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口碑最好10部国产片,《三大队》第3,《流浪地球2》第1

全文4866字,阅读约需14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2023年国产电影口碑排行榜出炉,前十名分别为《八角笼中》、《河边的错误》、《涉过愤怒的海》、《毒舌律师》、《忠犬八公》、《我爱你》、《三大队》、《长安三万里》和《流浪地球2》。

02《八角笼中》以豆瓣7.3分位列第十名,导演王宝强凭借此片进入年度十佳片单。

03《长安三万里》以豆瓣8.3分位居第一名,展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的过往,提升了文化自信。

04《流浪地球2》以豆瓣8.3分位列第二名,再次成为国产科幻的曙光,展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05除此之外,其他如《河边的错误》、《涉过愤怒的海》等电影也在口碑和票房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2023年的国剧市场,可以说百花齐放。
但在院线,影片质量却没有国剧那么明艳,十分出圈,甚至因为质量直接形成口碑传播的屈指可数。
这次,番茄君挑出了2023年口碑最好的十部国产电影,依旧以豆瓣评分为参考,以大多数观众的评价为准绳,最终形成这份2023年国产电影十佳片单。
第十名、《八角笼中》豆瓣7.3
王宝强的导演处女作,名叫《大闹天竺》。
虽然收获了不菲的票房,但影片质量却一言难尽。
宝强收起行囊,领了“金扫帚”,并誓言下一次,一定要拍一部好电影。
图片
或许他自己也没想到,导演的第二部片子,能进入整个年度的十佳片单。
《八角笼中》是一部比较成熟的商业电影。
虽然在节奏、表演和故事推进上,还有各种问题。
图片
但所有的瑕疵,都掩盖不住,王宝强作为导演,想要用力拍好一部电影、一个题材,说透一个问题的真诚。
《八角笼中》讲述一群以打拳为生的大凉山贫困孩子,和他们教练的故事。
影片改编自真实故事,王宝强饰演的,就是那个教练。
图片
片中有几个场景,到如今番茄君还记忆犹新。
比如:宝强去两个少年家里讨债,看到躺在床上瘫痪的姐姐,以及姐姐“用身体还钱”的暗示。
这个场景,看得人撕心裂肺。
图片
而随后的设计:教练将资助的钱,放在了窗口阳光照进来的地方,也是本片对镜头语言最好的处理之一。
再比如:最后高潮时刻,有那么一瞬间,车里的王宝强脸上,露出了车外变脸的脸谱。
图片
脸谱和脸色相重合,以一种十分浪漫却又意象化的处理手法,展现除了人物的内心矛盾。
这种高级的处理方法,放在《八角笼中》,让观众十分受用。
图片
王宝强也用一部电影证明,中国导演能拍出有深度的好电影。
第九名、《河边的错误》豆瓣7.3
这是一部十分矛盾,且评论两极分化严重的电影。
《河边的错误》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悬疑片或犯罪片,而是一部介于文艺剧情片之间的电影。
图片
电影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刑警马哲探寻刑事案件真相过程,深陷其中却无法全身而退的故事。
几起发生在同一条河边的凶杀案,其实并不复杂;真正复杂的,是导演对影片的处理方式。
图片
很多观众一脸懵进去,一脸懵出来,到最后,也不知道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但不少乐于看烧脑文艺片的网友,却享受其中,不断二刷三刷,从中寻找探秘的快感。
这也是《河边的错误》从开分以后,就一直在降的原因。
图片
国产电影一直给人的感觉就是,剧情直给、好坏分明、通俗易懂、起承转合节奏清晰。
