煇在他的笔记《清波杂志》中记载:“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1128-1129),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这则故事是周煇从李清照的家人(可能是亲戚)那里听来的,应该很有可信度。想象一下,大雪漫天的时日,充满才情的李清照披上蓑衣,戴上斗笠出门寻诗觅句,是多么浪漫的场景!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对写诗作文的态度,李清照具有十分强烈的主动性。
这很值得后世庆幸,李清照成长在通达开明的家庭环境中,从千年之前一直缓步走到我们面前。
图片
今日百脉泉公园内的墨泉
文化昌盛的时代背景
现代诗人臧克家有一副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对联写出了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如今我们都认可她“千古第一才女”这个名号,也在反复阅读和品评她为数不多的词作,解读也远远未尽。
把李清照置于漫长的历史、文学史长河中可以发现,李清照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现象,也与她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文化繁盛的环境滋养了出现李清照的土壤。
李清照青年时期是在北宋相对统一繁荣的局面中度过的。那时候,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建筑、工商业、印刷、教育等行业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印刷术的兴盛,使得私刻书业十分繁荣,从而使得大量书籍得以流通,不但皇家秘阁和州县学校藏书丰富,很多私人藏书也动辄上万卷。另外,除了各级官办学校外,私立书院也日益兴盛起来,直接影响了整个社会学术修养的提高和文化的繁盛。
宋代文学是继唐代之后的又一次文学高峰。欧阳修在其诗作《镇阳读书》中写道,“开口揽时事,议论争惶惶”,这是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面貌。比李清照稍早的时代,欧阳修创立了金石考古学,领导了古文革新运动;随后出现了“三苏”、曾巩、王安石、黄庭坚等诗歌散文大家;蔡襄、米芾等大书法家、画家也相继登场。词作方面,北宋更是百花齐放,晏殊父子、欧阳修、柳永、秦观等都自成一家,苏轼更是另辟疆场,开创了豪放派词风。
具体到李清照的家乡齐州,在北宋也是经济、文化繁盛的重镇。宋初齐州是比较富庶的冲要之区,是一座繁荣的工商业城市。欧阳修在《归田录》中有“齐州赋税最多”之语,反映了当时齐州的社会经济发展之盛。曾巩在齐州担任知州时,也说“其地富饶”。此外,齐州还是学风兴盛之地,是北宋前期理学与古文运动的发源地,也是儒学复兴的重要基地。
李清照生活在这个文化昌明的历史时期,并且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之家,得以充分吸收文艺与学术的养料,为她后来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女词人提供了优渥的文化土壤。
当然,北宋的文化环境只是“共性”,李清照之所以成为李清照,还有其“个性”。虽然出生于封建时代的缙绅之家,她没有受到社会阶层和封建思想的影响,成为一个居家学习女红针黹而后相夫教子、无所事事的贵妇人。相反,她身上充满了追求自由、追求真理的个性,少女时期就屡屡和友人外出游玩,并且一直好酒,痴迷有博弈性质的打马游戏,还将其加以改革。晚年的再嫁、离婚事件更是彰显了李清照敢于反抗、追求自我精神价值的性格。这些反映在她的文学创作中,才会成就极具独创力的词作。
清人赵翼有“国家不幸诗家幸”的观点,这在李清照身上也有非常典型的体现。靖康之耻是宋朝之辱,之于李清照个人而言也是生命中不可言说的悲痛。不过,某种程度上,正是家国苦难助力了李清照的文学成就更上一层楼。宋代士大夫普遍关注国家和社会,诗文屡屡反映社会、干预政治。李清照早期词作以书写闺阁生活为主,南渡之后不少作品关心时事,充满了家国情怀。这也让李清照的作品从个人的“小情调”上升到家国的“大情怀”。封建时代的女子能有此等见识和气量,着实令人钦佩。
如星辰般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是繁盛的北宋时代、靖康之耻的国仇家恨、李家的成长环境加之词人独特的天然个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一名女子身上,从而造就了自古至今独一无二的李清照。
记者:徐敏 编辑:徐征 摄影:黄中明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