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阿根廷百年兴衰:从远超德法,到满目疮痍阿根廷经历了什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图片
文|李冕智
编辑|t
“我的故事从布宜诺斯埃利斯开始,对我而言它像水和空气一样永恒。”
这是年轻的博尔赫斯在自己的第一部诗集中对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深情告白,一位文学巨匠也在布宜诺斯迈出他通往伟大的第一步,一如多年前特使们迈出此地,为阿根廷的独立与自由奔走。
在两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博尔赫斯心目中这座永恒之城,见证了阿根廷远超德法的辉煌,也见证了她逐渐衰落,直至负债累累的惨状。
从鼎盛到衰败,阿根廷究竟经历了什么?是什么导致阿根廷一蹶不振?
图片
阿根廷国旗
图片
阿根廷危机
近日,阿根廷迎来了他们的新总统哈维尔·米莱,这位顶着西班牙名字的安那其主义者在大选开启后,便饱受国际社会的议论。
因为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安那其主义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特别的存在,安人执政一般都象征着混乱的开始。
而这位哈维尔·米莱更是早在参加总统大选时,就摆明了他的政治主张,按照他的说法,为了缩减政府开支,他要将阿根廷政府部门砍掉大半,只留下必要的部分。
不仅如此,他还要开放器官买卖和枪支管制,废除央行令阿根廷全盘“美元化”。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措施里单拿出一条,都够任何一个国家喝上一壶。
而在米莱正式就职前,也有不少人猜测米莱参选时的宣言不过是信口开河,就像大多数政客竞选时为了赢取更多选票随意许下承诺,竞选成功后又换一副嘴脸。
图片
米莱
可万万没想到,米莱这回居然是来真的,就在12月10日米莱完成总统就职仪式当天晚上,他就签署总统令,下令将阿根廷18个政府部门缩减至9个,足足砍掉一半。
这令人很难不去怀疑,这位疯子总统是否会将他竞选时提出的主张一一兑现,在我们这代人有生之年,或许真有机会亲眼见证一场大型社会实验。
更令人不解的是,明知道无政府主义会将阿根廷拖入混乱无序,阿根廷人为何还要将宝贵的选票投给这位疯子总统?难道南美的魔幻现实主义真的要步入现实世界吗?
实际上,米莱的上台不过是阿根廷人病急乱投医下的选择,是阿根廷这个国家溺水前随意抓住的稻草。
图片
哈维尔·米莱
在过去一个世纪里,阿根廷在军人政府与文人政府间反复拉扯,各种主义在这个国度轮番上台。
可阿根廷却仍旧以不可阻挡的趋势不断衰落,就如溪水总往低处流淌,太阳总从西边落下,阿根廷的衰落就如自然规律般无法逆转,无力感笼罩着这个浪漫而悲情的国家,只能将一切热情寄托于方正的绿茵场与黑白分明的足球之上。
图片
白银之国
要了解阿根廷的衰落,自然要从她的辉煌说起。
阿根廷起源于大航海时代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拉普拉塔总督辖区,由于殖民者在此地发现了丰富的银矿,所以将这片土地命名为拉普拉塔,而在西班牙语中,拉普拉塔有“白银”之意。
五月革命后,当地公民宣布脱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并建立拉普拉塔联合省,或许是为了与殖民时代的历史彻底分离,1826年,联合省正式更名为阿根廷联邦。
而阿根廷在英语和西班牙语中拼写为Argentina,同样有银的意思,所以阿根廷也能称作白银之国。
图片
阿根廷地图
阿根廷占据南美南部半壁江山,东临大西洋,与南极洲隔海相望,76万平方公里的潘帕斯草原孕育了这个国家强大的畜牧业,数千万头牛在此间自由生长,使得阿根廷的牛肉出口量多年来位居世界第一,也成为这个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
与此同时,这片土地就如同被上帝亲吻过一般,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充足的石油,广袤的森林,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自然资源,这片神奇的土地仿佛一样不落。
甚至于它的地缘环境都称得上得天独厚,南美洲唯一能对其产生威胁的巴西深陷封建势力与进步势力的斗争中,常年的专制高压统治令其无力四顾。
