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地震黄金救援时间是72小时,但甘肃地震这个时间将会缩短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甘肃105人死亡、青海11人死亡。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对甘肃积石山附近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分析,此次地震位于甘东南地区,属于近年来地震频发的我国南北地震带组成部分,距离最近的断层拉脊山北缘断裂约3公里。初步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此次地震为逆冲型破裂。
图片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陈家村,救援力量在现场整顿物资开展救援(图源:新华社)
根据历史地震、地震序列衰减特征、地震前兆资料综合会商结果初步判断,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为主震-余震型地震,余震衰减基本正常。
地震专家解读,甘东南活动构造区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北部,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个重要组成区域。受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长期挤压作用,该区构造活动强烈,发育着东昆仑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临潭—宕昌断裂、光盖山—迭山断裂、迭部—白龙江断裂、塔藏断裂、岷江断裂、雪山断裂、虎牙断裂等多条深大断裂。
此次地震震中附近200公里范围内,1900年以来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3次,均为孤立型或主震-余震型地震。
救援人员:黄金救援72小时将缩短
甘肃厚天灾害救援中心分队长汪多负责此次地震社会应急救援协调工作,12月19日上午9时,他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目前第一梯队的救援力量已经抵达现场,第二梯队将在半小时后到达。
“从兰州到灾区路况还是很好的,到达临夏段后,高速上有积雪和暗冰,救援车辆需要注意行车速度。”汪多说。
根据以往救援经验,汪多分析,此次救援最大的难度在于当地的低温天气,西北冬季温差大,目前最低温在零下十几度,被困人员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加上地震发生在凌晨,很多人来不及躲避,一夜过去情况很难预料。”
图片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陈家村(图源:新华社)
对于救援人员来说,除了做好御寒工作,还需要加快救援速度。汪多说,地震普遍的黄金救援时间是72小时,但此次地震这个时间将会缩短。另外,积石山当地多土木砖混和木质结构的房屋,其房屋抗震性能较差,这也导致损失更严重。
浅源地震地表破坏较为严重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田兵伟介绍,6.2级地震,属于中等强度到强度的地震。这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属于浅源地震,因此地表破坏较为严重。
积石山县海拔1735米-4309米,县城海拔2300米左右。截至2021年,积石山县辖7个镇、10个乡,11个社区居委会和145个行政村,876个村民小组。有汉族、回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土族等十个民族。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积石山县常住人口239390人。
图片
田兵伟解释,地震虽然发生在甘肃省,但震源所在的积石山县西与青海省循化县毗邻,北与青海省民和县隔河相望。因此,在青海省也产生了人员伤亡和地震破坏。
由于地震发生在深夜,绝大多数人都已经入睡,无法躲避,伤亡的主要原因应为地震导致建筑物垮塌和装饰物、家具掉落。
田兵伟分析,灾区属于海拔在17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当地气温为-15℃至-2℃,救灾的难度首先在于天气寒冷,一方面是被困的幸存人员因寒冷而耐受降低,需要第一时间全力组织搜救被困人员,以减少寒冷失温带来的伤亡。
另一方面,搜救人员的行车安全和装备选择都将受到寒冷高海拔限制,需要使用合适的保暖装备,如冲锋衣、羊皮大衣、热帽等,以保持体温和防止低温引起的健康问题 ,但厚重的装备同时也会降低救援的效率。
此外,也要注意取暖带来的次生灾害,如应急帐篷内取用明火时谨防火灾和二氧化碳中毒等。还需邀请能懂当地方言的人员协助救灾。
甘肃震区未来10天无降水过程
中国气象局19日启动了地震灾害气象服务二级应急响应。预报显示,未来10天,积石山无降水过程。
中国气象局通报,12月19日,积石山震区及周边地区以晴为主,后半夜至凌晨的最低气温较低,在零下15℃到零下9℃之间,体感寒冷,着装指数为7级,适宜穿着冬大衣、羽绒服、戴手套等;紫外线为3到4级,强度强,建议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震区及周边交通沿线以晴或多云天气为主,19日白天G6、S201、G0611、G310沿线阵风风速较大,对物资运输有一定影响。
兰州中心气象台发布的积石山震区专题天气预报显示,积石山过去三年,12月下旬平均气温零下7.6℃,最低气温零下17.9℃。未来10天,积石山无降水过程,冷空气活动较弱,天气以晴或多云为主,气温缓慢回升,最低气温零下10℃至零下14℃,最高气温在1℃至5℃。
极目新闻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封面新闻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