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海淀,从小学开始,娃跟数学搏斗了多年,终于在九年级最关键的时刻看到了一点曙光,娃终于爱上了数学,讽刺的是这事儿跟我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起因是因为初三学校分班,她终于换到了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一个优秀的老师,彻底治好了娃不爱数学的毛病。
其实也不能完全怪老师。我自己也在娃的数学启蒙上做得不好,几乎走了所有的弯路,买了所有的教训,却只收获了娃对数学尤其是奥数深深的厌恶,以至于娃对数学深度思维本能的抗拒。
今天来回顾一下我家这十年来与数学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本文由花友 @sywzl 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比起英语启蒙的顺风顺水,娃的数学学习真的是无比费劲,本来想用起起落落这个词的,现在想想,没有起,只有落。
一年级:
公文数学起步,枯燥练习难坚持
娃还小的时候,数学启蒙这块我们做得并不算多。我记得有个往上有个版主疯狂安利公文数学,说是一套很严谨的从日本引进的数学学习方法,就是每天做大量的数学计算的练习,从易到难,日积月累,可以练成超强的数学能力。
公文数学内页
看她家娃学得很好的样子,我也挺动心,在网上一搜,居然家附近还真有公文机构,距离稍远但可以接受,我去考察了一下,负责人是个台湾太太,讲话很温柔,很快就打动我交钱报了名。
可是学得过程却不算愉快,公文课是一周一次,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时间远久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上课的时候并没有老师讲解,就是给孩子们发一本计算题让做,做完了老师会给判正确与否,然后再领回一周的计算作业,每天都有30分钟左右的计算练习。
我娃开始上公文应该是在一年级前后,她很快厌倦了这种枯燥的计算训练,每天的功课都是能拖就拖,计算的正确率也不高,几乎没有哪次是全对,总是小错不断。
公文是分阶段的,我们的阶段提升也很慢。还有就是上课的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接送很不方便,坚持了一年之后,娃还是在做初级的计算,我渐渐得都失去了耐心。
写公文数学的孩子,图源网络
二年级:
扎进奥数补习班,娃考出22分(满分100)
数学学习的事情在娃二年级的时候出现了转机。
当年的海淀鸡娃气氛已经很浓了,但娃所在的小学,不算超级重点,家长虽然普遍都是考一代,但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以玩为主,课内的学习任务很轻松,平时考试99、100都是寻常事儿。
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牛小的M妈妈(现在还是朋友)接触了中国特色的奥数 ,一下子把公文数学这种小儿科秒成了渣渣。
M妈妈也是一个传奇,我们经常劝她把她鸡娃的过程写一本书,肯定畅销。
她当时在我们四个妈妈的小群里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走上鸡娃之路的。她的闺女小M在一年级的数学考试里,居然考成了七十多分,班里倒数第二,被老师约谈。
她说当时感觉被气得要吐血,还以为自己娃智商有问题,后来经过一番研究调查,她很快发现了玄机,原来学校居然用奥数题当平时小测来考孩子,而班里除了她家和倒数第一居然都在学奥数。
M妈妈好强且超级有执行力,立刻给娃报了学而思的奥数班 ,从此走上了鸡娃的路。
经过一年多的折腾,她家娃小M再也不是班里老师嫌弃的差生,而是成绩名列前茅的优等生。
她这番经历在群里分享出来,我们几个普小的妈妈全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有学校变态的拿奥数题考校内一年级的小学生。
当时我娃已经练了一年的公文数学,还在一脸蒙的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数字还偶而会写错,小M已经做超级难的数学题了(M妈妈后来分享过一此杯赛的题,说真的我都不会做)。
我当然不淡定了,立刻虚心向M妈妈请教,她跟我强烈安利了学而思培优。说干就干,刚好已经厌倦了公文数学的低效和重复,我立刻就给娃报了家附近的学而思。
当年正是教培行业最火热的年代,北京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大教培机构的大招牌,著名的海淀黄庄,更是机构林立。
当时的学而思还是挺高冷的,报名要做测试(测试是张奥数类型的卷子,娃一题不会,最后是我做的把答案告诉她填上),大部分班满员,中途报名,只能随机插班,我还记得我当时报的是尖子班,在学而思的三个班型中难度属于中等。
