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金融业务11年,唯品会拿下5张核心牌照

图片
文:卡贝
  01  
  董事长首变,上半年亏损  
近日,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出现人事变动,其董事长已由沈亚变更为姚芳,人事变更完成后,唯品富邦消金的董事长、总经理均来自唯品会。
据界面消息报道,此次,沈亚不仅卸任了唯品富邦消费金融的董事长一职,还卸任了上海唯品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据唯品会官网介绍,沈亚于1990年毕业于上海铁道学院,2010年获得长江商学院EMBA学位,自唯品会成立后便担任唯品会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另自2001年至2012年,担任广州能越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该公司主要从事电子消费品和通信产品的销售。
相比之下,“接班人”姚芳同样来自唯品会,在开业之际便担任唯品富邦消费金融董事,曾担任唯品会财务部负责人。
今年11月,监管核准姚芳唯品富邦消费金融董事长任职资格,目前姚芳已到任,相关工商信息变更已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据天眼查显示,姚芳不仅担任着唯品会旗下多家物流、仓储公司的监事职位,还是浙江唯品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的董事。
事实上,这并非唯品富邦消费金融2023年首次发生人事变动。
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核准张欣四川省唯品富邦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的任职资格;5月,柳林获批唯品富邦消费金融首席风险官任职资格。
公开资料显示唯品富邦消费金融于2021年10月19日成立,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由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富邦华一银行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持股比例分别为49.9%、25.1%和25%。
截至2022年末,唯品富邦消费金融经审计的公司总资产37.55亿元,净资产4.12亿元,营业收入1.25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718.75万元,2023年上半年亏损7758万元。
图片
  02  
  助贷业务利润薄弱,进军房抵贷  
背靠唯品会,业绩却并不理想。
有知情人士透露,唯品会有自己的小贷牌照,旗下经营自有消费贷产品唯品花,因此对唯品消金的场景扶持较弱。
这也就意味着,唯品富邦消费金融的运营主要还得依靠自己。目前,唯品富邦消金的业务展业模式分为助贷模式和自营模式。
助贷模式主要与360金融、拍拍贷、嘉银金科、洋钱罐、微财、湖北消金等机构开展合作,主要由资产方提供保证金和担保的方式参与兜底。
自营模式下的产品有“小蓉花”和“小蓉贷”。根据唯品富邦消费金融业务定价及收费项目公告(2022年版),该公司对客户实行消费贷款差异化定价机制,按利率计息,年化综合利率为6%至24%(单利)。如果用户逾期,则会按照利率上浮30%至50%的标准收取息费。
然而,众所周知,助贷业务虽赚钱容易,但利润不高,因此,出于利润和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唯品富邦消金不得不挖掘更多的场景。
今年上半年,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开始进军房抵业务,通过代理展业模式开拓房抵客群。据媒体报道,该业务初期主要在成都及周边区县开展,而后逐渐外拓,向成都以外区域渗透。
但其实,房抵贷业务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镭射财经曾在报道中提到,相比信用贷,抵押贷虽有抵押资产使得风险更可控,但产品复杂程度和管理难度也大幅提升,这也是不少消费金融公司不愿涉足的原因。
另一方面,有消费金融从业者表示,房抵风险系数低,客户不还钱可以处理资产,但处置需要较长周期,一般需要六个月,最长需要一年,全部流程走下来费用也不低。
不仅如此,目前,房抵贷市场竞争激烈且已成红海,除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中银消金、锦程消金、晋商消金、金美信、中邮消金、兴业消金等头腰部消费金融公司外,银行也均有开设此业务。
如此,唯品富邦消金要将该业务作为业务增长线,并非易事。
此前,有业内人士透露,唯品富邦消金曾试图通过助贷机构代理房抵业务,但一个多月过去后,业务并没有起量。
图片
  03  
  11年,唯品会的金融布局  
对唯品富邦消费金融扶持较弱,但并不意味着唯品会不重视金融业务,在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时,唯品会也曾是资深参与者。
唯品会于2008年8月在广州市成立,主营业务为互联网在线销售品牌折扣商品。自上线以来,唯品会所瞄准的特卖生意,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下增长迅速,使得唯品会一度成为阿里、京东之后国内第三大电商平台。成立四年后,唯品于2012年3月在纽交所上市。
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国内互联网金融之风吹起,唯品会在这一年开始布局金融业务,并成立金融事业部。
2014年,继阿里小贷、京东小贷落地之后,唯品会小贷牌照获得广东省金融办审批,高调宣布进入供应链金融领域,供应链金融产品“唯品贷”上线。也是这一年,广州唯品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立。
2015年,上海唯品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立,基于自身商城业务,唯品会上线消费金融服务的产品“唯品花”,并通过旗下2家网络小贷公司和1家商业保理公司开展电商场景下的消费分期服务,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提供纯线上无抵押的现金分期服务。
2016年9月,唯品会出资4亿完成对浙江贝付的全资收购,获得支付牌照。2017年2月,唯品会作为第二大股东的保险公司国富人寿也获批筹建。
同年5月,唯品会高调宣布分拆互联网金融业务,形成由电商、金融和物流三大版块组成的战略矩阵,将金融业务视为唯品会发展新的增长引擎,唯品金融应运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至2017年,唯品金融净收入不断增长,分别为0.62亿元、1.15亿元、2.5亿元,占同期唯品会净收入的比重分别为0.15%、0.2%、0.34%。
然而,随着2018年监管闸刀的落下,同大多数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命运一样,唯品会也没能独善其身。
曾称与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起设立的内蒙古北方网商银行计划无疾而终;征信产品“唯品分”悄然下架;理财业务停摆;就连2018年申请的消费金融牌照,也延迟到2020年10月才获批,
不仅如此,在此期间,唯品会金融业务产生的坏账也不断攀升。
2016年底,唯品会就应收消费品业务的应收账款计入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拨备4360万元,而2017年则增长为1.22亿元。财报指出,唯品金融应收账款主要来自消费者融资业务,其中部分可能无法收回。
从高调进军金融业务,到如今低调经营,唯品会的金融业务已不能与当年同时进场的互联网巨头相提并论。
但不可能否认的是,这些年,唯品会既有直接链入平台场景的唯品花,又有持牌消金机构唯品富邦消费金融,虽小但稳。
更何况,其背后还有小贷、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商业保理、保险等核心金融牌照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