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调查 | 不敢修、不会修,新能源车售后短板怎么补?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入快车道,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31.6%。此外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目前比较活跃的有三十多个。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售后服务体系的问题日渐凸显。不少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吐槽,买车容易修车难。长江云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品牌售后中心:等待维修时间长
李先生于2022年花费19万元购入一台纯电欧拉好猫GT木兰版,使用期间,出现三次轻微擦碰事故。欧拉品牌武汉某经销商告知李先生,由于事故定损部分所需配件厂家并没有库存,修好交付大概需要两周时间。且维修期间,经销商无法提供代步车。迫于无奈,李先生只好将车辆先进行保险定损,再一边等待配件生产到货一边将破损的车辆继续投入日常代步使用。
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厂的李先生,尽管在各类汽车维修售后方面已经有超过12年的从业经验,但李先生并没有信心修好自己这台欧拉猫。原因是,自己的修理厂没有拿到欧拉品牌的售后服务授权,根本不知道先从哪里下手去修。“新能源是高压电驱动,需要专检电脑,基本都从220伏起做全车检测,可能一个插头没有拔对,连门都开不了,整个就瘫痪了”,李先生认为,没有经过新能源品牌专业的培训授权,社会上的综合修理厂根本修不了新能源车。
而更让李先生感到闹心的是,根据欧拉猫产品交付手册规定,车辆质保期内不在品牌指定维修站售后,意味着脱保。“新能源车脱保,比燃油车风险大多了。都是高压电,车辆一旦脱保意味着安全没有保障,车就不敢开了。”
社会汽修厂:缺授权培训缺专业器材 维修无从下手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大,也让社会性综合修理厂在新能源售后商机方面动了心。
李先生于一年前经过系统培训,拿到了特斯拉品牌的售后钣金授权。这也是他接手的第一家新能源品牌售后服务授权合作。有了品牌授权后,该修理厂平均每月接待约300个特斯拉车主,占接待总量的三成。“尽管拿到了特斯拉的授权,车子的很多问题,我们实际上依然搞不定,还是需要特斯拉售后工程师远程指导。甚至最后还要返厂。”李先生指着正在该修理厂维修的Model X说,悬架塌了。车主拖过来两天了,经验老到的大师傅都没找到问题,没法下手,正在联系品牌拖回特斯拉服务中心。
图片
Model X塌陷的悬架让李先生的修理厂束手无策
位于武汉市京汉大道的精工亿隆名车维修中心,是这条路上规模最大、最资深的一家修理厂。负责人胡智龙坦言,该店没有拿到任何一家新能源品牌的授权,没办法接待新能源车。“没有品牌专业的授权培训,安全性根本没办法得到保障。你看得懂电路图,不代表你能修新能源车。看起来都是同样一根电线,但是它的电阻不一样,就可能会修出事故。”
胡智龙称,一个新能源品牌专检电脑少则需要五六千,多则上万。当下新车市场的新能源品牌太多了,有名有姓的七十多个,比较活跃的有三十多个,社会性的修理厂根本承受不起一次性购入多个新能源品牌专检电脑的费用成本。“油车都是机械件,容错性高,即便一个螺丝没有那么精确,起码不影响安全使用。但修新能源车,即便有专检电脑,人力也要投入品牌售后长期培训。”胡先生认为,大修理厂也不愿投入这个成本。
品牌“下架” 新能源汽车
售后面临“三不管”?
没品牌授权意味着没有维修资质,新能源在高速发展,但社会修理厂显然接不住这一波泼天富贵。然而更难的是,已经退网的新能源品牌让车主不得不面临裸奔。
“车辆黑屏,社会修理厂说修不了,品牌经销商不接待。也不甘心报废,就只能盲开。”威马W6车主刘先生向长江云新闻记者反映,前两年购买了一辆纯电“威马汽车”,没想到,2023年10月,该品牌申请破产重整,此后汽车售后缺位。“买车容易修车难呀,这厂家破产,以后我这车维修就太麻烦了。”
威马汽车的情况并非个例。2023年5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汽车投诉情况专题报告》显示,车企倒闭退市,消费者车辆售后无保障问题频发。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一些新能源汽车厂家由于经营不善面临退市,相关车辆的定期保养、售后维修以及原厂零配件服务等难以继续提供,导致车辆使用安全堪忧。
新能源车售后权益如何保障?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经销商。武汉市比亚迪某经销商售后经理金先生称:“品牌经销商并不会接待非本品牌的用户。厂家要是垮了,用户确实会面临三不管。因为没有品牌相关数据,其他售后根本修不了,这个谁也没办法。”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 售后服务如何更到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双超900万。在武汉,来自保险公司提供的新能源保险上牌数据显示,2023年武汉新能源汽车上牌量接近27万辆。
2023年1月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电动乘用车售后服务规范》正式实施。业内人士认为,作为我国首个新能源车售后服务规范,该标准的出台,将有效规范新能源车企售后服务行为,提升售后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中国质量报刊社汽车产品特聘技术专家万春雷表示,当下新能源汽车上下游都呈现一团火热的现象。但新能源要想实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需要全行业重视新能源售后服务带给消费者的长线体验与看得见的价值。由于新能源售后服务的容错性低、品牌限制的动作多,目前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并没有进行充分的竞争。各家管各家,品牌卖方话语权独大。这并不利于买卖双方增加信任。而只有全行业通力合作一起把售后服务做好,新能源的上游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新能源汽车要的不是“一时爽”,而是“全方位可靠”。
他表示,当下新能源车售后服务普遍依赖品牌方指定渠道,社会修理厂还无法进入这片市场参与竞争,这种现象短期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但随着新能源车市场保有量的增加,建议新能源品牌车商拓展更多服务渠道,首先从网络覆盖上提升用户用车体验。其次建议新能源品牌车商在车辆覆盖件上给予社会修理厂更多授权认可,让车辆维修方便的同时不会“轻易”脱保。同时建议具备新能源检测能力的维修平台接手部分已退网新能源品牌用户的售后服务,让这部分消费者不再“裸奔”,找到依靠。
图片
(长江云新闻记者 吴艳 常喆 刘蕊俊 美编 蒋艳 梁意 视频 陶多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