但《河边的错误》却将这一切打的稀碎。
它用极其文艺的手法,给出了一堆看似无关联,实则有千丝万缕关系的意向。
图片
通过各种电影技法,将这些意向串联起来,又通过马哲的个人经历,用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情节走向,以及细节、隐喻,组成一个不清不楚的故事。
电影像一首诗,能读出什么味道,就看观众的欣赏能力。
图片
总的来说《河边的错误》是挑观众的,欣赏得来,自然无可厚非;欣赏不来,也无伤大雅,但我们不能否认这种电影的存在。
图片
它隐喻的,是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它本身,也是一场写实魔幻和批判现实的凯歌。
第八名、《涉过愤怒的海》豆瓣7.5
这是一部命途多舛的电影。
我们都知道曹保平电影的《烈日灼心》,其实这个系列有三部曲,另外两部是《她杀》和《涉过愤怒的海》。
图片
《她杀》遥遥无期,《涉过愤怒的海》早在2020年就杀青,但一直拖到了今年年底才上映。
电影的关注度很高,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无论是尺度,还是一些敏感的剧情和元素,都能勾起大家想看的心理。
另一方面,对曹保平,大多数中国观众都是认可的。
他的片子,深度够,广度足,尺度大,几乎是质量的代言。
事实也证明,《涉过愤怒的海》没让大家失望。
图片
通过一个几乎癫狂的父亲为留学被杀的女儿寻找凶手的过程,揭开了中国原生家庭中父女关系,甚至亲子关系之间的深层次问题。
电影镜头凌厉,故事拍摄生猛,尤其当黄渤饰演的父亲一层一层揭开真相,最后发现,女儿之死几乎无法怪到别人头上,罪魁祸首就是自己时。
图片
那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情感冲击,是对所有“中国式父母”一记重重耳光。
所有不是满足孩子需要的给予,本质上都是控制,而与爱无关。
图片
希望我们这一代人,深深懂得这一点。
希望我们这一代父母,不再被称为“中国式父母”。
第七名、《毒舌律师》豆瓣7.5
《毒舌律师》是这份榜单中,唯一一部拥有港产电影气质的电影。
一部简单的律政片能收获这么多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它几乎代表了老牌港产电影的精神。
图片
这些年,国产影视剧越来越多地将目光,聚焦在了中层甚至精英阶层。
那些精致小资生活下的无病呻吟,看得人百无聊赖。而真正关注底层民众的片子,却少之又少。
图片
但《毒舌律师》不同,它既将目光投向了底层,还在“为底层发声”和“娱乐性”之间,做到了最好的平衡。
片中各种港式底层脏话,虽然听起来粗鄙至极,但这也是港片中最重要的台词组成部分。
这些台词,不仅经过精心设计打磨,哪些场景说哪些话,都是经过考量的。
图片
内容层面,《毒舌律师》的剧本也无可挑剔。
从曾洁儿涉嫌虐儿到谋杀,电影通过法律角度的控诉转变,如剥洋葱一般层层反转,将观众带入一个悬疑感十足的氛围中。
通过这个故事,《毒舌律师》探讨的,依旧是大多数律政片探讨的主题: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到底哪个最重要?
图片
可事实上, 这两者往往是互相矛盾的。
有些恶人,善于把玩程序正义,通过程序脱罪。遇到这样的人,法律的意义,又在哪里?
这也是电影留给我们的终极思考。
总之,近些年的港片中《毒舌律师》是极其优秀的那一拨。
也希望以后,能有越来越多的港片,达到这样的水准;香港电影,从来就没有死,它只是在以另一种形式活着。
图片
第六名、《忠犬八公》豆瓣7.5
都说翻拍无好片,《忠犬八公》还真就打破了这个铁律。
《忠犬八公》改编自日本同名电影,日本版是妥妥的豆瓣TOP250,感动过全世界网友。
图片
