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点 | 巴黎奥运排球报名人数从12增至13人 “排球P卡”影响几何?

图片
国际排联日前在官网发文,宣布2024年巴黎奥运会室内排球各队的报名人数可以从12人增加至13人,但实际比赛中最大可用参赛球员人数仍为12人。从国际排联的规则阐述看,新政策所增加的1个报名名额与乒乓球团体比赛中的P卡设置情况类似。“排球P卡”推出对各运动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中国女排是利是弊呢?
图片
奥运排球报名政策松动增至13人 国际排联推行“排球P卡”
排球比赛的参赛规模曾长时间保持在每队不超过12人。即使1996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就已开始尝试自由人制度且在1998年世锦赛正式实行,之后10余载世界大赛的参赛人数依然限定为每队12人。直至2009年3月,国际排联公布新版规则,在当年的世界男排联赛和世界女排大奖赛首次允许各队选择2名自由人、参赛人数从每队最多12人增加至最多14人。鉴于球队规模扩充与国际奥委会的“瘦身”战略相悖,该规则并不适用于奥运会。因此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2020年东京奥运会室内排球项目每队的参赛人数仍为12人。
此次国际排联官宣巴黎奥运排球项目各队报名人数从12人增至13人。然而报名政策松动并不违背国际奥委会长久以来的“瘦身”战略。尽管报名人数增加了1人,但实际比赛中最大可用参赛球员仍为12人,所增加的1人为“非竞赛运动员”。国际排联也对“非竞赛运动员”做出了相应阐述。
图片
“非竞赛运动员”是得到国际奥委会认可的1名运动员。如果某名运动员因伤病无法参赛,“非竞赛运动员”将替补出战,但被替换下来的运动员在余下的比赛中不被允许参赛。也就是说运动队一旦做出换人决定后不可再更改,球队总的参赛人数规模依然维持在12人不变。
“非竞赛运动员”有机会参赛且可以和团队一起训练。但除非其所在的奥委会另行提供支持,否则他们将不会被安排在奥运村内住宿。这意味着“非竞赛运动员”的相应开销并不由国际奥委会和奥运主办方负责,而是由各参赛代表团自行负担。
从国际排联的阐述看,巴黎奥运会排球项目所增加的1名“非竞赛运动员”与乒乓球团体项目所推行的P卡制度情况相似。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增设团体项目并设立了P卡制度。国乒在4届奥运会分别选择了陈玘和李晓霞(2008年)、许昕和刘诗雯(2012年)、樊振东和朱玉玲(2016年)、王楚钦和王曼昱(2020年)作为P卡球员。
直至东京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才首次启用了P卡更换正选队员。在女团比赛中以刘诗雯肘伤复发为名,用王曼昱替换她出场。当时刘诗雯是在与许昕混双丢金后被替换。功勋战将刘诗雯在自己的最后一届奥运会以这样的方式憾别东京,国乒这一操作也曾引发巨大争议。
图片
赵蕊蕊征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
报名政策松动增加球队抗风险能力 降低突发性伤病影响
国际排联的新政策并没有真正增加奥运参赛球员的人数,客观说对各队的实力对比不会产生根本性影响,但报名政策松动、在最后时刻仍可由“非竞赛球员”替换受伤选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参赛球队的抗风险能力。不仅可以降低突发性伤病对球队的负面影响,也可以给在大赛前仍处于伤病恢复阶段的球员更多康复时间、让教练有更稳妥的选择。
图片
2004年雅典奥运会赵蕊蕊受伤后被抬出场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决赛3-2逆袭俄罗斯,时隔20年重夺奥运金牌令人振奋。但在当届奥运会,主帅陈忠和和队员所经历的磨难至今令人难忘!小组赛首战美国,伤愈复出的头号副攻赵蕊蕊在第一次触球时就膝伤复发,仅仅出战了2分钟就被迫离场。
当时并没有更换受伤球员的相应制度,后续比赛赵蕊蕊不能再打,中国队也只能靠剩余11名球员的通力合作咬牙坚持。好在顶替赵蕊蕊出战的张萍临危受命顶住了压力表现出彩!最终夺金的喜悦也冲淡了赵蕊蕊受伤的遗憾。
图片
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夕王一梅脚踝手术后恢复
作为中国体坛的王牌球队之一,中国女排历届奥运会的12人参赛名单都比较难产。除同位置多名球员水平相近、个别位置空缺较大需要弥补等因素外,队员伤病偏多也让主教练在奥运名单的遴选上颇费周折。
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夕,当时中国女排的头号主攻王一梅在训练中右脚脚踝韧带撕裂。王一梅是在5月受伤,中国女排的奥运名单7月上旬公布。按照王一梅的伤情,她当时需要至少8周才能进行较为激烈的活动,甚至有医生诊断她需要在3个月后才能参与训练。奥运迫在眉睫、王一梅的伤病恢复情况又充满变数,是否该将她列入12人名单也让俞觉敏领衔的教练组操碎了心。好在王一梅凭借超强的意志品质恢复神速,最终站上了伦敦奥运的赛场。
图片
中国女排主教练蔡斌
实际参赛人数不变影响有限 中国队在三位置选择余地增加
巴黎奥运报名人数虽增加1人,但由于被替换的运动员不得继续参赛,因此实际出战人数仍维持在12人。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全新政策并不会给各队在实力上带来太大改变,只是为球员的伤病恢复和球队的备战训练留有更大余地。
这一政策推出后,一些声音认为对中国女排几无影响。毕竟蔡斌带领的中国队在主力阵容上非常固定。一支连替补都难有出场机会的球队,“非竞赛球员”存在的意义似乎并不大。蔡斌虽因用人固执屡遭吐槽,但笔者以为,巴黎奥运“非竞赛球员”的设定对中国女排仍有一些现实意义。
图片
中国女排征战2023年世界联赛总决赛
现阶段中国女排在个别位置存在比较明显的短板且主力消耗过大、队员伤病偏多,在奥运阵容遴选中也很难一下就推举出12名毫无争议的选手。因此1名“非竞赛球员”的加入,不仅能够抵御潜在的突发性伤病风险,也能让球队在阵容遴选上多一些选择和考察时间。
从现阶段中国女排的阵容配置看,除副攻线外,其它位置都有补强需要。主力自由人王梦洁的伤病、二传刁琳宇的不稳定和丁霞恢复尚且不理想、替补接应和第四主攻难觅,都让中国队主帅蔡斌在奥运阵容遴选上面临难题。第二自由人、拥有较强攻击力的边攻手、更具培养潜质的二传都有可能成为中国队“非竞赛球员”的人选。这期间,倪非凡、王艺竹、许晓婷等年轻选手或赢得更多机会。
在国际奥委会坚持“瘦身”战略之际,奥运排球比赛想像其它世界大赛一样把参赛球员从12人增至14人任重道远。国际排联在巴黎奥运设定“非竞赛球员”是一个折中方案,也算是个积极尝试。竞技体育主要靠实力说话,但合理利用比赛规则同样重要。希望全新政策的推出对中国女排能形成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