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怀民亦未寝”纪念日、画《孙子兵法》思维导图,这届年轻人重新爱上古籍?

文丨星晖‍‍‍
编丨陈梅希
这届年轻人,在过一种很新的纪念日。
最近,有网友推算日期后发现, 就在今年年末,“怀民亦未寝”正式迎来了940周年纪念日。 消息一出,相关话题顿时在各大社交平台引发热议,令“怀民亦未寝”这一名梗再度刷屏互联网。
顾名思义,纪念日的主角正是语文课本中那位与文学家苏轼共赏月色的“张怀民”,他因名篇《记承天寺夜游》广为人知。只是东坡居士自己恐怕也没想过,笔下的句章会令一位友人穿越千载时光,以一种如此奇妙的方式被后世铭记。
图片
苏轼名篇《记承天寺夜游》,图源网络
事实上,这早已不是“怀民亦未寝”第一次出圈了。
近年来,经过短视频等新媒介的再创作与再传播,以“怀民亦未寝”为代表的古文名场面频频走红。“怀民亦未寝”之流行,正是因为人们在现代化的模仿演绎中大开脑洞,发觉张怀民好似一位时下热门的“冤种”朋友,让年轻人倍感诙谐亲切。
图片
深夜时分被友人“拽”起来散步的“张怀民”,图源网络
重新解读古籍古文之后,大家忽然发现:如今常驻热搜的“City Walk”,苏轼老爷子在宋朝时就深谙其中门道,时髦程度不输今天北上广的年轻人。再看看张怀民这个专业陪逛的“赏月搭子”, 原来“搭子文化”不止受当代年轻人追捧,“搭子”在古籍、古文、古人中同样并不鲜见。
说到 底,古籍与现代生活的距离,或许本就没有你我想象得那么遥远。
搭子,千百年前就火了?
“怀民亦未寝”,已经被网友玩出花了。
光是在抖音,“苏轼叫醒张怀民”的名场面就有着各式各样的二创版本。比如,有画师用简笔线条还原“案发现场”,有博主替张怀民配音加台词“发声”,有大学生在寝室上演夜游小剧场…… 这些收获上万评论、数十万点赞的创意之作,让大批观众发现了古籍古文鲜活的一面。
图片
“怀民亦未寝”名场面,图源抖音
随着名篇迎来第二春,许多年轻人还惊奇地发现: 用今天的流行语来说,那个活跃于诗文世界的作者苏轼,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搭子专业户”。
所谓“搭子”,在2007年出版的《上海话大词典》中被解释为“一起打牌的人,引申为合伙者”。不过到了2023年,“搭子”的含义变得越来越丰富,美食尝鲜找“饭搭子”,备考刷题组“自习搭子”,开黑上分要蹲“游戏搭子”……
有趣的是,和今天主动找搭子的年轻人对照起来,生活在北宋年间的苏轼有着不遑多让的交友观,因而被不少网友调侃称“精神状态领先一千年”。
翻看古籍,东坡居士的诗文中藏着各式各样的搭子。从吟诗作对、品鉴佳肴到赏月观景、泛舟访古,苏轼总不缺各方益友相随,热闹的文豪社交圈跃然纸上。
对生活在城市中的现代人而言,“找搭子”是寻求精准陪伴的表现。 而在古人眼里,这或许便是伴志同道合之人、行意气相投之事。
打个比方,2023年的“深夜emo时刻”,现代人爱与“微醺搭子”同框自拍,再配上暗色的忧郁滤镜。这幅图景若是搁在唐代,大概便如王维为好友裴迪创作一首《酌酒与裴迪》,杯中尽是“酌酒与君君自宽”的劝解,宽人亦宽己的意境恰似醉后的网易云评论。
再比如,当代社交平台上和密友当“养老搭子”的热烈讨论,可能在刘禹锡的时代就已变为现实。当好友白居易因老病而慨叹时,同在洛阳养老的刘禹锡于答诗中写下“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豪放之语,成就了激励人心的千古名句——放在今天,这大概是顶配“养老搭子”方能提供的“情绪价值”。
图片
蒋兆和《刘禹锡诗意图》,图源网络
如此看来,再摩登的话语也总能从古籍中觅得对应痕迹,毕竟时事虽有变易,人心却自古相通。
既然如此,当现代人遭遇社交困惑时,是否能反向操作、寻古求解一番? 浩如烟海的中华古籍中,究竟藏着多少值得年轻人冲浪学习的交友指南?
