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新药,获批中国上市!丨科创要闻

图片
1月9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卫材(Eisai)新药仑卡奈单抗注射液(商品名:乐意保/Leqembi)上市,用于治疗由阿尔茨海默病(AD)引起的轻度认知障碍和AD轻度痴呆。
仑卡奈单抗是一种人源化抗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Aβ)单克隆抗体,由日本卫材和美国渤健(Biogen)共同开发,是首款靶向AD基础病理进程并显示临床获益的新药,2023年7月在美国获得完全批准,2023年9月在日本获得批准,中国是第三个批准其上市的国家。
本次在中国获批主要基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大型III期研究Clarity AD,结果显示Lecanemab在早期AD中减少了淀粉样蛋白的标志物,并且在18个月时与安慰剂相比有效缓解疾病进展27%,60%更早期患者实现病程逆转,维持更久的独立生活时间。
AD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痴呆,即记忆、推理和社交功能的进行性损害,最终导致患者完全丧失学习记忆能力。由于AD发病机制复杂且临床试验审核程序严苛,AD新药研发被称为药物研发“死亡谷”,但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持续推动着全球医药企业加入研发。
除了仑卡奈单抗,礼来的Donanemab也是AD领域进展较快的药物之一,已分别在2023年8月、10月向美国FDA、中国NMPA提交上市申请;Remternetug是礼来开发的另一款AD药物,为下一代N3pG淀粉样蛋白抗体,2023年1月在中国获批临床试验,同年4月获中国NMP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
2023年10月,绿叶制药新药利斯的明透皮贴剂(2次/W)获中国药监局(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症状。(科创要闻2023年No.41)
中国药企有不少针对AD的在研管线取得阶段性进展。通化金马在2023年9月宣布旗下1.1类新药琥珀八氢氨吖啶片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揭盲和主要数据的统计分析,达到主要终点;先声药业的SIM0801是2021年6月从德国生物制药公司Vivoryon引进的一种靶向谷氨酰胺酰基环化酶(QPCT)口服小分子抑制剂,目前治疗早期AD的全球临床研发已处于Ⅱ期阶段;康缘药业的化学创新药氟诺哌齐片在2022年报披露已处于Ⅱ期临床阶段;2023年3月,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抗Aβ单克隆抗体SHR-1707注射液用于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Ib期临床试验完成了首例患者入组及给药。
尽管AD新药研发“道阻且长”,有退出,也不断有新人进场,为了守护记忆和亲情,药物研发从未停止。
新产品、新技术
01 OpenAI推出GPT商店
1月10日,OpenAI推出在线商店GPT Store,面向 ChatGPT Plus、开发团队和企业用户,提供为各种任务创建的ChatGPT的自定义版本,例如可以教孩子数学的聊天机器人,以及编程导师、读书指南等。这源自两个月前,OpenAI在2023年11月举办的首届开发者大会上推出的GPTs,用户可以自定义构建GPT,目前已超300万个。
OpenAI将在2024年第一季度提供有关创建者收入标准的详细信息。作为第一步,美国创建者将根据用户对其GPT的参与程度获得收入。
• 点评:GPT Store开张营业,类似智能手机的应用商店,颇有苹果手机应用商店App Store的势头。它于构建者是一次掘金机会,对用户来说,也将更便捷地获得适用性更高的AI。(推荐人:张进)
02 中国电信开源星辰语义大模型-7B
1月10日,中国电信宣布将星辰AI大模型通过Github、Gitee及Huggingface平台面向全社会开源,公开其底层代码、算法逻辑及其预制的各种基础大模型、开发模块、训练工具等核心产品能力。用户既可以直接调用大模型,也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对大模型进行微调或个性化设置,或者加载自己的知识库或数据,从而调整出更符合自身业务需求、更加个性化的理想结果。
星辰系列大模型由中国电信自主研发,具备语义、语音、视觉及多模态大模型的完备基础框架。
• 点评:面对市场竞争,开源软件的免费使用不仅是有力的获客手段,低成本试错也有助于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落地,最关键的是,语义大模型涉及许多技术问题,通过开放技术,能够依靠社区力量共同解决。(推荐人:罗仙仙)
03 无液氦极低温制冷新突破
1月10日,《自然》(Nature)刊发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研究团队合作论文Giant magnetocaloric effect in spin supersolid candidate Na2BaCo(PO4)2,研究人员实现了无液氦情况下极低温制冷基础研究的重要突破——在一种钴基三角晶格量子磁性材料中,首次发现了名为“自旋超固态”的新奇物质状态,并得到其存在的实验证据;随后利用该材料,通过绝热去磁获得了94毫开(零下273.056摄氏度)的极低温,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并命名该效应为“自旋超固态巨磁卡效应”。
• 点评:极低温制冷技术在深空探测、材料科学、量子计算、大科学装置建设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目前主要利用液氦来实现。这次基础研究的突破是在实际固体材料中首次给出超固态存在的实验证据,有望为极低温制冷难题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推荐人:罗仙仙)
04 来自胎儿组织的大脑类器官