满心喜欢把娃送进了学而思,以为走上康庄大道,从此就开始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谁知道是另一条更艰难的路。
如果公文的计算练习只是让娃有点抗拒,那学而思的课对娃来说就是超出了理解范围。当时的学而思培优也算海淀一大奇观,有的家长语数外三科都给孩子报了,午饭都是机构解决的。
孩子在教室上课,后面坐的全是大人,许多认真的家长还在记笔记,回去还要再给孩子讲一遍。小小的一间教室,前后坐着20多个孩子,后面坐着20多个大人,一呆就是两个小时,真是件苦差。
孩子在教室上课,后面坐的全是大人,图源网络
当时小学低年级的奥数讲的无非就是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但是无奈娃兴趣全无,不管讲多少遍就是不过脑子,现在想想,娃当时肯定非常抗拒学奥数,但年龄小不懂反抗,只能勉强去学,所以才会怎么学都学不会。
印象最深的是鸡兔同笼的问题,为了让娃理解,我足足给她讲了一个星期,各种方法都用了,每次她都说会了,但换个数字换个动物还是不会做。到最后娃学得眼泪汪汪,我崩溃到怒吼。类似的场景在以后的家庭里上演了许多次,效果嘛只能说让娃越来越讨厌奥数。
直到某次,我照例陪娃上课,这次正好坐在了娃的后面,我发现她上课用手指堵着两个耳朵眼儿,趴在座位上无精打采得听课,我当时那气啊,直接就用手指在后面戳她,但这也无济于事儿,那节课我恨得牙根痒痒,勉强压制住自己的愤怒,没有当场发作。
下课后,我问她为啥要用手堵着耳朵,她说这样舒服,而且也能听清,我当然不信她的鬼话,但也无计可施,毕竟我不能上课坐她旁边摁着她的手。其实我当时没有意识到孩子有多讨厌上这课,只是迫于我的淫威,所以才会下意识的堵着耳朵,不想听课。
多方努力之后 ,娃的奥数学习几乎走进了死胡同,二年级结课考试,娃考了22分,满分100,她把卷子折成了一个小方块塞进角落,而我知道这个成绩已经没有力气生气了。
娃二年级的学而思笔记
三年级:
五星奥数名师,让娃彻底恨透了奥数
进入三年级,学而思可以重新选老师了,我做了许多攻略,给娃抢了一个五星名师,名师的名额几乎是在开放的瞬间就满了,我暗自庆幸运气不错,希望这个名师能给我家的数学学习带来曙光。
可惜事于愿违,后来我才知道,名师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课上要求严格,讲的内容更深更难,尤其是喜欢拖堂,每次都是利用课后的时间多讲十几分钟的竞赛题。
这么无私又负责的老师,家长们当然喜欢,但让本来就是勉强上课的娃彻底恨透了奥数班。她不明白为什么明明下课了还要坐在课堂里受煎熬,听一些完全摸不着头脑的东西。
与此同时,我也渐渐放弃了陪读和给她讲题。当时我家的场景真是,不提奥数母慈子孝,一讲奥数就鸡飞狗跳。
三年级下学期,我终于想通了,把已经交费了的奥数班给退了,不得不说学而思退费这块堪称楷模,立即就给办理了,退完费我们一家去吃了顿饭庆祝。
我也不知道庆祝什么,明明退回的只是自己交的钱,却感觉发了一笔小财。
从此,奥数从我们的生活中短暂的退场。
小学高年级:
只靠紧跟课内,娃也稳住了数学成绩
我终于接受了娃可能在奥数方面没什么天赋的事实,娃也暂时可以松一口气了。时间飞快,虽然没有上奥数课,娃在校内的学习几乎没受什么影响,毕竟内容简单,应付起来不是难事儿。
传说中的三升四这道坎儿也顺利度过。
进入四年级,学校换了数学和语文老师,娃的运气不错,新换的老师非常有经验。五年级期末,一向不显山露水的娃除了校内成绩优异之外还拿到区级三好学生,老母亲着实是惊喜了一把。
娃三年级退学之前学而思笔记,依然是没听懂抄的板书
进入五年级之后,校内的难度明显上升。娃的数学成绩保持得还算不错,小测和期末测试基本上95分左右。
数学老师经验丰富、要求严格,尤其是对书写格外上心,作业写得潦草不管做得对错,是要退回去重写的,当时娃的作业写得那叫一个认真,相对而言也养也了比较好的习惯,对数学也有了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我又开始动心思让她继续学奥数了,毕竟小M妈妈已经鸡娃鸡出了新高度,以前是高山仰止,现在完全是珠穆朗玛了,她当时聊天的术语都是大师金大师银,美国大联盟,早培入营什么的,初中数学不仅提前学完,高中知识都要涉及一部分。
每次听她说完,我们几个普娃妈妈都无话可说,只能感叹人和人之间的差距。M妈妈说我放弃的得太早太快,应该再坚持一下的。所以我就又跟娃商量,继续学奥数。
这次娃到底成熟些了,虽然抵触而还是勉为其难的去了,也不堵耳朵眼儿了,不过听课的效果嘛,还是一般般。有次我照例送她上课,她恶狠狠的说这个地方要是被炸了就好了,我当时还以为她已经能接受奥数了,现在想想还是一厢情愿了。
五年级下半学期,开学没多久迎来了疫情。本来以为跟非典一样很快就会过去,谁知道折腾了三年之久。这三年里,学校的课都上得断断续续,机构就更不用提了。五年级下学期,基本是在玩中度过的。