若要论交友的重要性,《谯子法训·齐交篇》有云:“游居交友,亦人之所染也。”这是说,人际交往就像素白的丝绸被浸染,颜色随染料而变动,可见朋友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论语·季氏篇》则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将交友的两面做出区分,呼吁人们与正直诚信、见识广博之人交友,而非那些走歪门邪道、善巧言谄媚之辈。
同样的,古籍《孟子》中也有不少关乎择友之道的论述。比如“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等等,都在强调结交良友、追求端行的道理。
在实际交往过程中,《孟子》还提出“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的行事准则,通俗来说,就是在与人交游时总应平等以待,不可因为年龄、地位等差异仗势压人。
细细读来, 这些散落于不同古籍的论述,放在现代交友语境中依旧有着毫不过时的价值。 而这,其实只是古籍魅力的冰山一角。
古籍,现代人还需要吗?
如今,被发现、被喜爱的“张怀民”并非个例。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华古籍走入大众视野,内蕴深刻的经典之作正在互联网时代“翻红”“出圈”,甚至成为备受追捧的新“顶流”。
2023年初,刑侦题材电视剧《狂飙》横空出世,一跃成为口碑与热度兼具的现象级作品。更值得注意的是, 在这部剧集点燃电视圈的同时,古籍《孙子兵法》也以黑马之姿横扫了当时的图书市场。
据《文汇报》报道,《狂飙》热播期间,《孙子兵法》成为当当网古籍销售榜第1名、总榜第14名,其各种版本与注本都在热搜榜中跻身前列,近7日销售热榜的前20名中一度同时存在5个不同版本的《孙子兵法》……
一方面,《孙子兵法》的走红无疑得益于它在《狂飙》中令人深刻的“亮相”。
剧中,《孙子兵法》首次出现是在《狂飙》第4集,主人公安欣推荐高启强阅读这本书,因为有时做生意就像打仗一般。而后续的故事中,《孙子兵法》又在人气角色高启强手中再度出现,不仅串联起了前后剧情,也让众多观众对这本古籍的现代价值产生好奇。
图片
《狂飙》中的《孙子兵法》,图源网络
另一方面, 《孙子兵法》之所以能接住文艺产品带来的热度,当然是因为其本身足够能打。
要知道,作为现存最早的军事学著作,《孙子兵法》有着超过2000年的传承历史,被誉为“兵学圣典”,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具有极高地位。
即使抛开电视剧剧情,《孙子兵法》也具备极广阔的品读空间,所以当高启强引用《孙子兵法》中“围师必阙,穷寇勿迫”的说法时,这一理论科学与否立刻就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古籍直到今天依然不失启发性。
此后,围绕《孙子兵法》的议论早已不只关乎剧集。许多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划重点、做笔记,分享阅读《孙子兵法》的心得体会,甚至认真构建了密密麻麻的思维导图,用大学生必备框架来梳理先辈留下的灿烂智慧。
图片
用思维导图打开《孙子兵法》,图源小红书
事实上 ,吸引了无数新生代读者的《孙子兵法》,只是中华古籍富矿的一道缩影。 如交友之道一样,兵法谋略也不过是古籍宝库的万般风景之一。
在亲身接触多姿多彩的古籍世界之前,人们可能很难意识到既有知识的边界。比如,许多人都了解或造访过作为景点的颐和园,但很少有人深入想过,颐和园的建筑设计来自谁人?古朴的楼阁是怎样建成?那些在动荡中毁损的壮美建筑曾是什么模样?
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都藏在“颐和园设计图纸”——样式雷图档之中。这些尘封的图档保存了包括颐和园在内的众多皇家建筑的设计资料,其源流则是曾主持皇家建筑设计工作长达200余年的雷姓家族。
借助样式雷图档的记录,我们才得以一窥古代中国的建筑智慧,还原历史遗址曾经的盛景,用想象力填补一角缺憾。
而另一些古籍则是架设于古今之间的桥梁,只言片语勾连出宏大的命题,刻写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来处。
譬如向水流的方向看,你能从《水经注》《吴录》等古籍的字里行间知悉中华航运背后的漫漫探索。你终于理解舳舻千里的盛景从何而来,是长江的波涛熨平了所有的君主野望,然后一路流经新旧王朝,成就滋养无数世代的繁荣史诗。
亦或是朝夜色深处眺望,你会从无数古老星图里看到一段绵亘千年的天文幽梦。你会惊讶地发现,中国人早在北宋时就见证了一次超新星的爆发。只是那时的观测者,并不知晓自己仰望天河的时代名为“公元1054年”,更不知道宋史留名的“客星”将氤氲出21世纪金牛座的“蟹状星云”……
图片
《宋史·天文志》记载的“客星”,图源网络
是的,不论山川湖泽还是星辰大海,我们几乎总能发现先行者留下的道标。古籍无声地跨越漫长岁月,在各异的领域慷慨启发着每一个后来者。
而历史留给我们时代的命题则浮现于此: 该怎么做,才能让这些厚重的老朋友重新流动起来,踏入更多年轻人的世界?