国版的《忠犬八公》,虽然达到不到原作的高度,但至少在本土化上,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是十分合格的。
电影将背景放在了山城重庆,配合重庆特有的地貌,剧情和节奏,看起来都十分中国化。
图片
原作的“小八”,被改为“八筒”,给了这条中华田园犬特殊的情感。
图片
剧情在本土化改编后,虽然简单但情感真挚,冯小刚献出了出道以来数一数二的表演,其对角色的塑造功力,仅次于《功夫》里的“还有谁”哥。
图片
那种温馨的人间烟火气,也被导演用十分细腻的镜头语言,全部呈现了出来。
唯一让人意难平的是,陈教授死后,八筒几乎被弃养。
图片
不管是女儿女婿一家,还是老伴,都从未想过寻找八筒。
尤其因为一次拆家就丢弃狗狗的行为,在养狗人眼里,这恐怕也与实际有些许出入。
图片
但总体来说,作为一部电影,《忠犬八公》是合格的。
虽然大多数的眼泪是为八筒而流。
图片
不可否认的是,狗片就是好哭。
不管是国外的,还是中国的。
第五名、《封神》豆瓣7.8
以制作时间来说,乌尔善的这部《封神》,一共被压了五年时间。
不少人都说,只要是压着的老电影,一定不会好看。
可转头就被《封神》打了脸。
《封神》第一部,拿下26.34亿票房,排2023年票房榜第五名。
口碑7.8,算得上真正的口碑票房双丰收了,也证明了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态度。
图片
就目前来说,《封神》至少有三个值得称道的地方。
第一个,是对《封神榜》故事的创新和改变。
电影塑造了许多不同于以往印象中的神话人物形象。
图片
比如纣王,不再是昏晕无道的残暴君王,而是能征善战的勇猛将军。
妲己不再是单纯的冷美人,而是身形俱似狐狸的狐妖,是欲望的放大器。
雷震子不再是人型,姜子牙变成了逗比,还有愣头青的哪吒,帅气的杨戬等等。
图片
第二个,是精美的特效和宏大的场面让人着迷。
虽然特效谈不上顶级,但至少在大银幕,还是十分震撼的。
图片
开头那个雪花飘下的镜头还记忆犹新,尤其纣王率兵攻打冀州侯苏护的场面,相比于其他的国产大片,是烧了不少钱给特效的。
第三个,是它造成的舆论传播深度和广度。
“马看到什么,是由人决定的。”
图片
“是谁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
“你们都说白狐是妖孽,它明明是祥瑞。”
图片
几句台词,到现在还是网络热梗,甚至是短视频创作者扎堆创作的方向。
这证明了《封神》是有国民基础和喜欢度的,也从侧面说明,这部电影的成功。
让番茄君高兴的是,这仅仅是第一部而已。
图片
第二部第三部还会有不少大场面的战争戏,现如今能做的,只有好好期待。
第四名、《我爱你》豆瓣7.9
又一部带有香港谱系的电影,又一次关于底层人民的悲歌,就是这部《我爱你》。
虽然电影改编自同名韩国漫画,但《我爱你》的剧情设计,以及几位演员的表演,都太过有张力。
图片
这种情感张力,是最赚取眼泪的。
那种无声的眼神对视,和情深义重的简单对话,总有十足的后劲儿,让我们看完片子后,久久回不过神来。
图片
电影讲述的,不过是收废品四个老人的故事,但从点点滴滴中,我们几乎都能看到,我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那一辈人的影子。
眼泪不是为他们的爱而流,而是为我们的索取,为我们对他们的亏欠而流。
图片
电影从头到尾都站在老人的角度,以老人的视角,去解构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观念。
那场铺张浪费的白事宴,是全片的高潮段落之一,也是本片最为有力的表达。
图片
多少家庭的和谐,是靠老一辈人的妥协、付出、讨好和自我牺牲来维系的。
他们一辈子从未想过多爱自己一点,却将一切都毫不犹豫地给了子女。
图片
可当他们一头银发两鬓斑白时,又有谁真正在乎过,他们到底在做自己,还是一直在爱别人呢?
