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老街觅古韵

青溪古镇位于上海奉贤区东部,隋末唐初成陆,宋初成村,溪水穿村而过,通大海,两岸芦苇茂密葱绿,故称青溪。清雍正以后,青溪改称青村港,民国以青村为名,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因水陆交通便捷遂商贾云集,特别以盐业兴盛著称于世。随着时代变迁,老街虽不复往日盛景,但格局未变,余韵犹存,沿河两侧保存着有数百年历史的乡土建筑群,老屋古宅也多有看点、彩点。古时青溪崇文重教,文人名士辈出,其中最有名望的,明代著名书法家张弼便是其一,留下了牌坊遗迹。
在青溪,一条名叫青村港的小河,将老街分割成楚河汉界的南北两岸,这是江南水乡的惯例和通常格局。从南向北望去,可看见老街具有特色的吊脚楼;沿河的住宅凌空于河面,用立柱支撑,楼下会客开店,楼上寓居,这种悬浮住宅的吊脚楼在湖南凤凰古城被演绎得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在老街上还看到一些别致的徽派风格老屋,白砖青瓦,“品”字轮廓的马头墙耸立。小河南岸,明代毁于倭患的宅院南园霁景,在青溪老街重获新生,成为老街游览的打卡之地。
老街于2021年5月1日正式开街,成为上海名副其实的“最新”老街。老街全长1330米,街宽约3-4米,蜿蜒幽曲,依水傍河。河水经过治理碧绿澄清,河街之间布局灵动、空间丰富,凸显出传统江南水乡的街河格局和风貌。徜徉于老街上,黑瓦白墙的古建筑,重重叠叠,鳞次栉比,青石板铺就的街面,逶逶迤迤的阡陌小巷,错落有致的店铺,特色的青溪小吃,在浓郁的乡村中流淌着乡土人情。
进入老街第一景,迎面就是一幢大型砖雕照壁,里面是一个蕞尔公园,小桥流水,湖石垒景,瀑布飞流,莲花盛开,水景迷人,虽由人造,宛如天开。漫步于修缮一新的老街,街面干干净净,四周清清爽爽,各种美好的装饰和点缀恰到好处,大到各种景观布局,小至各类标识小品,一街一景精挑细选,一砖一石精雕细镂,一草一木精心布局。诸如,树上的灯饰,地上的座椅,悬空的灯笼,各家门前栽种的鲜花等等,给人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感。触目皆是美景,心情也跟着美好起来。脚踏着文化,背负着历史,眼望着街景,歆享着古韵,人在小巷中穿梭,心在幽弄里寻觅,看着河水流淌不息,以及那些度过百年岁月的老宅,还有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原住民,可以感受到老街文脉的延续,以及让老街焕发出古旧新貌旺盛的生命力。更让人在品味传统民俗风情中感受亦古亦今、亦新亦旧的融合和碰撞。这里,一幢幢明清建筑、一户户庭院宅第、一条条古街幽弄、一盆盆鲜花绿草,不断映入眼帘,明媚着我的眼睛,刷新着我的认知。
有河就有桥,极具沧桑感的拱形石桥,洋溢着古色古香的诗情画意。青溪老街的市河上横卧着六座古桥。南虹桥,又名环龙桥,建于康熙年间,桥长21米,宽近4米,桥上有“云龙戏珠”字样的桥心石。离南虹桥几步路就是永寿桥,两桥相连形成双桥,为古镇一景,不亚于周庄的“双桥”。历经风雨沧桑的广济桥、中和桥、继芳桥、三祝院桥等古桥造型各异,美美与共,是千年老街的见证,也是今天人们怀古之场所。
望海楼位于古镇中部,建于民国初期,三开间三层楼房,气势恢弘,是老街里最高的建筑,远近闻名。遗憾的是因时间关系我没能登高远眺,一览小镇全貌。
河边的风雨长廊颇为风雅,还锦上添花的点缀着许多红灯笼,既增添了色彩,更增加了长廊的灵动感。在长廊里走走,美人靠上坐坐,沿河边看看,停下来歇歇,真乃好不舒适惬意,一股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河边修建了古色古香的小凉亭,增加了传统氛围,游客也可歇脚乘凉。
“南园”,青溪美景之一,为两栋徽派建筑,小青瓦屋面的风格带着古意。南园中两栋建筑之间的小小园内,汇聚了水塘、假山、小径、花草树木、楼台等景观,江南水乡风貌一览无遗。
到青溪老街游玩还可一边坐游船,一边游玩,在青溪河中领略沿河两岸风光,一览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溪水碧绿荡漾,两岸风景如画,此时的小船与船中游人也成为画中一景。
老街上,许多人家的门口都有花草绿植。老屋边的花艺墙、里弄前的月季拱门、装点清新的临水小阳台等等,既为自家点缀美好的生活,亦为老街装饰着风雅与风情。
老街51号的清溪十二坊由12间平房改建而成,是个设有书韵坊、棋艺坊、中医坊、健身坊和兰心坊等十二个功能的活动场所,集学习、教育、休闲和娱乐为一体。居民们可在此品茗聊天、读书阅报、下棋打牌、休闲健身、观看电视,充分享受精神文明生活。
 老街东街56号—64号,原为张炳官宅,座北向南,一进二棣五开间,东西各有厢房,中设庭院。小青瓦屋面,两棣各设垂脊,硬山顶,山墙设观音兜,面积537平方米。现在是青村的文创基地,里面设有国学、茶艺、书法、绘画、非遗等修身项目。
一天兜兜转转下来,逛完老街后,还能闻到老街上那些特色小吃不断飘来的氤氲香味,大饱口福后可以悠悠然打道回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