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观察|珠海“百千万工程”现场会,为何选在斗门?

南都讯 12月15日,珠海市“百千万工程”抓落实促整改现场会在斗门区召开。作为珠海最大的行政区,因为“头号工程”的现场会在斗门召开,再一次凸显了斗门在推动珠海“百千万工程”的特殊地位。
为何选在斗门?斗门有什么优势?又有什么经验?斗门区委书记苏虎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答案:斗门是珠海最大的潜力板、最可拓展的经济纵深,实施“百千万工程”,对于斗门来说是实现“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必经之路。
未来,斗门将坚决扛起建设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区和全市“百千万工程”主战场的责任担当,围绕“工业+农业”双轮驱动,强化系统思维、坚持统筹推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有优势
在自身“五大优势”赛道上争先进位
作为珠海最大的行政区,斗门区地理占比超全市三分之一。在这里,不仅承载着四大产业园区,同时还有突出的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绿美生态、文旅资源等五大优势,这将成为斗门在“头号工程”争先进位的筹码。
区位交通优势。正在动工开建的珠肇高铁,将有效推动斗门串联西岸、辐射西南,沿线珠三角主要城市间有望实现1小时通达,孕育出大湾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特别是有3条斗门路网规划连接鹤州高铁站,推动斗门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支撑不断夯实。
产业基础优势。斗门以富山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斗门生态农业园和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四大园区为载体,精准布局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3+1”主导产业,加快建设珠江口西岸战略性产业集聚发展区和以现代农业产业为主、文旅融合产业为特色、高端制造工业为反哺的三产融合示范园区,工业经济引领发展新动能,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图片
格创·龙蟠坊投入使用。受访者供图
空间载体优势。斗门抢抓省级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机遇,谋划提升园区综合配套、产业配套和平台支撑功能,整备产业用地近4000亩,完成园区配套建设投资34.85亿元。发挥土地连片优势,2022年供地13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额超72亿元,建成全市连片规模最大、全省单一项目建设总量领先的5.0产业新空间。2023年坚持以项目牵引定制化建设5.0产业新空间,根据产业立柱项目需求“量身打造”76万平方米定制化厂房和配套用房,富山工业城186万平方米产房竣工备案,格创·智富23.47万平方米厂房完成结构封顶。预制菜产业园二期项目8.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全面封顶并开始入驻。
绿美生态优势。结合生态结构、产业布局及乡村振兴实际,因地制宜量身打造“绿美黄杨”“绿美乡村”“绿美园区”三大品牌战略;在建设森林城市群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园林生态体系,建设黄杨河湿地公园、尖峰山森林公园、禾益公园等一批绿地景观工程;打造莲江村榕树风貌带、昭信村“绿美渔场”等特色绿美项目,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绿美生态建设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近日,2023年全国百强县市区系列榜单发布,斗门上榜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井岸镇、斗门镇、莲洲镇摘得广东省森林城镇称号。
文旅资源优势。斗门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山、河、田、海相拥的大沙田水乡孕育了“疍家文化”,自然与人文的相互融合,让斗门成为文化民俗和生态旅游好去处。同时,斗门作为传统体育大区,在田径、乒乓球、游泳、水球、皮划艇等竞技项目上,先后培养了大批全省和全国冠军,向国家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登上世界最高领奖台的体育尖兵。为焕发文旅及体育生机活力,斗门因地制宜开展“龙舟赛”“村BA”“厂BA”“垂钓嘉年华”“民俗文化节”“美食节”等特色品牌活动,由雏形塑造到品牌IP打造,活动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有经验
“工业+农业”双轮驱动推动“百千万工程”见效
近日,全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公布,斗门区和斗门镇及莲江村等32条村榜上有名,斗门区更是珠海市唯一入选行政区。
作为“头号工程”的末梢,村镇的发展决定着百千万工程的胜败。在这场战役中,斗门坚决扛起建设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区和全市“百千万工程”主战场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围绕“工业+农业”双轮驱动,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任务落地见效,32条村上榜全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即是最好的证明。
在这场战役中,斗门区的有几个具体经验是非常值得分享的——
狠抓工业经济。富山工业园18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完成竣工备案,总投资128亿元的鸿钧、万锂新材、纬景储能、海四达、曜灵、隆力6个新能源产业立柱项目签约落地,斗门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日益显现。
图片
富山工业园标准厂房建成。受访者供图