图片
第三名、《三大队》豆瓣7.9
《三大队》是年末贺岁档影院的一股清流,是一部将大多数观众吸引进电影院的现象级影片。
大家可能很难想象,深蓝的原著《三大队》仅有5000字。
图片
可到了年末,却看到了影版《三大队》和剧版《三大队》隔空对唱的盛景,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缺的是好故事。
虽然是警匪片,但《三大队》从未将故事的核心放在缉凶、断案、争斗、动作上。
更准确地说,《三大队》关乎的是一群男人的职业信念,是“警察”这个职业,最为理想的神圣状态。
图片
真正的程兵,有八年牢狱之灾,花了四年时间追凶,将大半个人生的支撑,都放在了对凶手王二勇的搜捕中,虽然他已经没有了警察身份,但在心底里,他比所有警察都警察。
电影中,张译饰演的程兵,在故事上几乎没什么改动。
图片
为了正义的伸张,为了那个14岁小女孩能够安息,也为了将凶手正法。
这几个男人,秉承着各自的执念,放下所有的一切,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缉凶。
他们尝的是人间疾苦,心中的警服却从未脱掉。
图片
《三大队》将重头戏,放在了几个中年男人追凶的艰难,以及他们与自己内心的争斗和拧巴。
为了一份信念搭上12年,是一件很难的事。
从最开始程兵一人召集三大队抓人,到最后程兵一人以送水工的身份抓住王二勇。
这中间,起起伏伏,像极了所有人的人生。
图片
历经苦难,痴心不改。
电影中那个大叔们唱《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段落,不知道能触及多少已婚男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而作为商业电影,《三大队》有燃点,有笑点,有泪点,有爆发点。
图片
纪实的镜头语言,真实里透着悲壮。
逻辑细节的自洽,情感里透着真章。
张译的表演依旧引人,配角的发挥个个出彩,7.9分的评分,实至名归。
图片
用豆瓣网友的话:也许我们永远成不了程兵,但这个社会需要程兵。
第二名、《长安三万里》豆瓣8.3
《长安三万里》拿到18.24亿票房,排名今年第七。
这是一部让人出乎意料之外的电影,也是一部称不上为电影的电影。
《长安三万里》有168分钟片场,将近三小时,但这三小时中,其实没有什么特定的情节冲突。
图片
他以高适的回忆为主视角,展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的过往。
从年轻的恣意洒脱,到中年的踌躇满志,再到老年的失意悲凉。
图片
李白的人物形象和性格,被《长安三万里》重塑。
如果不是这部动画电影,有很多观众甚至不知道唐代这些大诗人,还有如此千丝万缕的互相影响和关联。
图片
而这部动画电影的最大特点,也是用“文化”一词为壳儿,将中华文化和历史的精髓,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了出来。
一个董宇辉,一个《长安三万里》,这两个现象级的大火,是番茄君今年看到最开心的事。
图片
这是文化自信的崛起,是中国青年对文化,对文人气质的重新认识。
腹有诗书气自华,虽然电影院里小朋友们跟着朗诵诗歌,并不符合观影道德要求。
图片
但这些可以大声背出来的历史瑰宝,却是我们这些人,忽略了半生的文化精华。
国风该火,全世界最优美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
图片
这种认知,应该深深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让它成为经后我们自信的来源。
上下五千年,只要文化还在,中国就一直在。
图片
第一名、《流浪地球2》豆瓣8.3
“中国科幻”的命脉,系于“小破球”。
自从第一部大火以来,《流浪地球2》一直在质疑声中成长。
图片
没想到它上映后,再次成为了国产科幻的曙光。
《流浪地球2》的硬核,是全方位的、是毫无争议的。
首先,在特效的精致程度和细致程度上,做到了独一无二。
图片
国产科幻第一次不用怕大特写,每一个特写展现出来的每一个镜头,都有未来感和巨物感。
而诸如太空电梯这样让人仰头掉帽的科幻建筑设计,也在不断拓宽中国人特有的科幻宇宙。
图片
其次,电影并非在一味展现特效。
在人物塑造上,《流浪地球2》较之第一部,有过之而无不及。
尤其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这个角色,是极其有深度的。
图片
他身上同时具有对“人性”和“AI性”的讨论,是电影应该具有的深度思考,也是一部科幻片应该塑造的角色特质。
最后,是对中国人特有精神属性和价值观的呈现。
图片
电影开始的“移山计划”和“数字生命计划”,就是中西价值观的直接碰撞。
一个,讲求求同存异,共同合作,共同生存,是集体主义的最大体现。
一个,要求云端备份,以数据形式永存,说白了就是短视和等死。
马兆说得好: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
图片
所以电影中,中国人才是整个计划的领导者。
就因为有这种价值观,番茄君认为,即便与西方顶尖的科幻片相比,《流浪地球2》也是毫不逊色的。
“人类文明共同体”不止是说说而已。
图片
最后那个全世界宇航员同时炸掉月球的场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相对而言,2023的高分电影,并不如往年那么多。
图片
但在质量上,却不输任何一年的电影。
我们看到了今年电影的百花齐放,自然也看到了无数曾经看不到的类型,在院线开花。
图片
而新的一年,我们将有更多可看的,可期待的,可拍摄的电影。
这对影迷来说,才是莫大的幸福。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淼淼)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