M妈妈推荐的各种杯赛,很多取消或者转线上,我也没有再让娃去试试。就这样没有任何奥数证书的升到了六年级,海淀没有小升初考试,六小强需要的证书我们都没有,所以小升初也没有择校的本事,好在顺利的本校直升,进入了区重点中学。
小学阶段与奥数的恩怨情仇就这么告一段落。
初一:
学而思金牌名师,娃也没能爱上奥数
还记得我跟娃说,进入初中就是新的起点了,奥数这些永远的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你永远不需要再学了,你也不必因为奥数没学好有什么心理负担,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大家在同一个起跑线,只要把校内的学好就OK了。现在再回头看看,话说的太满了。
初中依然被数学虐,小学的奥数改头换面,以创新题的姿态重新出现,照样虐得娃七荤八素。初中的数学跟小学比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麻烦的是我们初中的数学Z老师是个刚刚毕业的数学系研究生,教龄只有一年,还兼任班主任。不是说年轻老师就一定不好,但小学的经历告诉我,年轻老师真的没有经验。
初一的数学还算不得难,除了校内的数学外,校外继续跟着学而思上,可惜刚开学就赶上了双减,学而思K12以内的教学部都解散了。仗着小学的底子,她的数学成绩还能上90,高光时刻在初一上的期末,她的七科总分拿到了班级第一,当时很是得意了一番。
可惜好景不长,初一下学期,数学成绩就开始起起伏伏,我赶紧通过M妈妈给娃找了个数学老师,这个老师据说是原来学而思的金牌老师,很有名气,学而思倒了之后就出来单干,很有能力。
可惜这个老师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学而思的气息太浓,让娃闻着味儿就讨厌,所以娃始终是不太喜欢他,但找不到更好的老师也就一直跟着他学到了现在。
初二:
数学成短板,娃跪求换老师
初二开始,校内难度渐渐加大,娃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差,有时竟连B线也保不住。她自己跟我承认,数学Z老师讲得太差,她一上数学就走神,有些问题本来是明白的,被老师一讲反而糊涂了。后来索性不听,上课写作业,还说班上大部分同学都不听,包括成绩好的。
我除了欣慰娃能跟我实话实说之外,也无计可施。有段时间也挺着急,给自己当数学老师的高中同学打电话请教。但始终没有找到好的办法。
初二下学期,娃的数学成绩再也没上过90,长年在80分徘徊,题难点就到了70多分,降到B线之下,因为数学成绩严重拖后腿,导致班级和年级排名都降了不少,数学已经变成了娃的校内短板。
到了这个处境,我反而不急了。每次我都跟她说,不管你考得多烂,永远不要失去信心,要相信这只是暂时的,你肯定能学好。
后来就出现了初二期末暑假,娃跪求换个数学老师的一幕,看到娃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跪拜,我知道面对不断退步的数学成绩,她自己心里是着急的。
初三:
遇上好老师,孩子的数学好起来了
初三如愿换了数学老师之后,娃的数学成绩进步很快,两次大考都保持在A线,对难题也有兴趣有信心挑战了。
与此同时,我也改变了之前的策略,让娃每天抽出点时间来给我讲一道题,不知不觉已经坚持了一个多月了。娃通过给我讲题发现她自己有些以为掌握了的题目其实并不牢固,而我通过听她讲题也发现现在的初中数学题目真是挺难,比我当学生的时候难多了,也多了对她的了解。
现在娃学习的状态越来越好,经常跟我说,数学老师讲得太好,上课完全不舍得走神,即使已经会了的题也会认真听。只时听到精彩的题,就赶紧记下来晚上回来给我讲。
虽然娃的数学不能说取得了多大的突破,但已经比之前好了太多了,老母亲觉得很知足。
在初三这么紧张的时刻,我家里的气氛并没有剑拔弩张,我很少催她学习,而她也能自己主动发现自己的短板,除了完成校内作业,还会自己安排做一些补充练习。每天坚持给我讲题,而且越讲越难,有时我已经跟不上娃的思路了。
(娃给我讲题的笔记,乱七八糟,跟小时候完全是两种画风)
作为过来人的忠告
我知道这很难做到,做为焦虑焦点的海淀妈妈,大牛的孩子真是没少见,这些年我也没少被自己的焦虑的裹挟着,盲目得给娃瞎报辅导班,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最后证明都没啥用。
经验可以学习,但不能照抄,请一定要结合自己娃的情况,做一个长期主义者,每天一点微小的积累和进步,长期坚持下来收获会大到不可思议。
虽然娃小的时候我逼着她上了不少乱七八糟的辅导班,但我跟娃之间的亲子关系还是挺好的,她对我这个妈妈是认可和信任的。
初中之后,我越来越发现这种信任的可贵,娃有什么事儿会直接告诉我,我虽然不能完全帮她解决,但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让我们母女之间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