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搁置65亿互换协议后,拉夫罗夫透露,阿根廷决定暂停加入金砖

​在是否加入金砖国家组织这件事上,阿根廷的答案已经很明显了。本月26日,在“统一俄罗斯”党总委员会国际合作委员会会议上,俄外长拉夫罗夫表示,阿根廷决定“暂停并思考一下”加入金砖国家的问题以及与该联盟的未来合作。
这一表态意味着,在米莱总统领导下的阿根廷新任政府,在世界舞台上的对外政策方向将出现明显扭转,与前任费尔南德斯政府积极寻求与金砖国家建立更紧密联系的政策不同,他并不打算加强阿根廷与金砖国家的联系。
图片
拉夫罗夫的话也意味着,明年金砖国家的正式成员就只包括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南非、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
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意外。米莱在竞选时期就透露了其对外政策的方向,并表示停止与中国和巴西等国的合作,也不打算加入金砖国家。这种政策调整显示,他有意使阿根廷的外交路线更加倾向于传统西方国家。当然,这并非完全排除与金砖成员国的所有合作,但却明确地放缓了与该组织的深入联系。    
然而,即便立场鲜明,当问题出现时,米莱也不得不展现出政治家应有的灵活性和机智。面对巨额外债到期这一棘手难题,特别是需要偿还的423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债务,米莱情急之下曾抱有希望,期待中国能够依照中阿货币互换协议提供帮助。遗憾的是,有消息称,原本约定的约65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目前已遭到中方的暂时搁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相关提问时指出,建议向主管部门求证,并重申了中国对外合作的基本原则和立场——即“平等互利”。
这个原则简洁而明了,却深刻显示了中方的态度。对于一个重视互惠互利的贸易伙伴来说,阿根廷目前的经济状态显然并不具备开展平等合作的基础。
图片
米莱一经上台,就采取了所谓的“休克疗法”试图稳定经济,未料其结果导致国内经济持续低迷。街头的示威和抗议活动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民众公开表达对米莱经济政策的不满。而在这些政策当中,最受争议的莫过于米莱倾向于实行的全面美元化经济政策,这一策略可能会使阿根廷失去货币主权。在这种情况下,阿根廷人民自己都不愿意用比索,中国更不会当这个接盘侠了。    
至于不加入金砖,损失最大的还是阿根廷自己。目前,中国、巴西和俄罗斯都是阿根廷的重要贸易伙伴。中国已经是阿根廷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巴西则是其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俄罗斯也与阿根廷有一系列的能源合作项目。在这样的背景下,阿根廷若能加入金砖国家,将可能在投资、贸易、科技和文化等多个领域与成员国享有更深层次的合作。
然而,阿根廷的优柔寡断可能导致错失良机。尽管金砖国家表示其合作机制是开放的,并且愿意接纳任何有兴趣的国家,但如果阿根廷选择站在外面,其经济前景肯定会受到影响。
当然,正如汪文斌所说,金砖合作机制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中方欢迎任何有意愿的国家成为金砖大家庭的一员,绝不会通过施压或者二选一的方式来迫使某个国家加入。
图片
实际上,加入金砖国家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而是有助于构建更多元化的外交和经济联络网络。对于阿根廷来说,这正是缓解单一经济依赖风险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良机。    
如今的情形是阿根廷需要金砖,而不是金砖需要阿根廷,毕竟如巴基斯坦甚至法国,都希望加入金砖。阿根廷却临近家门而不入,实在是大大的损失!最后,用一句流行语来形容阿根廷当前的处境:“现在的我你爱答不理,将来的我你高攀不起。”一旦错过最佳时机,未来阿根廷想要再次加入可能会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