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非遗 | 乐育镇大新寨彝族刺绣:针尖上的民族风 指尖里的非遗美

一山一水育锦绣,一针一线寄情思。彝族刺绣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走近红河县乐育镇大新寨村,穿梭于针线交织的艺术里,追寻那些惊艳了时光的非遗手艺。
图片
乐育镇大新寨村是红河县远近闻名的彝族“刺绣村”,这里的彝族绣品以图案构思独特、布局精巧、富于变化、色彩鲜艳著称。700余年来,大新寨村产出的彝族刺绣作品,件件光彩夺目、经久耐用,既源于生产生活,又用于衣食住行。绣娘们以日月星辰、花卉、云彩、波浪、彩虹、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为纹案作出剪纸,经过粘贴、配线等流程,再绣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刺绣作品。针针线线里,诠释着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今天,彝族刺绣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古老又充满魅力的彝绣文化对充分挖掘、传承、创新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近年来,乐育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依托大新寨村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把彝族刺绣业作为促进妇女增收的一大产业来抓,鼓励村中妇女在家创业、灵活就业。采取培树彝绣带头人、创立刺绣工作室、打造彝绣文化传承点等多种措施,通过“公司+合作社+绣娘”的经营模式,按照“重管理、提技能、创品牌、上档次、促就业”的发展思路,培育壮大大新寨村尼苏刺绣专业合作社。同时,以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艺人、彝族民间剪纸、刺绣工艺代表性传承人白小柏为带头人,积极组织开展刺绣培训、对外推广营销培训等,强化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妇女们走好就业致富路。截至目前,该手工刺绣专业合作社有社员共108人,其中刺绣能手96人,每年带动和吸纳就业130余人,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匠心民族风,至臻非遗美。构图精美、针脚细腻、寓意吉祥的大新寨彝族刺绣,绣出了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熠熠生辉的文化底蕴,一针一线皆是文化传承艺术品,一花一鸟皆为民族特色符号。这门饱含彝族炽热情感的古老技艺,将在传承与创新并举的新时代进程中,走出红河、走出云南,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