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名趣谈|查尔斯?查理?查理曼?

新西兰新一届国会于12月5日举行第一次会议,按惯例,议员要向他们的国家元首——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宣誓效忠。就在这个宣誓环节,引发争议的事情发生了。
据多家英国媒体报道,毛利党的六名议员用毛利语宣誓,这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他们打破传统先向自己的子孙后代、毛利风俗和毛利语版本的《怀唐伊条约》表忠心。然后,在向英国国王宣誓时,有几名议员将“查尔斯”(Charles)替换成Harehare。他们坚称,在毛利语中,Harehare就是Charles。但有人指出,这个词还可以表示“皮炎”“湿疹”等皮肤症状,用它称呼英国国王有冒犯之嫌。
毛利党是新西兰议会最小政党,代表该国毛利人,他们主张废除英国国王在新西兰的国家元首地位。英国和毛利人在1840年签订的《怀唐伊条约》中就新西兰的治理达成一些原则,但条约的英文版和毛利语版略有出入,关于毛利人是否出让了主权,双方各执一词。这就是新西兰毛利党议员向毛利语版《怀唐伊条约》宣誓的原因所在。
Charles是英语和法语国家十分常见的男名,按规范分别译为“查尔斯”和“夏尔”。欧洲历史上多位国王以它为名,正因为如此,现任英国国王查尔斯已是“查尔斯三世”。当然,在他之前的Charles I和Charles II分别被称为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这是历史上的约定俗成。
Charles这个名字来自原始日耳曼语单词karilaz,意思是“自由民”,古英语写作ceorl。它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变体,比如在德语里是Carl或Karl,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里面是Carlos,在意大利语里是Carlo,在荷兰语里是Karel,在拉丁语里拼写为Carolus。它还有女性变体,包括Charlotte、Caroline、Carol、Carla等。
欧洲中世纪早期有一位著名的国王Charlemagne,这个称呼其实由Charle-和-magne两部分组成,前者表示名字,后者是由拉丁语magnus演化而来的法语词,表示“伟大的”,Charlemagne即拉丁语Carolus Magnus,法语意思是Charles-le-magne,翻译成英文就是Charles the Great,现代德语则称他为Karl der Große。前面说过,Charles在历史上被译为“查理”,所以,Charlemagne的准确中文应该是“查理大帝”,纯音译的“查理曼”不符合事实 ,“查理曼大帝”则显得画蛇添足。
毛利语是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的语言,也是新西兰的官方语言之一。据估计,以它为母语的人数在10万至16万之间。Charles在毛利语中被称为Harehare,这样的变体简直“面目全非”。而既然harehare有其他含义,新西兰毛利党议员执意用它来称呼英国国王是有心还是无意?只能留着大家各自揣摩了。(仁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