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学历看能力,烟台10名农民获评副高级职称

大小新闻客户端12月21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夏丹 张孙小娱 通讯员 成斌)种地的也能评职称?没错!12月20日,烟台市正式颁发2023年新型职业农民副高级职称证书,10名农民获评副高级职称。这些平日里和红薯、果树、鸡鸭打成一片的“泥腿子”,有了官方认证,成了响当当的“田秀才”“土专家”。
“这是俺们农民的大喜事!”烟台市福山区回里镇巨甲村的王天勇拿着《山东省高级职称证书》反复端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证书上的“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红印章庄重醒目。消息传开,老乡们都振奋不已,直夸王天勇有真本事。从16岁起王天勇就一头扎进苹果园,用多年来的不断学习和实践,研究出苹果整形修剪新技术,取得国家级技术发明专利,为很多大型农场、合作社、果园节省了一大半人力、肥料、物料成本。多年来,他以现场传授、电话答疑、上门指导等方式义务帮助果农解决难题,带动周边农户超1000人增收。
烟台市2022年首次开设新型职业农民副高级职称评审,评的是什么样的农民?就是像王天勇这样有真本事的人。“农民的本事不在于学历、论文、资历,要更看重他们种了多少地、技术硬不硬、带动周边多少农户致富这些指标。”烟台市人社局专技科科长王照伟表示,农民职称评定采取实地察看、业绩展示、测试答辩和综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真正评出在农民队伍里的“行家里手”。
高手在民间,很多专家解决不了的问题,一线实践的农民却可以解决。烟台在职称标准制定上也注重向这些方面倾斜。翻阅《烟台市新型职业农民职称申报指导意见(试行)》发现,烟台为农业高手们开辟了“绿色通道”,对确有特殊专长、示范带动能力强、业绩贡献突出的申报人,可不受资历等条件限制。
“有了副高职称证书,我不但能给农民上课,还可以以副教授资格走上高校讲台,给农业专业的学生讲讲果园里的技术。”王天勇说,职称赋予了他荣誉感,也让他有机会把几十年在土地上蹚出来的经验,传递给更多农民兄弟,造福中国果业。
烟台有千里沃野,数百万亩果林,扎根土地的新型农民有了“官方认证”,从土里刨食到有机会踏上高校讲台,他们正乘着人才政策东风,走向更广阔的明天,也为乡村振兴、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责任编辑:赵璇
审校:高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