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严峻形势下如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金东区和专家学者们开了一场讨论会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周夏林 通讯员 张方颍
民营经济有活力,发展才能有底气。从今年年初的全国两会,到大大小小的经济会议,再到今年8月浙江省出台《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民营经济发展再度成为全中国的焦点。
当下,经济运行正处于恢复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结构性、周期性问题交织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浙江是全国“挑大梁”的经济大省,也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企业家是浙江最宝贵的财富。在复杂严峻形势下,如何让民营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12月19日,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金华市金义新区管委会、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共同举办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第166期学术沙龙,金义新区政府20余位相关负责人和十余位在民营经济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学者一同坐下来围绕“复杂严峻形势下如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展开热烈交流和深度研讨。
图片
优化营商环境是关键词
讨论会上,“优化营商环境”一词频频出现,金东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旭锋立足“推动金义新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治理实践,从“优化营商环境事关全局,必须一以贯之、狠抓不放”“优化营商环境永无止境,必须对标一流、攻坚突破”“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局外人,必须政企同心、携手并进”等举措入手,介绍了民营经济已经成为金义新区“打造增长极、建设新中心”新征程上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金东区改革办、经信局、科技局、财政局、商务局等部门负责人围绕“加快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与民营经济32条一体融合推进”“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强化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支持” “构建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完善拖欠账款和欠薪常态化预防清理机制”“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打造创新主体硬实力”“深化产学研合作,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强人才建设,持续夯实企业发展人才根基”等具体的政策要点进行了经验分享。
图片
民营企业要从“活着”到“活得好”再到“活得久”,专家学者怎么说
当下,经济运行正处于恢复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结构性、周期性问题交织,与会专家指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从营商环境、企业自身技术创兴、企业家素质提升等多方面着手。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潘毅刚指出,当前经济形势正处在“恢复性增长”的焦灼复杂阶段,向上走的基础并不是很稳固,造成民营经济信心不够足。要真正把市场化、国际化改革落实到位,更多关注中长期因素,关注企业自身适应市场的调整与合规经营,践行地瓜经济、形成新思维,把浙商的藤蔓真正伸到海外。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正卫认为,民营经济发展还处在较艰难阶段,一方面要关注民营企业的韧性,另一方面要研究市场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动。
图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少专家学者把话题聚焦在创新上。
宁波大学中国非公经济研究院教授张聪群十分关注企业的微观发展,他认为民营企业要从“活着”到“活得好”再到“活得久”,从追求利润到追求高质量的利润,就要练好三方面内功:提升持续的创新能力、加大品牌建设的力度、提升企业的战略谋划能力。
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浙江经济》编辑部主任葛燕表示,应该鼓励民营企业围绕产业创新发力,构建创富体系,把握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院、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蓝蔚青强调了法治化的重要性,要增强权利观念、践行依法治国、保持政策稳定,要避免企业对行政干预的依赖,明确政府权力清单,在权限内使企业法无禁止即可为,先发展再规范。
浙江省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杨卫敏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培育亲清生态。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房汉廷关注法治的稳定性,认为法律要稳定、政策要灵活,要有90%的稳定、10%的灵活,以促进市场有效性、发挥民营经济的创造性。
范柏乃教授表示,会议提出68个问题25条具体政策建议,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企业家是劳动时间最长、职业经历最苦、精神压力最大和创造财富最多的一个特殊群体。并提出金义新区要着力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范柏乃教授提了四点建议:强民营企业家队伍的教育培训;营造更有利于其成长的企业环境;进一步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地位;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实行政策激励。
如今,面对新的挑战,浙江有营造干事创业和尊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有浙江民营企业的拼搏与韧性,相信浙江民营经济这张“金名片”将被继续擦亮。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