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机器人“上岗”!佛山禅医手术机器人“战队”又添新成员

手术机器人是实现手术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代表未来医疗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佛山各类手术陆续进入机器人时代,也逐步改变和颠覆传统手术操作模式。继去年4月第四代达芬奇Xi机器人落户佛山复星禅诚医院(以下简称“佛山禅医”)后,2024年开年,该院的手术机器人“战队”又迎来一位新成员——第四代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Ⅱ”。
“智慧助手”
一举解除20年顽固性腰腿疼
经过短时间的调试,骨科机器人正式启用,并在其辅助下已顺利完成三台骨科手术。操作的医生表示,手术施行变得更加精准、高效、个性化,大幅提高了患者的康复速度。
“钟姨,感觉怎么样?”1月9日早上,佛山禅医脊柱中心主任陈光福到病房查看的手术恢复情况。“已经可以下地了,恢复很快,腰腿也不痛了。”多年顽疾解除,钟箐(化名)十分高兴。
钟箐今年67岁,是老干部合唱团的女高音,退休后她和老伴坚持每周参加合唱排练,也常常外出表演。但近六七年,钟箐的腰腿痛越来越严重,不得不缺席演出,这令热爱唱歌的她深感遗憾和无奈。
“最严重的时候,我站起来唱歌,双腿都不受控制地发抖,根本站不住,更别说演唱时要腰部用力了。”钟箐告诉记者,20多年前,她在单位食堂不慎跌倒后导致腰椎滑脱,当时年轻且身体素质好,也没有特殊处理,这么多年来腰痛虽时常发作,但通过牵引、推拿等保守治疗也能缓解疼痛,但随着病情加重,走路越来越吃力,钟箐基本上很少外出,再加上疼痛的折磨,让她不得不选择手术治疗。
“由于患者腰椎滑脱时间较长,椎弓根发生变性,这给手术带来一定的难度。”陈光福表示,针对钟箐的情况,医疗团队进行细致研讨,决定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进行L4-S1置钉、腰椎间植骨融合手术,以确保手术更加微创、精准。
图片
手术中,配合三维C臂,得到患者实时的CT影像,陈光福在骨科手术机器人图像融合手术规划功能的辅助下,通过多维度CT图像融合技术完成三维模型构建,从而规划出最佳置钉路径,使椎弓根钉能固定得更牢固。确定方案无误后,骨科机器人就能自动定位置钉点位,并根据规划路径精准置入螺钉,精度误差在亚毫米级,极大避免了周围神经和血管损伤,确保手术安全。
图片
“此次手术我们在不需剥离脊柱后方肌肉的前提下,仅通过几个‘钥匙孔’般大的小孔,为患者一次性精准置入6枚螺钉。稳定的机械臂还能很好地消除了人手操作过程中因手臂生理抖动、疲劳等因素引起的偏差,保障了手术的精准和微创。”陈光福介绍,手术时间和出血均明显少于常规开放手术,手术效果立竿见影,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会得到很大提高。
人机结合
“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治疗多发骨折
据悉,骨科手术机器人由主机(脑)、光学跟踪系统(眼)和机械臂(手)构成,核心作用是实现骨科手术的精准导航定位,并由机械臂提供稳定的定位把持和通路,确保植入物的微创、精准植入。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除了可在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领域,现也应用到了创伤骨科领域,为骨盆髋臼骨折、髋部骨折、手足骨折等骨折固定提供了微创化、智能化、精准化的解决方案。
在上周,佛山禅医创伤骨科主任郭培义团队也帮助一位不幸从高处坠落伤至全身多处骨折和双下肢截瘫的21岁女性患者,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成功完成了右距骨颈骨折、右跟骨载距突闭合复位、空心螺钉置入手术。整台手术流畅顺利,置钉一次成功,仅用时1.5小时,病人几乎没有出血。
图片
“距骨骨折是踝关节特殊骨折,传统手术切开并踝关节截骨内固定,创伤较大,易出现皮肤坏死、伤口感染、距骨缺血坏死等风险,而且置钉难度较大。而采用了骨科机器人辅助,可以实现手术的微创化操作,将骨科开放性手术转化为闭合性手术。”郭培义表示,每个患者的骨头直径、长短不同,机器人能根据患者实时3D影像分析,确定置入螺钉的角度、深度、位置等参数,设计出符合患者的个性化置钉方案,从而达到理想的生物力学固定。
文、图 | 记者 梁正杰 通讯员 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