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此次年会的主题,就当前高水平开放和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谈一点自己看法。主要围绕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高水平开放以及中国为何坚持发展外向型经济。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 霍建国)
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复杂变化
过去的两年,五大因素改变当前的国际经济格局:地缘政治矛盾持续升温、欧美冷战思维死灰复燃;中美矛盾短期难以缓解,我国外向型经济全面承压;逆全球化趋势明显上升,贸易投资壁垒持续加剧;多边贸易体制受到挑战,区域贸易协定影响上升;美联储加息扰动资本市场,国际资本流动频繁波动。
根据全球各方的普遍预测,明年的经济增长预计将低于今年,预计为2.8%。国际局势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仍然令人担忧,尤其是欧洲能否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中美冲突出现一些缓和的迹象,但我们仍然不确定这种缓和是否持久,合作是否会增强,贸易保护主义是否会有所缓解。
大型物流企业或有规模的公司,必须密切关注这些问题的变化和可能的方向,因为其将对全球经济格局和国内整体经济形势产生影响。例如,如果美联储停止加息甚至开始降息,人民币汇率和全球资本流动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对于已经国际化的企业来说,在海外融资和贷款后,还贷压力将迅速减轻。去年和2023年,一些大企业遇到的问题几乎都与美元还贷相关,因为美元利率上升,还贷成本增加,最终导致国内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
高标准规则带来新挑战
当前我国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对于实现对标国际高标准开放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向CPTPP秘书处提交了加入申请,并通过发布文件支持有条件的自贸区和自贸港率先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此外,国务院近期发布了总体改革规划,涵盖七大类八十项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动贸易现代化、单一窗口、效率和政府便利化方面,我国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我们仍需要进一步提升市场营商环境。对标目标是CPTPP的规则体系,其中包含30个章节,前十章与WTO基本一致,后十章涉及程序性内容,而中间的章节则是极高标准的,被誉为21世纪开放规则的体系。该体系涵盖了金融、电信、市场竞争、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最近发布的总体改革方案已经涉及购物、贸易服务、贸易、电子商务、跨境数据流动、知识产权保护和营商环境等规则。通信竞争是其中一个领域,我国已经基本涉及到了这些领域,但面临的难度依然很大。值得注意的是,推进这一高标准的对标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快速解决国内问题,更是通过对标来促进国内改革。
开放型经济面临新的困难
面临新的困难,为何开放型经济还要不断发展到更高水平。首先,开放型经济在我国经济中有相当大的比重,近30%的GDP来自进出口贸易,外资占据了整体的四分之一。在2006年达到顶峰时,我国进出口贸易占GDP的比例高达56%。但是近年来,进出口贸易占GDP的比例一直在回落,去年出口已经降至18%。尽管如此,在双循环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我们仍然强调外循环的重要性,不能脱离外循环。
由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内循环和外循环并重的新阶段,如果我们只关注内循环而与外部脱节,那么经济就无法实现良好的发展。因此,我们现在正在积极讨论如何巩固和提升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构建外向型经济的新体制,高度重视开放型经济发展有一定意义。因为传统增长,进出口贸易、海外投资、招商引资以及“一带一路是实质性内容。
构建新型开放型经济体制,需要与国际高标准对接,改变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被动竞争状况,进而赢得竞争的主动权,这是非常关键的。在此基础上,稳定和扩大欧美市场份额成为了当前稳中求进的又一个重要任务,这也是国务院多次强调的核心重点。稳定规模不仅仅是维持当前的进出口规模,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持在欧美市场的份额,进而稳定基础盘。当然,东南亚市场也非常重要,近两年一直保持了十几个百分点的增长率,虽然今年也有所下降,这可能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同样,日本和韩国市场非常重要。鉴于日本和韩国两国市场规模总共约为1.5万亿元,我们企业来说,日本和韩国市场也不容忽视。另外,云南在开拓东南亚市场方面也有一些独特的条件,这对我们来说是有着很好的硬件条件。
此外,高科技领域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中美关系现阶段虽然缓和,但是美国并没有放松对高科技领域的限制。对此,我们也非常清楚,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自立自强。在自立自强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排除与外界合作的可能性,与愿意合作的国家继续合作。只有通过合作和开放,我们才能够更快地发展,也能够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更为顺利的进展。
参与全球产业供应链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外资制造业从国内撤出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像日本的一些企业,其经营层面已经出现亏损,例如电子通讯企业等。早在几年前,这种调整已经开始,撤离的企业基本上都是经营不善亏损的企业。但是,今年最大的影响是资本市场外资撤离。各类投资基金、保险基金和银行也纷纷撤离。加上,与香港以及国内资金链的相互冲击影响,因此稳住这一块市场是非常关键的。
我国的政策选项
唯有改善营商环境,才能实现稳定发展。当企业在此地获利丰厚时,它们便不会选择离开。而仅当它们遭受亏损时,它们才会寻找各种理由抱怨不公平待遇,例如无法参与招标等。因此,突破口在于打造一个具有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特点的优质营商环境。
然而,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这三个概念,口头上说起来容易,但在实际操作时却面临巨大的困难。什么是市场化?政府在其中应扮演何种角色?规则在确保公平公正方面扮演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常言将国企、民企和外资置于同一政策下竞争,但我们是否能够做到这一点?如果做不到,那么就无法建立一个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
这要求我们,坚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理念,努力提高贸易质量效益;适应科技竞争发展新趋势,积极参与数字贸易发展;发挥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熟悉国际经贸投资新规则,注重有关国家合规要求;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逐步扩大中国的话语权。这种努力将继续进行,并将以逐步缓解和与更多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的原则为指导,发挥中国的作用。(本文根据2023年12月13日上午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在“2023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全体大会上的演讲编辑整理,内容有删改,未经本人审阅,同步刊登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24年第1期年会专刊。)
近期看点:
本期编辑: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