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河路成排骨年糕一条街,繁花热会持续多久?

“正宗上海排骨年糕,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如今走在黄河路上,随处能听到这样的喇叭叫卖。
电视剧《繁花》的爆红带火了黄河路,也带火了汪小姐的排骨年糕。一夜之间,各种排骨年糕摊位如雨后春笋一般支了起来。
落寞已久的黄河路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排骨年糕正是“繁花效应”的缩影。
从苔圣园到牯岭路这短短两百米,开了至少五家排骨年糕,大部分是新搭起的摊位。
为了招揽客人,老板们动足脑筋,柜台上贴着名台词“从此以后排骨是排骨,年糕是年糕”,标着“汪小姐最爱”,打打擦边球。
顶顶“豁得出”的一位老板,直接在店门口贴上大幅《繁花》海报,自己戴上“宝总”面具炸排骨,满满喜剧感。
他们之间保持着默契,价格统一20元一份,一块猪排三条年糕。做法大同小异,不似“鲜得来”汆年糕的软糯做法,年糕油炸更符合年轻人口味。
周末生意好的时候,每家一天能卖几百份。虽然上周剧组刚严正声明,禁止未授权商家滥用剧集元素营销推广,仍没能挡住排骨年糕们的使劲吆喝。
整条路到处都是“我在黄河路等你”的假路牌,至真园的原型苔圣园桌头爆满,甚至成了第二个武康大楼,脚下十字路口挤满拍照打卡的人群。
为了维持交通秩序,马路边拉起了围栏,原本没红绿灯的路口还特地拉来了一个非常复古的临时信号灯,然后这个信号灯本身又成了路人的打卡对象。
苔圣园对过是国际饭店西饼屋,买蝴蝶酥的队伍能排到南京西路上打个弯,等两三小时不算稀奇。
住在黄河路上的上海老爷叔们,夹着烟冷冷地看着这一切。 媒体网红们涌上来采访,问觉得《繁花》怎么样,他们总归眉头一皱手一摇:“戏拍拍,伐真实额”。
原住民们更想就此地的居住环境吐苦水,“多少年了还一家几口人挤在10平方里,路面上那么多游客,弄堂里现在还要倒马桶侬想得到伐?” 
虽然剧集播完了,但这股“繁花热”目测还会在上海余温一阵。无论是游客、餐厅老板还是附近居民,谁都讲不清黄河路还能火多久,能做的只有抓住现在。
你去黄河路打卡了吗?来留言聊聊你的感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