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拆解伊朗反舰导弹,现中国血统技术,并非打航母的主力弹种?

关于美国“海豹突击队”成功拦截1艘驶向也门的船只,并缴获大量伊朗制造的导弹零部件一事,不少人关注的点在于2名倒霉的“海豹突击队”特种兵坠海失踪。从环球网的相关报道来看,在经过持续约1周的搜索后,美军最终宣布2名特种兵已死亡,搜索行动终止。好吧,以2名特种兵的性命为代价,缴获了部分反舰导弹零部件,不知道美政府和军方会不会觉得有点不值。抛开这2个不走运的人不谈,仔细观察美军公开的导弹零部件照片,我们或许可以获得不少有价值的信息。不出意外的话,这可谓是“努尔”导弹内部结构的首次曝光。
图片
美军公开了缴获的导弹零部件
不难发现,这是由伊朗制造的“努尔”型反舰巡航导弹,是一种射程可达300公里以上的高亚音速导弹,仿制自中国C-802外贸型反舰导弹。“努尔”的弹头带有穿甲结构,是一款半穿甲式反舰导弹。导弹战斗部表面均匀分布着多个圆形小坑,这是自锻破片药型罩,会在战斗部爆炸后形成破片和弹丸,增加对舰内设备和人员的杀伤效果。而战斗部顶端则有4个明显凸起的尖锐装置,这个尖锐装置名为“防跳爪”,当导弹以较大的倾斜角度命中舰体时,防跳爪可防止弹头从舰体表面“滑”走,确保战斗部穿透敌舰并在内部爆炸。
图片
“努尔”反舰导弹的战斗部
整体看来,“努尔”的结构、尤其是最重要的战斗部,较为“忠实”地还原了中国C-802外贸型反舰导弹,说明伊方已吃透该型导弹的所有技术,可无障碍地做到逆向仿制。当然,考虑到C-802乃是中国于上世纪70年代投入研发的产品,伊朗更是在约30年前就开始着手仿制,故该弹只能说是中国反舰导弹家族中的“三流水平产品”,早已不是什么先进装备。但就是这样一款老装备,却依然在狭窄的红海水域给美军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即便美军动用多艘“宙斯盾”舰加以拦截,仍有不少过路船只被也门胡塞武装发射的“努尔”击伤,显然说明身为“努尔”原型的C-802依旧不容小觑。
图片
“努尔”还原了C-802导弹的战斗部
事实上,不仅是C-802的整体性能仅为中国反舰导弹家族中的“三流水平”,其战斗部构型也说明了一点,即该弹不是为针对性极强的反航母作战所准备的。相比起C-802所使用的半穿甲爆破战斗部,解放军自用的反航母主力弹种,多采用聚能爆破战斗部、半穿甲多P装药战斗部,以及杀伤爆破战斗部
图片
“鹰击-18”亚超结合反舰导弹
这其中,搭载杀伤爆破战斗部的反舰导弹多为反辐射型,会携带大量预制或半预制破片,通过战斗部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和高速破片打击舰体表面,破坏暴露在外的雷达等重要设备。而聚能爆破战斗部和半穿甲多P装药战斗部,则多由飞行速度快的超音速反舰导弹使用,如“鹰击-12”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和“鹰击-18”亚超结合反舰导弹。这两种战斗部的外层包裹有软钢或铜制药型罩,会在爆炸瞬间形成高速射流和弹丸,再加上导弹在飞行末段的超音速冲刺动能,故尤其适合穿透装甲厚重的航母舰体
图片
“鹰击-91”空射型反辐射反舰导弹
所以说,这些才是解放军主力反航母巡航导弹会用的技术。而这些还没上场,光是不适合打航母的“三流外贸型产品的国外仿制版”,就已经让美国海军应接不暇,乃至出现了多次拦截遗漏。想象一下,如果伊朗能实现对中国外贸型超音速反舰导弹的逆向仿制,并将相关产品提供给胡塞武装,那美国海军的反导拦截压力又会上升几个量级呢?美军航母还能像现在这样高枕无忧吗?相信所有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