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7条战线同时围攻以色列,以军越打发现情况越不妙

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在26日举行的外交与国防委员会会议上表示,以色列并不只在加沙方向作战,而是在打一场多线战争。以色列正受到来自加沙地带、黎巴嫩、叙利亚、约旦河西岸、伊拉克、也门和伊朗共计7个战场的袭击,而以军则已经在其中6个战场作出回应并采取了行动。
图片
【左一为参加外交与国防委员会会议的加兰特】
不过,加兰特并没有表示以军对7个战场中的哪6个进行了回应,而这也让加兰特的这段发言变得更加意义不明。
因为尽管截止至26日时,持续了81天的巴以冲突已经让以军在一系列地面行动中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国内经济问题也愈发严峻,大量从定居点撤出的难民依旧无法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
以至于作为战时内阁领袖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支持率一跌再跌,民间舆论多次要求其下台换人。
图片
【希伯来日报报道内塔尼亚胡支持率跌至31%】
但与此同时,以色列民间舆论对于以军地面行动的态度依旧保持着近乎狂热的支持。会出现要求内塔尼亚胡下台的声音,是因为许多人觉得是内塔尼亚胡影响了以军的发挥,只要换人,解除限制的以军势必可以扫平加沙,彻底消灭以哈马斯为首的巴勒斯坦抵抗组织。
在这种情况下,加兰特根本没有必要用所谓“以色列遭到多线袭击”的理由来在国内社会制造紧张情绪,刺激民间进一步提高对战争的支持力度,打压反战情绪。
相反,再这么宣传以色列被“四面包夹”的话,早已被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感染的以色列国内民众保不齐会要求以军四处出击,主动进攻黎巴嫩、叙利亚乃至远在千里之外的也门和伊朗,挑起第6次中东战争。
图片
【黎以边境上的以军炮兵阵地】
这并非不可能,因为主动进攻黎巴嫩,越境打击真主党之类的相关观点已经在现阶段的以色列民间传播许久。如果不是内塔尼亚胡强顶压力选择克制,以军早就同时在南北两线与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一起开战了。
所以加兰特会在此时作出这种制造紧张气氛的发言,大概率是另有所图,而其中一种可能性就是为以军的真实损失数字提供一个可以利用的借口。
因为就像我们看见的那样,在以军正式开展地面行动之后,以色列国防部每天只会对外公开个位数的伤亡数据,只有极少数的时候,这些公开伤亡数字才会达到2位数。
图片
【以色列在12月26日发布的讣告】
这直接导致了截止26日,也就是巴以冲突持续了81天,以军地面行动开展第60天时,以色列官方公开的加沙地面战损失仅有160人,其中绝大多数还都是士官、尉官乃至校官等基层军官。
很显然,除非以军的坦克都是无人坦克,部队人员全由军官组成。否则无论是从哈马斯方面公开的交战视频,还是从以军公开伤亡数据中的士兵军官比例来看,以军都有明显的瞒报伤亡迹象。而根据以色列记者阿里尔西蒙的披露,以军的伤亡更是已经突破了1万大关。
图片
【以色列记者阿里尔西蒙披露的以军伤亡数字】
如果这一数字属实,那么这显然已经达到了以色列国内社会难以接受的水平。直接公开的话,别说内塔尼亚胡的总理位子不保,身为国防部长的加兰特也难辞其咎。
然而问题在于,这个伤亡数字也不可能一直瞒下去,尤其是对于以色列这种全民皆兵,参战兵员来自于全社会的国家来说。一旦冲突结束,动员兵纷纷回到社会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网能够立刻察觉出因阵亡士兵而产生的缺口,瞒报这种事也就没有办法继续瞒下去了。
因此以色列早晚需要对外公开一个接近真实情况的伤亡数据,而为了避免以色列国内社会以及其他国家从这些伤亡数字中意识到以色列军事力量的“拉胯”,那么以色列国防部就需要找一个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以军会出现如此大的伤亡,而所谓的“多线战争”就是一个不错的借口。
毕竟在以色列国内民众的认知中,以色列军队仍然是冷战时期那支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对抗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强军,而这样一支强军是不可能在加沙这一亩三分地被打得焦头烂额。
图片
【在加沙地区活动的以军装甲部队】
在这样的社会认知影响下,以色列国防部想要给以军的伤亡找一个正当理由,一个“强大”的敌人必不可少。而把伊朗、也门、叙利亚以及黎巴嫩真主党这些势力加在一起,就很符合以色列民间对于一个“强大敌人”的幻想。
届时,配合以色列国内强有力的宣传机构,以色列国防部完全可以生造出“以军6线出击保家卫国”的舆论概念,为以军在加沙的损失找一个正当化的理由。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而已。除此之外,加兰特还有可能只是想在国际社会上“卖惨”,重新博得世界各国的好感的同时,让美国加大对也门、黎巴嫩真主党以及伊朗的施压。
但不管怎么说,以色列战略形势每况愈下这件事全世界都看在眼里,而等到以军实力真的下降到一个阈值时。以色列可能真的会在周边势力的觊觎中,陷入到真正的“多线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