网文,正在成为古籍新搭子?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这是汤显祖名作《牡丹亭》中流传最广的话语之一,道尽了奇女子杜丽娘的至情至性。
然而你是否思索过, 在“闻喜圆驾”的大团圆结局之后,当杜丽娘和柳梦梅回归真实生活,故事又将走向何方?
在原创网文作品《无情调》里,番茄小说作者“任欢游”就试着探问了这个属于新时代的问题。任欢游说:“古今中外爱情故事皆到王子公主从此幸福生活在一起便戛然而止,没有人写过王子和公主面对婚后一地鸡毛是什么情景。《无情调》所展现的就是当王子和公主在一起经历生活琐碎后,有可能所呈现出的感情状态。”
这部灵感取自《牡丹亭》的新说之作,正是来自“古籍活化,传承书香”联合征文活动的获奖作品之一。
今年5月29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抖音旗下番茄小说发起“古籍活化,传承书香”联合征文活动。据悉,参加征文的作者可以从古籍中的故事或事件出发,对经典文本进行合理化的改编与扩写,让古籍中的故事与场景在网络文学中重新“活”起来。
4个月的收稿期里,征文活动共计收到了全网30038部作品投稿,招引了众多一线创作者共赴古籍活化事业。12月25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与番茄小说一起举办古籍公益论坛,为前期古籍征文获奖作品颁奖。
图片
“古籍活化,传承书香”联合征文活动,图源番茄小说官网
复盘来看,这次打破古今隔膜的联动为什么能一呼百应、收获成功?
媒介上的差异性,使网文与古籍看上去离得很远。相较那些传承千百年的中华经典,推出于2019年的番茄小说无疑是一个极为年轻的存在。它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潮头,不再应对铅字或素纸,而是在大屏小屏上穿梭游曳,轻盈姿态与古籍的厚重感似乎大不相同。
但追溯本质,网文与古籍又都是时代缔造的文本载体,凝结了彼时与当下的创作者智慧。 今天的读者点亮屏幕、触碰光标,也许恰似千百年前的人们燃灯取光、翻动书页。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需求与表达,从这个角度看,网文与古籍其实离得很近。
这也是为什么,番茄小说希望通过网络文学这种通俗易懂的文化形式,将平日里公众较少接触到的古籍精品带给普罗大众。
具体到实践中,番茄小说在过去几年间以多样的网文作品聚拢了大批网生代原住民。 正是这一生机勃勃的网文读写生态,让古籍找到了链接新时代受众的罕见窗口,也为征文活动的圆满举办奠定了土壤。
与此同时,为了做好古籍的普及与传播,番茄小说还积极引入了“识典古籍”,拥抱多达2000余部数字化典籍。
所谓“识典古籍”,是由“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研发的古籍数字化平台,上线于2022年10月11日。目前,“识典古籍”平台共收录2024部经典古籍,未来三年,“识典古籍”将陆续完成一万种古籍的智能化整理工作,基本覆盖儒家、道家和佛学的核心典籍目录,届时将全部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图片
2024部古籍被收录,图源“识典古籍”平台官网
事实上, 在“古籍活化,传承书香”联合征文活动中,“识典古籍”已经悄悄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活动期间,番茄小说投入站内资源位,让海量网络文学创作者通过“识典古籍”平台获取专业知识进行历史背景下的网文创作,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国家图书馆在古籍保护及活化中所做的工作,认识并使用“识典古籍”。
在谈及联合征文活动的初衷时,番茄小说总编辑谢思鹏曾表示:“其实古籍之中也有异彩纷呈的世界, 今天许多流行的仙侠、玄幻、鬼怪故事,其蓝本都是出自那些经典古籍之中。 只不过因为时间关系,古籍距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只在某些文化作品之中偶尔惊鸿一瞥。此次征文,就是尝试着通过形式创新,完成对古籍的另一种‘活化’,让它们在作者笔触下活过来。”
换句话说,网络文学不仅是一种可行的古籍活化方式,而且有着不小的传播潜力。
毋庸置疑,博大精深的中华古籍始终是值得全民关注和发掘的智识源泉,只是囿于晦涩难懂的普遍印象而难以推广。为了解决这一痛点,社会各界都进行了各类尝试。 而网络文学身上独特的年轻属性与流行特质,或将带来打破古籍影响力桎梏的全新机遇。
如今,番茄小说正化身古籍活化新“搭子”,用自己的方式传承中华文化,贡献新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