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E等,有哪些副作用

长期吃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E、骨化三醇,有可能出现哪些副作用?
图片
1、叶酸
叶酸是一种 B 族复合维生素,是四氢叶酸的前体,四氢叶酸作为转化反应的辅助因子参与核酸的生物合成。
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叶酸缺乏及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如孕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由于营养不良或吸收障碍(如口炎性腹泻或脂肪泻等)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以及慢性溶血性贫血所致的叶酸缺乏。也可用于妊娠期、哺乳期妇女预防用药以及预防胎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
副作用:红斑,皮疹,瘙痒,全身不适,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呼吸困难。睡眠模式改变、注意力难以集中、易怒、过度活跃、兴奋、精神抑郁、思维混乱和判断力受损。长期用药可以出现畏食、恶心、腹胀等胃肠症状。大量服用叶酸时,可使尿呈黄色。
2、维生素C
维生素 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的维生素,参与组织修复,并在免疫系统运作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可用于维生素 C 缺乏症或满足额外补充需求、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克山病、心肌炎,酸化尿液等。
副作用:长期服用大量服用可引起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盐结石。过量服用可引起、恶心呕吐、胃痉挛、腹泻、皮疹、胃酸增多、胃液反流、皮肤红而亮、头痛、尿频等。长期嚼服维生素C咀嚼片可导致牙釉质损坏。
3、维生素B1
维生素 B1 参与体内辅酶的形成,能维持正常糖代谢及神经、消化系统功能。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 B1 缺乏所导致的脚气病、神经炎、消化不良、营养不良、厌食、糙皮病等。
副作用:过量服用可出现头痛、疲倦、烦躁、食欲缺乏、腹泻、虚弱、出汗、瘙痒、荨麻疹、恶心、胃肠道出血、血管神经性水肿、喉咙紧绷、紫绀等。
4、维生素B2
维生素 B2,又称核黄素,是人体必需水溶性维生素之一,为体内黄酶类辅基的组成部分,在生物氧化过程中起氢的传递作用,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维持眼的正常视觉。
可用于防治防治口角炎、唇干裂、舌炎、阴囊炎、角膜血管化、结膜炎、脂溢性皮炎等维生素 B2 缺乏症。
副作用:在正常肾功能状态下几乎不产生毒性,服用后尿呈黄色。
5、维生素B6
维生素 B6 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主要以其生物活性辅酶形式吡哆醛 5'-磷酸参与广泛的生化反应,包括氨基酸和糖原的代谢,核酸、血红蛋白、鞘磷脂和其他鞘脂的合成,以及神经递质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 γ-氨基丁酸的合成。
可用于由于维生素 B6 缺乏可引起黄嘌呤酸尿、铁粒幼细胞贫血、神经系统病变、脂溢性皮炎、唇干裂等。
副作用:在肾功能正常时,正常剂量下几乎不产生毒性。但长期大量使用可产生维生素 B6依赖综合征。出现严重神经感觉异常,进行性步态不稳至足麻木、手不灵活,停药后可缓解,但仍软弱无力。
6、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为细胞合成核苷酸的重要辅酶,参与体内甲基转换及叶酸代谢,促进5-甲基四氢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缺乏时,可致叶酸缺乏,并因此导致 DNA 合成障碍,影响红细胞的发育与成熟。
可用于由于维生素 B12 缺乏相关疾病,如恶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神经炎等。维生素 B12 滴眼液(0.02%)还可用于缓解调节性眼疲劳症状。
副作用:低血钾、高尿酸血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轻度短暂性腹泻、瘙痒、暂时性皮疹、眼痛、眼部充血、红肿、瘙痒等。
7、维生素E
维生素 E 是一种基本营养素,属于抗氧化剂,可结合饮食中的硒,防止膜及其它细胞结构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使免受自由基损伤;保护红细胞免于溶血,保护神经与肌肉免受氧自由基损伤,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发育与功能。
可用于皮肤干燥及因季节变化所引起的皮肤瘙痒症、心、脑血管疾病及习惯性流产、不孕症的辅助治疗等等。
副作用:长期过量服用可引起恶心、呕吐、眩晕、头痛、视力模糊、皮肤皲裂、唇炎、口角炎、腹泻、乳腺肿大、乏力。
8、骨化三醇
骨化三醇是维生素 D3 最重要活性代谢产物之一,它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调节骨的矿化。能够抑制角质细胞的增生,促进其分化。骨化三醇还可抑制 T-淋巴细胞的增生,可将不同炎症反应因子的分泌量调整到正常水平。
可用于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低血钙症、肾性骨营养不良、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佝偻病、轻中度银屑病(牛皮癣)等等。
副作用:高钙血症、头痛、腹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皮疹、泌尿道感染、便秘、肌无力、口渴、多尿等。
药学科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