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代相传,弘扬孝道文化!南安这场庆典大会举行!

1月6日上午,明旌表孝子叶信童塑像揭幕仪式暨南安凌云叶氏孝子祠重光庆典大会在眉山举行。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叶委会会长、南安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叶维新出席仪式。
当天,仙游、广东、同安、长泰、平和等各地叶氏宗亲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时刻。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是天山村人,虽然从年轻时就离开家乡,常年旅居香港,但时不时也会回来看看,因为这是根之所在,每当我到高田祠堂拜谒列祖列宗时,看到顶厅悬挂的‘孝子’牌匾,想起族谱所记载的,孝子公为了宗族发展,28岁替父就难,我都非常感动,再看到祠堂旁边风雨沧桑的孝子祠,感觉心酸不已,我就一直盼望着孝子祠什么时候也能够重新修缮,今时今日,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专程从香港回乡参加大会的宗亲叶彦修说道。
图片
身着一袭淡蓝色长袍,腰间系腰带,头戴方巾,手持《孝经》,眉宇间透着一股正义之气……走进重新修葺后的孝子祠,眼前高约1米的孝子叶信童塑像令人肃然起敬。
图片
这座祠堂缘何称为孝子祠?为何要为“孝子”叶信童专门塑像?这一切,要从叶信童“替父就难”的故事说起。
据县志《孝子传》记载,明朝时,凌云叶氏族叔洪奴得到一颗夜明珠,洪奴报官后将要上供。没想到夜明珠一夜之间被盗,因为无法上供夜明珠,官府要以欺骗罪判其罪行,洪奴畏罪潜逃,此事便殃及叶氏十八世祖真保公。真保公被抓到漳州监狱后,孝子信童看到父亲备受酷刑,哀求官府,愿替父入狱,后冤枉死于漳州监狱,时年28岁,留下三个孩子,最小的仅有十个月。
南安凌云叶氏孝子祠董事会董事长叶梓赋向记者介绍,信童公长子普公长大后,亲自上京告御状,宪宗皇帝查明真相后,为信童的孝行所打动,旌表其为“孝子”,并赐从祀本邑崇圣祠。“明朝成化年间,普公和两个弟弟共同兴建孝子祠,并成为闻名遐迩的弘扬孝道文化的祠堂。信童替父就难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并留下了诸多史料。”
图片
图片
孝子祠作为八闽名祠“叶氏家庙”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保单位。2019年7月,孝子祠启动重修,终于修葺一新。
图片
“数百年来,方圆数十里的人们,代代相传孝子信童父廉子孝的品德。为了大力弘扬信童公的孝道文化,南安凌云叶氏孝子祠董事会、管委会讨论决定,为孝子信童公塑像,希望提倡并弘扬其孝道文化,历经一年多时间的雕刻,这座高约1.08米的塑像终于揭幕。”叶梓赋介绍,希望孝子祠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成为远近社会、周遭百姓崇尚孝道的庠序之地。
图片
“孝子祠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它是凌云叶氏宗亲祭祀先人、崇仰孝德的重要载体,又承载对后人‘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更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可多得的重要平台。”叶维新表示,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叶氏委员会,将进一步团结叶氏宗亲,守正创新,固本开新,致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八闽名祠的特殊效应,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中,打造闽叶文化的一张名片。
替父就难 青史流芳
——眉山乡重修孝子祠弘扬“孝道文化”
在南安市眉山乡高田村,有一座建于明朝年间的孝子祠,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图片
孝子祠位于南安市眉山乡高田村。
数百年来,方圆数十里的人们,代代相传孝子信童父廉子孝的品德。近日,经过保护性全面修葺的孝子祠竣工,后裔们还为孝子信童公塑像,希望提倡并弘扬其孝道文化。
一座因孝而建的祠堂
青山环抱、绿树掩映,穿过蜿蜒的山路,一座古朴的古建筑——孝子祠便映入眼帘。
走进祠堂,正厅斗拱间“孝子祠”三个鎏金大字,仿佛向世人述说着古祠悠长的岁月。
图片
一座祠堂,主祀哪代贤哲?为何明朝宪宗皇帝还特地御笔旌表为“孝子”,并赐入祀本地“崇圣祠”?