1月8日,《细胞》(Cell)刊发荷兰马克西玛公主儿童肿瘤中心(Princess Máxima Center for Pediatric Oncology)、荷兰乌得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等研究机构团队合作论文Human fetal brain self-organizes into long-term expanding organoids ,该研究从健康人类胎儿大脑组织开发出了体外自组织的大脑类器官——FeBO(fetal brain organoids)。这些大脑类器官约一粒米大小,其组织的三维结构非常复杂,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脑细胞。
图片
▲ 人胎儿脑类器官 (FeBO)。图片来源:cell
研究团队发现,人胎儿脑组织来源的大脑类器官保留了它们来源的特定大脑区域的各种特征;同时,这些组织来源的大脑类器官在培养皿中持续生长了超过六个月,并可复制——能够从一个组织样本中生长出许多类似的类器官。
• 点评:近些年类器官领域研究成果不断,许多新型类器官和更复杂的类器官不断涌现,使得科学家们可在实验室中模拟各个器官的功能,为新药研发、精准治疗、再生医学等领域带来了更强大的工具。上述研究的大脑类器官是大脑类器官领域的重要补充,开辟了一种研究大脑发育的全新方式。(推荐人:罗仙仙)
收购并购
05 英特尔收购Silicon Mobility SAS
1月9日,英特尔宣布收购电动汽车软件公司Silicon Mobility SAS。Silicon Mobility在2015年创立,总部位于法国,是一家无晶圆厂芯片和软件公司,聚焦智能电动汽车能源管理的SoC。
在CES 2024展会上,英特尔宣布将其“AI Everywhere”战略推进至汽车市场,除了收购 Silicon Mobility SAS,还推出了一系列AI增强型的软件定义汽车系统芯片(SDV SoC),并宣布与吉利旗下极氪汽车达成合作。
• 点评:英特尔布局智能汽车市场早有迹可循,2017年就以153亿美元收购以色列自动驾驶芯片研发公司Mobileye。曾经错失手机市场的英特尔,能在汽车市场扳回一局吗?(推荐人:唐家乐)
06 GSK收购Aiolos Bio
1月9日,GSK宣布收购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和英国伦敦的生物制药公司Aiolos Bio,将支付后者10亿美元(约72亿元人民币)的预付款和高达4亿美元(约29亿元人民币)的成功监管里程碑付款。通过收购,GSK将获得Aiolos的候选药物AIO-001(SHR-1905),该药即将进入用于治疗成年哮喘患者的2期临床。
AIO-001是一种潜在“best-in-class”的长效抗TSLP单克隆抗体,也是Aiolos Bio的唯一管线,它并非Aiolos Bio自研,而是在2023年8月引进自恒瑞医药,需向恒瑞支付首付款2500万美元(约1.79亿元人民币)、后续研发及销售里程碑款项不超过10.25亿美元(约73亿元人民币),以及实际年净销售额两位数比例的销售提成。
• 点评:Aiolos Bio从引进AIO-001到被收购仅隔了5个月,这一戏剧性的商业动作,对恒瑞医药和每家创新药企都是一个提醒,对自身管线价值的准确认识和信心都十分重要。(推荐人:罗仙仙)
07 强生20亿美元收购Ambrx
1月8日,强生(JNJ.N)宣布将以每股28美元现金收购美国生物科技公司Ambrx(AMAM.O)所有的流通股,总股本价值约为20亿美元(约为143亿元人民币)。该交易预计将于2024年上半年完成,目前尚需监管批准。当天,Ambrx股价上涨101.54%。
Ambrx于2003年从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分拆出来,目前的核心管线包括分别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与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ARX517与ARX788。ARX517,其针对转移性去势耐受性癌症前列腺癌(mCRPC)的专有PSMA ADC;ARX788,其专有的HER2 ADC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用于转移性HER2+乳腺癌。
• 点评:ADC是近两年的大热点,2023年就辉瑞以约4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Seagen、艾伯维以101亿美元收购ImmunoGen,均在抢购ADC。此次收购,强生扩充ADC管线,但在漫长的研发和激烈的竞争下,产品组合或技术的成功仍是未知数。(推荐人:罗仙仙)
08 波士顿科学收购Axonics
1月8日,波士顿科学(BSX.N)宣布以每股71美元收购美国医疗技术公司Axonics(AXNX.O),股权价值约为37亿美元(约265亿元人民币);该交易预计2024年上半年完成,目前尚需监管批准,交易完成后Axonics将成为波士顿科学的全资子公司。
Axonics在2012年成立,主要致力于开发和出售用以治疗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的新型产品,目前主要产品包括为患有膀胱过度活动症或大便失禁的患者提供长效临床治疗的SNM(骶神经调控)系统,以及帮助患有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女性缓解症状的尿道填充水凝胶Bulkamid。据其未经审计财报,2023年总净收入预计同比增长34%为3.66亿美元(约26亿元人民币)。
• 点评:骶神经调控是利用介入手段将一种短脉冲的温和刺激电流,连续施加于特定的骶神经,进而影响与调节膀胱、尿道括约肌及盆底等骶神经支配的效应器官的行为,起到“神经调控”的作用。作为全球领先的跨国医械企业,波士顿科学一直以来都在持续实施企业并购战略,2023年9月曾以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2亿元)收购Relievant Medsystems扩充神经调控治疗慢性疼痛产品,通过此次收购进入骶骨神经调控市场。(推荐人:罗仙仙)
南方周末研究员 罗仙仙
责编 黄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