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几幅素描画

注册会计师
近日,我为了给《新闻晨报·周到》写“乐龄申城·早上海”的稿子,特意去参观金山区海鸥美术馆的开幕,由石化街道和金山区石化街道社区(老年)学校主办的“翰墨飘香 逐梦滨海 2023年金山区石化街道社区老年书画展”。
展厅里,有一百五十多幅书画作品。作品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墨彩缤纷。可以说每件作品,都体现了作者对书画国粹艺术,情有独钟与孜孜不倦的精神。向我们展示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修身修性、延年益寿”的精神面貌。
图片
图片
在展厅的最里面,有几幅素描画映入了我的眼帘。看着、看着就把我的思路拉回到了一九六三年。这年,我将要初中毕业,看到报纸上登有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提前招生的广告。招考的专业有三个,分别是红木雕、黄杨木雕和轻工业产品包装设计。每个专业招生一个班,每班二十人,学制四年。我跃跃欲试。我在读书的辰光,蛮喜欢上美术课的。父亲曾经给我买来一本,由著名画家费新我先生编绘的《怎样画铅笔画》。我爱不释手,经常翻阅临摹。
报名的那天,我是一个人去的。我看到报名的队伍很长,从圆明园路43号的校门口,一直排到滇池路转弯,看不到尾端。
报名通过以后,先要进行初试。初试的内容是绘画。绘画考两次,一次是画素描,另一次是命题画。
圆明园路的房子都是欧式建筑,现在被称为“外滩源”。当我走上工艺美术学校的二楼,铺有打蜡地板的教室,第一次看到了素描现场的情景。
教室前半部分当中,有一个矮矮的带有背景板的小桌子,从上到下铺着一块浅蓝色的桌布。
桌面上摆放着,一个有盖的白色搪瓷杯和两根新鲜的黄瓜。背景板的边角上有一个夹子灯。灯光照在搪瓷杯和黄瓜上,产生了不同的明暗度。
在小桌子前面,呈扇形放射状的区域内,摆放着很多小凳子,每个小凳子上面放着一块木制画板,没有座位号,随便坐。我找了个中间偏左的位置坐下,把画板搁在自己的大腿上。
因为我经常参照《怎样画铅笔画》练习素描,也记住了美术老师邓曦先生,平时在课堂上讲授素描的要领,因此很快进入了状态。
我首先把要画的搪瓷杯和黄瓜,在画纸上做一个合理的布局定位,然后起稿画轮廓。同时,我按照静物的形体结构、比例、透视和亮部、灰部、暗部及其投影部,认真地把搪瓷杯的光滑和黄瓜中段的毛糙,立体地表现在画纸上。我较快地完成了素描画。交卷以后,我看到周围很多同学还在认真地画。
初试的命题画是在另一个教室里进行的。考试开始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四、五个题目。我现在还记得两个命题,一个是“除四害,讲卫生”,另一个是“到农村去,到边疆去”。
我选择了“到农村去,到边疆去”的命题。画面的重点是两个男女青年学生打起背包,满怀信心并肩前进。背景是一片丰收在望的麦田、联合收割机和远方的一抹绿树、山峦、淡蓝的天空。我在画纸上着了色,好像是一幅水彩宣传画。
因为那时我经常出黑板报,类似青年学生打起背包,上山下乡的参考图案很多,所以印象比较深,作命题画的时候就比较顺手了。
不久,我在学校里收到了复试通知书,并且要我再画两张花边图案。邓曦先生知道以后非常高兴,并且鼓励我。
复试的内容是政治和作文。我记得作文的题目是《夏天的早晨》。我感到这篇作文不难写,因为我们在初二语文期末考试的时候,只考一篇作文,题目是《晨读》。我的语文老师姚痴存,是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先生。当时我写了暑假里,和弟弟在屋门口老榆树下晨读的事情。这篇考试作文得分为五减 ,离开五分还有一点不足。当年考试计分是五分制。
复试以后,我在一楼扶梯南侧的办公室里参加面试。我的面试过程很简单。只有一位面试老师。她没有过多的提问。结束后,我看到老师与一位参加面试的考生家长,在热络地交谈,自己感到莫名的失落。
图片
图片
我沿着四川中路朝南走回家,经过老城隍庙附近丽水路,父亲的工作单位。父亲看着我说,你的脸色不好啊,生病了吗?我摇了摇头……
因为我有四个弟妹,所以不想报考高中,希望早点自食其力。这年,我们班四十六个同学,只有十五人考上高中、中专或技校。三年以后,我毕业于上海商业会计学校,踏上了工作岗位,以后又调动过多个单位,最后从审计局退休。
斗转星移,时空转换,整整过去了六十年。今天,当我站在这几幅素描画的前面,深深地感到当一扇门没有为你打开,还会有其他的门在等待着你。人生的道路,其实就在自己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