南安凌云叶氏孝子祠董事会董事长叶梓赋告诉记者,这还得从祖先信童公“替父就难”的故事说起。
“据县志《孝子传》记载,明朝时,凌云叶氏族叔洪奴得到一颗夜明珠,洪奴报官后将要上供。没想到夜明珠一夜之间被盗,因为无法上供夜明珠,官府要以欺骗罪判其罪行,洪奴畏罪潜逃,此事便殃及叶氏十八世祖真保公。真保公被抓到漳州监狱后,孝子信童看到父亲备受酷刑,哀求官府,愿替父入狱,后冤枉死于漳州监狱,时年28岁,留下3个孩子,最小的仅有10个月。”叶梓赋介绍,信童公长子普公长大后,亲自上京告御状,宪宗皇帝查明真相后,为信童的孝行所打动,旌表其为“孝子”,并赐从祀本邑崇圣祠。明朝成化年间,普公和两个弟弟共同兴建孝子祠,成为闻名遐迩的弘扬孝道文化的祠堂。
图片
信童替父就难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并留下了诸多史料。100多年后的明朝万历年间,江西布政使戴廷诏回故乡码头省亲,听闻凌云叶氏出了一位替父就难的大孝子,特地慕名前往,并饱满深情地写下了《孝子传》。在这篇文章里,戴廷诏赞扬道:“朝有若人,山河永奠;家有若人,伦纪益敦。”明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刑部观政、信童公的来孙女婿黄一良,题了一副对联:“知有亲,不知有身,至性完时,那管前途屯蹇;能为子,自能为父,天心见处,固宜奕世炽昌”。清朝道光年间,福建提督学政听闻信童公的事迹后,特赠匾“潜德幽光”以示褒扬。
重修孝子祠为孝子塑像
孝子祠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81平方米,一进两落,砖木结构,悬山式建筑,灰瓦屋面,三川脊,中轴线依次为门厅、天井暨两廊、厅堂,下落面阔三间,上落面阔五间,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凌云叶氏家庙(孝子祠)被评为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物换星移,历经500多年的风雨飘摇,孝子祠由于年久失修,一度破烂不堪。
2020年,在上级文保部门的支持下,在众宗亲的努力下,孝子祠得以进行保护性全面修葺。“孝子祠在保护性修缮中,还发现了明代的砖雕、书法等,图画清晰可见。”叶梓赋介绍,原来,这是宗亲叶清训用石灰浆保护隐藏起来的,“正是他的关键举动,这些宝贝才得以幸存”。
500多年来,叶氏族人受信童公的感召,始终秉持廉洁品德,倡导孝道文化,不仅演绎出许多孝道故事,更是诞生了不少能人志士。例如,清朝乾隆年间的举人叶期颐,担任河南西华县知县。受命之际,立誓“不负君、不负民、不负所学”。任职10余年,民生得安,很受敬重。在其任内,曾担任河南省癸卯、戊申、己酉乡试同考试官,三科解元皆出自其门房,巡抚梁肯堂特赠匾额“三元宗匠”表彰他。因政绩斐然,调升曲靖府宣威州知州。
“为了大力弘扬信童公的孝道文化,南安凌云叶氏孝子祠董事会、管委会讨论决定,为孝子信童公塑像。在塑像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史料以及叶氏祖先的画像等,历经一年多时间的雕刻,这座高约1.08米的塑像正式揭幕。”叶梓赋介绍。
图片
孝子信童公塑像。
叶梓赋表示,希望孝子祠后期可以面向社会开放,在祠中陈列孝文化的宣传读物,择时举办“孝文化”节等,让“敬仰孝子品德,弘扬孝之大美,倡导孝敬新风,争做孝子典范”的“孝道文化”在社会传承、弘扬。
皇明旌表孝子并赐从祀本邑
崇圣祠讳信童字克温号慎斋叶公传
