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10万元!武大首届强基生张丞源:面前是条笔直的路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通讯员 吴江龙 杨志东
实习生 曾佳乐
“因为热爱,我自信可以在生物科学领域越走越远。”1月12日,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一间实验室里,不久前获得10万元“雷军卓越奖学金”的大四学生张丞源说。
目前,张丞源是读着本科的研究生——作为武大首届“强基计划”学员之一,他已顺利通过了转段考核,获得硕博连读资格。更让人羡慕的是,张丞源已开始跟随武大副校长宋保亮院士课题组开展研究、学习。
图片
张丞源在雷军奖学金颁奖仪式上发言
大三起实践比上课多
张丞源是山东威海人,2020年高考后被武汉大学强基计划生物科学专业录取。
“其实我一开始对强基计划了解不深,也没感觉到和普通学生有太大不同。”张丞源回忆,大一开学不久,他只觉得部分基础课程难度比较大,学得比较累,还曾一度很迷茫,不知道怎么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
图片
好在强基班每个学员都配备了一名“烛光导航工程”导师。张丞源的“烛光导师”是武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宇,给了他很多的指引和帮助。学院还会不定期开展“导师下午茶”活动。
“当你感到迷茫和焦虑时,努力发展自己就好。”张丞源现在还记得,大一时时任学院院长的宋保亮院士参加“导师下午茶”时说的这句话。宋保亮还为所有强基生讲起了国家设置“强基计划”的初衷,鼓励大家肩负起使命。
强基班的学习节奏是很快的,还有校内外院士、顶尖专家执教的《人类遗传学》等专属课程,到了大二期末,张丞源和同学们已经修完了大部分本科毕业所需的学分。
图片
张丞源说,从大三开始,同学们大部分时间就用在了做实验和科学实践活动上。学院还安排了实验室轮转,强基生可以选择三个不同的课题组,在每个组学习三个月左右,以此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方向。
进入大四,首先面临的就是强基计划“转段”,需要通过综合考核与答辩才能顺利转入研究生阶段。综合成绩连续三年在专业排名第一的张丞源自然顺利通过,目前已加入宋保亮院士课题组,做辅助研究工作。
“大部分同学都通过了转段考核。”张丞源说,其实强基班每年都有考核,对学生进行动态调整,有人退出有人加入,但总人数保持不变。
10万元奖金被他视为鞭策
2023年,武汉大学迎来130周年校庆,雷军向母校捐款13亿元现金,还大幅提高了“雷军奖学金”。其中,十名学生获得首届“雷军卓越奖学金”,每人10万元。
图片
雷军和武大校长张平文院士颁奖
张丞源就是十名学生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名强基生。从雷军学长手中接过这份荣誉后,张丞源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惊喜,也是雷军学长对我们更高的期盼和鞭策,或许我难以成为身价千亿的雷军,但是我一定会是勇敢追梦的雷军。”
对于为何能从众多优秀学生中脱颖而出,张丞源认为,自己最大的优势在于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成绩。
图片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第八届“互联网+”国家级银奖,湖北省志愿服务大赛公益创业赛金奖……张丞源几年来收获了国家级、省级奖项20余项,还获得过蓝月亮专项奖学金、阳普医疗奖学金、武汉大学甲等奖学金、武汉大学优秀共青团员、武汉大学三好学生等多项荣誉。
图片
他2021年担任国家级大创项目《电子鼻在感染疾病中的应用研究》的负责人,参与“量子点-抗体检测”项目;2022年成为武大明星学生科研团队iGEM的核心成员;2023年更是成功申报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
同时,张丞源还是武汉大学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作为武汉大学青年讲师团成员,年度志愿时长超220小时。
“我想,自己能广泛参与这些项目,正是受益于强基计划。”张丞源说,学校为强基生设计了完备的培养计划,客观上降低了保研、考研、就业等方面的压力,让自己可以心无旁骛地去闯科研之路,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他说:“我本身就热爱生物,而我的面前是一条笔直的大路。”
图片
就像“烛光导师”陈宇教授对张丞源说的,本科学习就像编织一张网,更多的是做到广泛系统地学习,而研究生学习就是在网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几个点做深入研究。张丞源“转段”后,选择了细胞生物学作为研究方向,期待为人类健康作出自己的贡献。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