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聃射伤周王,带走了郑庄公成为“春秋五霸”的希望

繻葛之战,周王被射伤,带走了郑庄公成为“春秋五霸”的希望。郑庄公赢得了战斗,却输掉了郑国发展的未来,得不偿失。
郑庄公雄才大略,纵横四方,为何不能位列春秋五霸。与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相比,郑庄公有何不足。
图片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是东周历史的写照。春秋五霸,版本众多,齐桓公、晋文公都榜上有名,位列前二,其余随便排。
无论哪一个版本,都没郑庄公,即便他能力非强悍。有意思的是,孔子整理《春秋》,还把宋襄公列为五霸之一,就是不给郑庄公一个位置。
郑庄公,郑国第三代君王,雄才大略,绝非泛泛之辈。
周代实行分封制,郑国是“后起之秀”,到周宣王时才立国,这时已经是西周末年。
关中局势不稳,宗周随时不保,郑桓公便请求将封国迁往洛阳以东的荥阳,寻找一块安全的地方。
前771年,申国联手西戎,攻入镐京,郑桓公遇害。但是,儿子郑武公则成功护送平王东迁,取得了卿士身份,可以辅佐政务。
郑武公、郑庄公努力下,郑国实力不断增强。郑庄公继位,励精图治,将郑国推向极盛,诸侯都很畏惧郑国。
郑庄公准备二十余年,对内平定叔段之乱,对外则让卫国、蔡国、陈国、宋国屈服,以及与鲁国、齐国结交,是“远交近攻”的开创者。
后来,我们熟悉的“远交近攻”,都以为是范睢的杰作,实则是郑庄公原创。
郑国鼎盛时,对于不服从的诸侯国,郑庄公则打着周王室的旗帜,站在道义的制高点,率兵讨伐,维护礼乐。
卿士的身份,让郑庄公有了“奉天子命以讨不庭”的资格,成为充当诸侯国矛盾的调解员。如此,郑庄公威名显赫,诸侯都敬畏他,被誉为“小霸主”。
郑庄公很了不起,但后人评选春秋五霸,却没有他一席之地。难道,郑国没有称霸的本钱吗?
郑国不能争霸,郑庄公无缘春秋五霸,主要原因两点。
图片
首先,郑国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处于四战之地的中原,很难有发展空间。春秋时期,礼乐还是很有市场,并不流行兼并,没有“灭国”的习惯。如此,郑庄公多次击败周边国家,却无法获取土地,转化不成国力。
国家疆域不大,发展潜力自然就有限,即便曾经也发达。齐国、晋国、楚国、秦国,为何能够发展壮大,并称霸?与疆域辽阔有关,这些国家的活动空间很大。
和平时期,郑国地理位置优越,齐国、晋国、秦国、楚国等国家的商旅往来,都要经过郑国境内。如此,郑国可以征收商业税,得到一笔丰厚的收入。
春秋战国,斗争激烈,没有多少和平时期。如此,郑国位置就尴尬了,几个大国进行交战时,郑国往往成为战场,遭受破坏,这就没了发展的环境。
再则,郑庄公太过着急,过早与周王室闹翻,没了依托。都知道,郑国属于“后起之秀”,之所以能在春秋初年大显神威,让各路诸侯畏惧,就依托王室。
周公制礼作乐以来,周王是“天下共主”的观念很流行。此时,虽说周王室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也没多少诸侯去朝拜他,但周王的地位依然很高,没人敢轻易触犯。
周王室衰落,却有道义上的优势,郑国则实力强大。如此,郑庄公辅政,以王室的名义征战,调节诸侯纷争,以及出兵抵御北戎,就没人敢不听命。
周王虽说没实力,却很有用,有战略价值,但郑庄公不能很好使用。平日里,郑庄公与王室冲突,都可以理解,却不应该撕破脸皮,兵戎相见。
繻葛之战,郑庄公率兵迎战周、陈、蔡、卫联军,与周桓王掰手腕。交战中,郑国大将祝聃射中桓王肩膀,联军溃败。
祝聃的这一箭,坏了礼乐制度,周王权威一落千丈,从此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图片
此后,郑庄公不能再带着周王室旗帜作战,没了道义上的优势。再加上糟糕的地理位置,郑庄公没有称霸的资本,只能是小霸主了。
齐桓公为何能称霸,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他并未在战场上击败楚国。但是,齐桓公采纳管仲的策略,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以及齐国实力雄厚,其他诸侯不得不服,楚国也只好来会盟。
郑庄公能力很强,却缺乏管仲这类顶级谋士,没能正确处理与周王室关系,无缘春秋五霸。如果有管仲辅佐,郑庄公的成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