死生亦大矣!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君死难则为忠臣,为父死难则为孝子,忠孝并垂千古。然人所难者孝,所恶者死。稽诸史策,以死全其君者,代不乏人;以死全其父者,不数数觏也。
予闻叶克温虽未得立朝为忠臣,固已在家为孝子矣。克温父真保先娶李氏生一子,后娶郑氏生五子,母虽异,事之如一。父忻然曰:“‘有子,考无咎’,吾其庶几乎。”无何遭家不造,因族叔洪奴得夜明珠一枚,经报官,将进上。一夕被盗窃去,亡其珠。有司迫索不得,遂以欺诳论,洪奴走窜,罪累真保。保无辜受屈被囚,苦楚万难,将至殒命。克温泫然,请于有司,曰:“父若死,子生何为?愿以身代。”哀求不已,许之。由是,弃乡井,遗三呱而去矣!且其音信往来,第云:“父母玉体须重,子身在狱无恙。”卒至受刑身死,始终不变。
观乎此,是真能慷慨就死也!是真能从容赴义也!朝有若人,山河永奠;家有若人,伦纪益敦。吾爱之、慕之,用是著于斯文。
(明朝布政使司布政邑绅戴公廷诏撰)
孝子公派下名贤录
普(1439年—1488年),凌云叶氏二十世,字文荣,号遯斋,信童公长子。七岁丧父,克自树立。为孝子公替父就难之官司,与叔父仙童公持续十四年申诉无果,亲自上京告御状,孝感宪宗,父冤昭雪,并获旌表“孝子”,宗族故业得返。成化间偕弟祐、竗兴建孝子祠。成化十八年乡举德行充申明亭老人,后本邑主请预乡饮宾席。公识逢迎知去就,可谓有功於祖先矣,后裔繁衍为天山望族。
珙(1468年—1541年),凌云叶氏二十一世,字子璧,号碧崖。孝子信童公三子竗公之长子。公竭力以奉母,克念以惠慈,可谓子克家者矣。公生性倜傥,豪硕不群,用能随居,威群众冺眚菑,后嗣多赖焉。公生六子分孝友睦婣任卹六房,后昆成为社坛望族。公颇知堪舆术,于明嘉靖十八年己亥十一月廿七日率族众为凌云东族八世进士叶升重修竖旧碑记。
长芬(1500年—1576年),凌云叶氏二十二世,字于郁,号魁田。公少从紫峰陈先生受学。岁值壬戌,倭寇为祸,延烧民屋,众携赀产逃窜,翁独走祖庙,收神主负藏之。寇平,重建祠宇,清复祀田,其孝德节暨险阻艰难愈笃,则於先贤之教尤卓卓然。会元吏部郎中表弟傅夏器为其墓铭曰:墙跋之原,草木茗郁,鬼神呵禁,不祥是黜,龍翔虎踞,期萬年以無拂,伊誰封丘曰:孝友魁田,不朽之名,不朽之骨。
国荣(1568年—1646年),凌云叶氏二十四世,字尧愈,号玉墀。公治书经,增以己见,续成《尚书注解》。府试首擢,文宗方应选取入泉州府学生员。公于天启六年奉父命偕堂弟国仗、武举王镇(仙童六世孙)扩修高田大宗祖祠。迨父魁峰公任族长,凡诸祖山及坟茔有被侵者,公告复之;崩坏者,公修筑之。又为祖信童公建置祀租,又于崇祯癸未年纂修族谱。庶几能光前裕后矣!
启亮(1622年—1710年),凌云叶氏二十五世,字华甫,号返璞。公为人伉爽杰出,少年弃毛锥,举义旗,勠力疆场,累著战绩。李督军奇其材,嘉其贤,奏札升用。顺治庚子年特授都阃。拜职之后退隐林泉间,不荣禄利,以寿终年。跻八秩,太史陈公迁鹤为文以祝其寿。
遇时(1672年—1734年),凌云叶氏二十七世,字懋,号逊岩。公少颖异,锐志芸窗,务为经济实学。弱冠入郡庠,康熙己卯登贤书,即倡议为世祖孝子公克温立小宗。族有争竞,片言剖析,靡不服从。丁酉,铨授保定令。己酉,补授观城县知县。斯时,因筑堤赈灾有功,两与考绩,俱以廉明报最。入觐,天颜大喜,恩赐果饼。
为章(1711年—1796年),凌云叶氏二十七世,字海门,号云倬。公少习书经,取入南邑庠生第一名,乾隆辛未岁贡。文章高古离奇,树骨典训,三试三捷。太史周学健督学闽中,见其文,极加叹赏,后回朝表奏。公两任归化县学训导,致仕归。著有《东园文集》。