狠抓城镇提质。高标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中心镇变身小城镇,高标准推进“一河两岸多组团”建设,湖心新城片区市政配套道路陆续建成。开展“百千万工程”乡村设计,完成莲江村榕树种植和昭信村“美丽渔场”样板建设。
狠抓兴村富民。持续做好白蕉海鲈“一条鱼”文章,今年前三季度,全区白蕉海鲈加工相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6.86亿元,同比增长147.3%,营业收入6.35亿元,增长116.1%。启动预制菜产业园二期5.0产业新空间建设,与格力电器合作投资1.5亿元建设“预制菜示范性无人工厂”。
图片
下洲村推动文旅融合。受访者供图
狠抓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推进基础教育学位攻坚项目31个,组建教育集团10个;全市首个紧密型医共体揭牌,获评2023年“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
狠抓改革攻坚。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经验入选全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做法,莲洲镇福安村村民公寓开工建设。加快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建设,累计撬动各类资金10亿元,完成33个试点项目,打造产村一体发展模式,促进村民返乡回流。制定农村留用地管理办法,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方案,解决留用地“无项目”“开发难”等问题。
有布局
打造示范效应的亮点,做强县区龙头
斗门是珠海市最大的“乡村”,是珠海的“欠发达区”,但同时,也是珠海最大的潜力板、最可拓展的经济纵深。在推动全省“百千万工程”方面,珠海市委市政府也对斗门寄予厚望,提出斗门要依托大空间、大载体发展大产业、大交通,加快建设西部中心城区,明确斗门是全市“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全力支持斗门建设“百千万工程”典型区,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
斗门区“1区1镇32村”入选全省首批典型区镇村后,斗门对于下一步推动“头号工程”有了新的布局。苏虎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候明确表示,接下来,斗门将以斗门区“1区1镇32村”入选全省首批典型区镇村为契机,打造一批具有全省示范效应的亮点,统筹做强县区龙头、抓实乡镇节点、建设和美乡村。
图片
下洲村甘蔗吸引游客打卡品尝。受访者供图
一是补短板扬优势加快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战略支撑、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打造珠海发展新增长极。以项目牵引定制化建设5.0产业新空间,以立柱项目夯实工业发展根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突出特色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坚持以工业思维发展农业经济,加快培育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3+1”主导产业,力争工业总产值、百亿企业数量和规上企业数量3年倍增,以斗门的争先进位、发展壮大支撑服务珠海城市能级量级跃升。
二是强基础固根本持续改善区镇村发展环境,建设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和全市城乡融合发展主阵地。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加快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畅通产业发展黄金通道,提升东湖片区承载能力,高质量建设湖心新城,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以斗门镇建设全省典型镇为抓手,建设高水平的镇域经济、高质量的基础设施、高水准的公共服务、高品质的圩镇风貌和高效率的治理模式,实现中心镇引领带动全区镇街高质量发展。集中力量在每个镇突出打造2条典型村,将10条村以点带面、串珠成链。
三是开好局起好步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建设具有斗门特色的人文城市和民生幸福样板城市。持续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和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提升养老服务设施运营能力,突出社会治理提效能,努力让城市成为高品质生活承载地。充分挖掘斗门岭南文化、红色文化、疍家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名片。
四是全方位多层次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充分激发释放县镇村发展活力动力和发展潜能。紧紧扭住强区这个“牛鼻子”,抓好扩权强区和强区扩权改革,深入推进镇街体制改革,依托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任务,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方式,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做好建筑业企业结对帮扶镇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和群众主体作用,为区镇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苏虎表示,斗门将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发动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在提升县域产业发展、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全面开展“美丽中国”斗门实践、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加快建设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区。
采写:南都记者 李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