而作为世界中心的欧洲又离它太过遥远,当欧洲被一战和二战摧残得只剩下一堆瓦砾时,阿根廷却能够作壁上观,享受歌舞升平的太平日子。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阿根廷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南美第一强国。
图片
潘帕斯草原
首先,阿根廷具备发达的农牧业,一直是世界上主要的农牧产品出口国之一。
其次,阿根廷的制造业产值在1945年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8%,是南美第一个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的国家,这标志着阿根廷的经济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完成蜕变。
也正是这一年,阿根廷的外汇储备达十六亿三千九百一二十万美元,是同年进口总额的五倍以上,这代表阿根廷处于贸易顺差地位,无需担心被别国掠夺财富。
最后,在社会生活方面,阿根廷人均生活水平较高,贫富差距较小,社会两极分化的现象并不严重。
在1947年,阿根廷14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只有13.6%,是南美国家中平均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而这个数据哪怕放在今天,恐怕也比绝大多数国家要优秀。
那一时期,阿根廷的人均收入超过了德法等老牌强国,直逼已经跻身超级大国的美国。
图片
布宜诺斯艾利斯
那一时期,在欧洲如果要形容一个人有钱,那么人们经常会说:他富有得就像个阿根廷人一样。
那一时期,阿根廷成为世界人民心目中的移民圣地,仿佛地上天国。
可这一切随着动荡的到来,最终化为镜花水月,如梦亦似幻。
图片
阿根廷的衰落与庇隆主义
仅仅抓取战后近四十年的尺度来看,就能发现阿根廷已经陷入深沉的危机之中。
1944年至1980年的三十六年间,阿根廷国内生产总值仅仅增长两倍有余,而相对发展迅速的制造业也只是增长四倍左右。
在二战后以和平为主旋律,相对稳定的国际社会中,足足三十六年的黄金发展期,阿根廷交出的这份答卷明显不及格。
图片
阿根廷GDP
而这一差距在与拉美国家对比后愈发明显。
1960年至1962年,阿根廷的工、农业产值在拉美国家总产值中占比分别为24.6%和17.9%,可到了1975年至1977年,这一数据却下滑至18.8%和15.2%,可谓断崖式下滑。
过去人们提到拉美发达国家时,首先想起的必然是阿根廷,可如今阿根廷却以经济重灾区闻名世界,全世界人民都晓得阿根廷就是一堆烂摊子,阿根廷国民们也过着摆烂式的生活,不复当年比肩西欧的雄心壮志。
是什么导致阿根廷沦落到这般境地?既然经济上出了问题,自然要从政治上开始找问题。
从二战结束的1945年算起,至马岛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83年,短短38年间,阿根廷更换了19届政府,平均每两年换一届;中间发生了八次军事政变,平均四五年发生一次。
图片
胡安·庇隆
除了庇隆总统的任期外,没有一届民选政府是完成任期和平过渡的。
政局动荡为社会带来恐慌与动荡,而政府不断更换又使得政策失去连贯性,坏的政策只需要稍微推行就能对社会造成破坏,而好的政策若无法长期有效推行,就无法受益于民。
简而言之,正确、持久的经济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阿根廷经济政策的多变就如同厚重的枷锁,令阿根廷动弹不得。
而二战后阿根廷政局之所以动荡不断,其实与庇隆主义的出现存在莫大联系。
1974年7月1日,胡安·庇隆逝世,布宜诺斯艾利斯上百万群众冒雨为他送葬,这一天阿根廷在大雨滂沱中哭泣,送别这位人民运动的先驱与领袖。
时间回到1946年,胡安·庇隆以56%的选票当选阿根廷总统,庇隆上台之初,便致力于为阿根廷乃至拉美人民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当时美苏争霸苗头初显,两极对峙格局逐渐形成,两个超级大国为世界其他国家摆出两条道路,一是追随美国的资本主义,二是追随苏联的社会主义。
而胡安·庇隆却并不愿意在政治上成为美苏的附庸,于是他创造了第三条路——正义主义,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庇隆主义。
图片
胡安·庇隆