期颐(1747年—1803年),凌云叶氏二十八世,字孝受,号淡江。生时父母共百岁,故名期颐,又名“百生”。少孤贫,倚窗借读。乾隆辛卯科中式举人,授河南西华县知县。受命时,立誓“不负君、不负民、不负所学”。在任十余年,居则民乐,去则民思。庚戌,护饷甘肃,三阅月归,县人奔走郊迎数十里外。癸卯、戊申、己酉,为河南同考试官,连取三元,抚院梁肯堂题赠“三元宗匠”匾额褒扬。因政绩斐然,升云南曲靖府宣威州知州。
克明(1725年—1800年),凌云叶氏二十九世,字貊悌,号砚圃。乾隆戊子举人。甲寅年任龙岩州儒学正堂。公敏而好学,博学多才,作述甚富,著有《四书题解》《一二制义》等行世,其草书与孝表画齐名。诗山推能文之士,有“一貊二喜三燕岐”之语。
云山(1767年—卒年不详),凌云叶氏二十九世,又名昌,期颐次子,由国学生任江西南康府典史、九江府照磨、广信府经历,升宁州州判后又升上高县知县,迁居台湾。
菁华(生卒年月不详),凌云叶氏三十一世,字光因,号北園。嘉庆廿四年己卯(1819)由行伍授把总管安溪县汛,记名千总。廿五年庚辰(1820)升授泉州后营守备。道光三年癸未(1823)改调台湾南路守备,记名都司。
祖仪(1890年—1949年),凌云叶氏三十二世,号郁礼。福建省政法学校生员,辛亥革命期间在校加入同盟会,嗣后到广东任梅县县长。不久即南渡菲律宾。回国后任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参谋长等职。1932年9月任南安县长。抗战期间,曾参加南安抗敌后援会工作。1940至1942年任国民党中央执委会海外部计划委员会委员。
克胜(1899年—1961年),凌云叶氏三十五世,号子刚。1933年起,任福建省保安第三团少校团副、南安县常备大队长等职。1941年调任东山县长,斯时曾组织抗日,使民众少受损失。1943年调任武平县长,翌年调任福安县长。1949年接任南安县长,为南安县城和平解放起了积极作用。是年冬,前往印尼。曾发动华侨资助南侨医院、社二小学的建设和发展。
孝子祠修缮重光碑记
孝子祠修缮工作动议于戊戌年季春,与会者众。念兹在兹者,古祠失修之虞是也!几经斡旋,终于促成己亥年杏月朔六之集议。是日申时,孝子信童公后裔数十名,秉持拳拳孝心,云集于眉山天山。一众宗亲,几经酝酿,修缮与筹备之相关机构,即呼之欲出。嗣后三月余,相关工作紧锣密鼓,遽于同年荔月孝子公忌辰之日,举行“孝子祠保护修缮工程即将开工禀报列祖列宗祭告仪式”。至此,孝子公派下诸多子孙,感奋与嘘唏两相交杂。明天顺七年,吾祖慨然挺身、替父就难的凛然壮举,于天地间铿锵鸣奏的,乃至孝的绝唱!而吾祖长子普公,申诉十四载,在无果之时,无惧鞭长驾远,亲自上京告御状,终于孝感宪宗,让父冤得以昭雪,并获旌表“孝子”之殊荣!而普公明成化间偕俩弟修建的孝子祠,历经五百多年沧桑之后,虽已然成为省级文保单位,其局部坍圮之险,却让人揪心!幸诸多宗亲勠力推动,各级政府暨相关部门重视有加,旋即肇启招标施工支拨之事项。鸠工修葺,夜以继日,焕然改观;族众踊跃捐资,块砖片瓦,三梁五檩,热情满腔。至癸卯年荔月,孝子祠修缮工程,终于功德圆满。孝子公后裔,又以爱戴之心,邀请省内雕塑名家,为孝子公塑成金身。古人云:孝乃善之首也!又曰:孝乃德之本也!是故,修缮重光后的孝子祠,自是孝子公后昆,及远近乡民,崇尚孝道的庠序之地。祖德泱泱,祖祠煌煌!是年葭月廿四,时逢孝子公诞辰六百零五周年之际,信童公后裔共襄盛举,隆重举行孝子祠重光庆典,值此喜庆之时,凌云叶氏孝子祠董事会心怀虔诚,耑此志盛。
凌云叶氏孝子祠董事会
癸卯年葭月
记者:赖香珠 黄奕群 通讯员:石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