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美国主导的“回流”运动不会停止,中国加快调整应对策略

据香港知名国际媒体《南华早报》近日刊载文章称,由美国主导的将制造业和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回到美国的努力没有停止的迹象。
也就是说,这一场“回流”运动势必会不断持续下去,中国需要加快调整应对策略来减缓美国这一举措带来的影响。
香港观察人士认为,尽管美国两大政党在大多数其他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但是美国两大政党的政客们似乎都准备坚持将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出去的运动。
图片
美国政客认为,中国的崛起就意味着美国的衰落,因此需要通过调整供应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保护美国的核心技术和产业。
那么,美国的“回流”运动是如何发展的?它对中国和全球供应链有什么影响?中国又是如何应对和适应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美国的“回流”运动的动力和手段
图片
为什么美国会发动“回流”运动的呢?这恐怕和美国对其日益衰落的担忧息息相关,而这一项运动在至少两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端倪。
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在2001年至2021年期间从830亿美元增加到3530亿美元,这让美国认为自己在对华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美国政客不仅不反思美国自身的问题,反而抹黑污蔑中国通过操纵汇率,补贴出口,限制进口,窃取知识产权,强制技术转让等手段,获取了不公平的贸易优势,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除了贸易逆差之外,新冠疫情暴露了美国对中国等国的医疗物资和药品的过度依赖,导致美国在抗疫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也让美国意识到了供应链的脆弱性和风险性。
图片
美国不仅不承认其在疫情应对方面存在的问题,反而一味抹黑和污蔑中国利用其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对美国施加了压力和影响。
美国与中国在一些地区的政治分歧日益加剧,使得两国之间的战略互信严重受损,美国总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无故担忧中国利用其在供应链中的优势,对美国施加压力。
美国认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就意味着美国的衰落,就意味着美国领导地位的崩塌,就意味着美国所引导的世界价值观的衰败亡。
所以美国总是孜孜不倦的想要打压中国的发展。
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也有将供应链本地化或多元化的需求,以减少碳排放,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美国总喜欢把全球污染等问题的大帽子扣给中国,已经有太多的西方媒体报道过,就美国军队每年的碳排放量都要超过中国了。
美国凭什么在这个方面对中国指手画脚?
图片
美国的“回流”运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手段实施
美国在2018年开始对中国发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贸易战,对价值约5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了高额的关税,同时对中国的一些重要的企业和个人实施了制裁和限制,以打击中国的出口和技术发展。
美国政府在2023年通过了一项价值2500亿美元的创新与竞争法案,旨在加强美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减少对中国等国的依赖。
该法案包括了对基础研究、关键产业、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大幅投资,以及对中国的一些敏感技术的出口管控和审查。
美国政府还通过了一些激励和补贴措施,以鼓励美国的企业将其在中国等国的生产线转移回美国或其盟友国家。
例如,美国政府提供了一些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基础设施改善、人才培训等措施,以降低美国的生产成本和提高美国的吸引力。
美国政府还利用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与其盟友和伙伴建立了一些经济和安全的联盟,以对抗中国的影响力和扩张。
中国和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和挑战
图片
美国的“回流”运动对中国和全球供应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
美国的关税和制裁对中国的出口和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导致中国的出口增速放缓,制造业的利润和就业受到压力。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2023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了6.5%,低于对全球的出口增长率8.1%;中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2023年12月降至49.8%,低于50%的荣枯线,显示了制造业的收缩。
美国的技术封锁和管控对中国的技术和创新造成了一定的困境,导致中国在一些关键领域的发展受到限制,依赖度仍然较高。
例如,中国在半导体、航空、生物等领域仍然需要从美国和其他国家进口大量的设备、材料、软件和专利,而美国的出口管控和审查使得这些进口变得更加困难和昂贵。
美国的“回流”运动也导致了中国的市场和投资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使得中国面临了更多的竞争和挑战。
一方面,美国的“回流”运动吸引了一些跨国公司将其在中国的业务部分或全部转移回美国或其他国家,导致中国失去了一些市场份额和投资来源。
另一方面,美国的“回流”运动也刺激了一些其他国家和地区,如印度、东南亚、非洲等,加快了自己的工业化进程,提高了自己的供应链能力和竞争力,对中国的出口和制造业形成了新的威胁和压力。
但中国一向是一个非常能抗压的国家,美国给的压力越大,中国的反弹就越大,美国永远别妄图用某种技术封锁来压制中国,这绝不可能真正影响到中国的发展和复兴。
图片
鉴于美国在实施制造业再定位战略上表现出了坚定且不折不扣的决心,一些资深学者及研究人员在深入剖析后提出北京应适时更新发展策略以及调整主要工作重心,以便更好地适应全球发展格局中的新现状。
来自香港的观察家们持有这样的观点,即西方国家发起的所谓再工业化运动与成长势头正猛的经济体例如印度的工业化过程并不会对中国的进一步崛起产生深远影响甚至出现所谓的“零和博弈”现象。
他们推断说:“北京方面在对待中国企业在国际范围内的投资活动时展现出了开放和包容的姿态,这无疑符合当前工业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身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积极采取措施提升自我抗压能力,并借力于庞大的消费品市场规模地位,成功在众多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实力,这些成果不仅在去年11月举行的首次供应链博览会上得到了充分证明。
图片
据港方观察家进一步阐述,美国出台的一系列限制性经济政策无法有效逆转全球化的大潮,在不远的未来十年内,中国仍将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取得众多具有前瞻性的科技突破。
此外,他们还表示: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市场的原则,这成为中国抵御外部制约和打压的有效途径。”
由于供应链调整的绝大多数内容涉及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因此,其他国家,包括美国的部分亲密盟友很可能会对此作出“相似的回应”。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这对于中国来说,或将带来积极的影响。
“这可能为中国创造出更多机会,迫使中国通过大力发展国内市场并增加对创新研发的投入力度,从而实现对外部依赖程度的逐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