按照庇隆的说法,正义主义在经济上抛弃自由经济,代之以社会经济;在社会方面,以社会正义为基础,在政治方面,注意寻求个人权利和公众权利的平衡。
在阶级对立甚至产生冲突时,庇隆主张从中调和,反对斗争,这一主张亦可以投射至国际关系,即阿根廷在美苏对立中不偏袒任何一方,追求平衡,这便是所谓的“第三立场”。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庇隆的第三条道路的本质依旧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只不过对资本主义的剥削性质做改良,令其变得更有“人情味”了。
为了达成“社会正义”的理想,庇隆在实践中可谓出大力了。
图片
阿根廷城市
在庇隆四十年代执政期间,他推行了一系列社会福利措施,令国会先后通过工人权利、老人权利、退休金等法案,试图将阿根廷打造成一个高福利国家。
不仅如此,庇隆还通过公共设施建设计划,先后建设了五十万栋住房,在庇隆执政的十年里,总共有五十万户阿根廷公民搬进政府建造的房屋,并通过政府赠予或是相对低廉的房贷,将这些房屋变为居民的私人财产。
庇隆政府让利与民的措施可谓大刀阔斧,而庇隆也由此获得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人民拥戴。
也正因如此,庇隆被阿根廷人视作永恒的领袖,他的逝世令万人落泪,时至今日,庇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外的坟墓依旧被鲜花簇拥。
图片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庇隆政府令阿根廷一度向美好的乌托邦靠拢,可庇隆本人却在第二个任期尚未结束时被一场政变剥夺了所有权力,这便是庇隆为短暂繁荣付出的代价,而对于阿根廷来说,一切苦难才刚刚开始。
图片
阿根廷男足
诚然,庇隆政府一系列提高社会福利措施确实提高了阿根廷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为他赢得了人民的爱戴。
可对于阿根廷来说,这些措施却违反了客观规律,最终买单的还是阿根廷人。
因为庇隆政府之所以能够推行这些措施,是因为在二战结束后,欧洲百废待兴,饥肠辘辘的欧洲不得不通过进口肉类和粮食来缓解危机。
而作为世界粮食出口大国,阿根廷吃到了较大红利,这也为庇隆政府提高社会福利提供了经济基础。
可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经济逐渐恢复,国际粮价开始下跌,可庇隆政府却并没有完成经济上的转型升级,错过了经济发展的末班车。
不仅如此,当庇隆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准备从高福利陷阱抽身时,却惊人地发现,阿根廷已经沦陷于乌托邦的美梦中,只要政府稍微削减福利,都会招来民意反弹。
图片
阿根廷城市
率先意识到情况不妙的庇隆曾试图踩下刹车,可等待他的则是民意反噬,最终狼狈下台。
此后阿根廷历届政府皆不具备重整经济的魄力与实力,为了赢得更多选民支持,他们不断扩大政府开支和维持高福利政策,不断向国际社会借外债。
而这些借债并没有流入生产领域,反而变为政府公务员的薪水和社会福利支出,这种举动无疑是在透支政府的信用与国家发展潜力,将阿根廷拖入地狱。
在哈维尔·米莱上台前,阿根廷历届政府要么是宣称是庇隆主义的继承人,要么就高举反庇隆主义大旗,可见阿根廷始终没有脱离庇隆当初设下的社会框架。
极高的通胀率,严重的债务危机令阿根廷的前途一片黑暗,而哈维尔·米莱的上台,更像是阿根廷人破罐子破摔的结果。
图片
哈维尔·米莱
米莱的政治主张,其实与西方的休克疗法相似,通过严厉的经济和行政手段,令社会短期内受到极强冲击,随后否极泰来重焕生机。
或许正因如此,阿根廷人才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米莱身上。
不过,休克疗法曾在玻利维亚大获成功,也曾使俄罗斯陷入灾难,至于阿根廷的未来是福是祸,恐怕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图片
参考文献:
1.《阿根廷经济困局的由来及启示》
2.《阿根廷经济衰退的根源与前景分析》
3.《阿根廷经济危机的路径依赖》
4.《阿根廷经济危机与全球化遭遇挫折》
5.《阿根廷经济在风雨飘渺中哭泣》
6.《庇隆与庇隆主义》
7.《拉丁美洲的第三条道路——庇隆主义》
8.《民粹主义导致阿根廷经济衰退》
9.《战后阿根廷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