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深度】洞察2023: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附市场集中度、企业竞争力评价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梯队;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份额;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等
1、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梯队
根据营收水平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梯队主要分为三大梯队,第一梯队营收在500亿元以上,包含的企业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第二梯队是营收在100亿元至500亿元之间的企业,包括蔚来、广汽、理想、吉利、华为等企业。第三梯队是营收在100亿元一下的企业,包括长安长城奇瑞等。
图片
2、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份额
从销量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企业为比亚迪,2022年其市占率达到31.72%,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市占率为7.79%。特斯拉排在第三位,市占率为7.75%,其次是吉利,市占率为5.37%。其余品牌市占率相对较低,均为超过5%。
图片
3、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
从销量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CR2为39.51%,CR4为52.63%,CR8为67.71%,总体来看,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龙头效应明显。
图片
4、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布局及竞争力评价
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布局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其中,江苏省、上海市、安徽省、浙江省、广东省是新能源车企分布较多的地区。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汽车生产工厂分布较为密集,同时,造车新势力总部数量较多,而传统车企更倾向于在南部地区布局总部,而在东部地区布局生产工厂、研发中心。
图片
从产能方面来看,我国头部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在建、已有工厂情况如下表所示。其中,小鹏、理想汽车生产基地数量较多,均达到5个。蔚来汽车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产能较大,单个产业园产能达到100万辆,相比来看,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产能在10万辆至40万辆之间。
图片
5、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从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来看,新能源汽车上游主要是原材料与零部件企业,原材料端技术密集程度较高,同时核心资源锂矿较为稀缺,此外,汽车芯片也长期面临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因此供应商议价能力相对较强。从下游消费者议价能力方面来看,下游是个人消费者,消费力分散,不能形成大范围的统一采购,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如比亚迪、特斯拉等如果出现涨价,则将带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迎来涨价潮,对消费者而言,议价空间不大。从现有企业竞争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现有竞争程度较为激烈,行业头部效应明显,如果想市场中争取一席之位,难度较高。从潜在进入者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初创品牌的前几年,企业或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如“蔚小理”等。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手机系”企业在布局新能源汽车方面拥有着较大的优势,主要原因为,当下新能源汽车已不再是只装有锂电池的或其他新型动力来源的汽车,而是及新能源与智能化为一体的新能源智能汽车,因此,“手机系”企业纷纷依托自身的智能化水平开始布局新能源智能汽车市场,进入方式主要是跟传统车企合资设立新能源智能汽车品牌。因此总体来看,潜在竞争者威胁较大。从替代品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替代品是燃油车以及公共出行的交通方式。长期来看,传统燃油车被新能源汽车替代是大势所趋,因此威胁不大。而公共交通或将对新能源汽车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在公共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区,部分消费者认为没有购置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因此公共出行方式或将对新能源汽车市场造成一定的替代威胁。
图片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 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