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元帅谢苗·布琼尼:“暮年依旧在马背上挥舞马刀”

参考消息网1月23日报道 1973年10月26日,谢苗·布琼尼元帅与世长辞,他是苏联最早获得元帅军衔的五位将领中最高寿的,享年91岁。据俄罗斯连塔网报道,在漫长的一生中,布琼尼经历了多场战争,骁勇善战,曾在日俄战争中痛击日本人,在一战中跟德国人和土耳其人交战,国内战争中与白军搏斗,但在二战中表现乏善可陈。他蓄着漂亮的大胡子,头戴今日仍受全球时尚圈追捧的“布琼尼帽”,脾气刚烈。除斯大林外,其他人都领教过他的犟脾气。他在1918年便成为斯大林最忠实的战友,但从不过多插手政治,心无旁骛地训练自己的骑兵,因而得以逃脱大清洗、颐养天年。这位苏联早期的军事统帅有着怎样的一生呢?
“了不起的骑兵”
布琼尼从小就痴迷马匹,他是团里最优秀的骑手,所以被举荐进入圣彼得堡的骑兵学校士官班。毕业后,来自顿河流域的他梦想着进入马场工作,但命运不允许他如此虚掷岁月。一战爆发了,作为中士的他在乌拉加伊中尉的率领下驰骋沙场。内战期间,昔日的上司加入白军,成了他的对头。
1918年4月,年满35岁的布琼尼胸前挂满了所有四枚“圣乔治十字”勋章,对他这种低军衔者来说,这绝对是对其个人无畏精神的褒奖。他后来组建起一支骑兵部队,投入跟他出身相同,但组织才能出众、对骑兵作战技能熟稔于心的杜缅科麾下。
二人携手创建了第一骑兵军。历史学家切列明强调:“内战期间,骑兵是任何军队中最为活跃的作战力量。最初,无论白军还是红军,都没有强大的飞机和坦克库。大家都着力发展骑兵。”
连白军都对布琼尼赞不绝口。白军顿河部队司令克利切夫斯基将军称布琼尼和他的老师杜缅科为“了不起的自学成才者”,认为两人不只深谙骑兵战的本质与心理,还能创造性地对战术作出重大改变。
克利切夫斯基后来失宠于白军统帅弗兰格尔,只能流亡国外。他在君士坦丁堡撰写的回忆录中提到:“布琼尼他们从来不担心手下的骑兵先头部队在进攻时会失败。相反,他们总是从这些失败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公正地说,其部队总是士气高涨。人们昂扬又开心,良马吃饱又精神。布琼尼善于将骑兵与步兵精妙结合,利用步兵作盾牌,让需要休息的马匹有一定的缓冲时间。”他承认,布琼尼的部队秩序井然、纪律严明。
最终,布琼尼不辱使命,他的第一骑兵军在摧毁白军部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俄罗斯科学院社会科学信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明茨说,红军骑兵是俄内战的主要象征之一,因为当时的战争是一场机动战,前线支离破碎,侧翼完全暴露。他指出:“内战是大规模使用骑兵部队的最后一场战役。二战时的很多将领都是从骑兵部队中成长起来的。”
坚定支持斯大林
内战结束后,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成为斯大林坚定的支持者,帮助后者赢得了察里津保卫战的胜利,进而成为列宁的接班人。
伏罗希洛夫在1925年出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直至1940年。布琼尼则继续从事老本行,在全国各地发展骑兵部队。1935年,苏联首次授予五位将领元帅军衔,两人都在其中,另三位是图哈切夫斯基、叶戈罗夫、布柳赫尔。
1927年2月9日,布琼尼向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递交报告,承诺近年内将苏联的骑兵人数提升至5.2万人。
他在报告中写道:“完善骑兵战术的理念已深入骨髓。过去的英雄传统是教育的根基,依旧坚不可摧。”
布琼尼是出了名的任性,很少考虑除斯大林以外的人的想法。在会见劳动者时,他从来都直抒胸臆。1932年6月,乌克兰文尼察的州委书记阿列克谢耶夫向乌共中央书记科肖尔抱怨布琼尼在当地视察时的表现。布琼尼跟农民们聊天,将粮食不足归咎于当地领导人。
他告诉大家:“如果今年给你们下达了产粮计划,你们已经完成,而后他们又要再加计划,那么你们就拿起镰刀,去驱赶这些集体农庄的干部们。”
而在另一个村,他更是威胁要枪毙过度增收农业税的委员会成员。到下一村,他质问集体农庄主席:“为什么农民们还没有把你杀死?”主席问:“为什么要杀我?”布琼尼回答道:“因为你拿走了粮食,让人们忍饥挨饿。”
后来,阿列克谢耶夫和科肖尔都在大清洗中被枪毙。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很多军事将领被枪毙,而协助斯大林取得察里津保卫战胜利的将军们被宣传成民族英雄。1938年,苏联盛大庆祝了工农红军建军20周年。布琼尼四处出席庆典,包括很多骑兵部队完全没有参与过的场合,原因是将领被清洗得太多,找不到人了。感觉似乎是他凭一己之力,率领红军取得了内战胜利。
明茨写道:“第一骑兵军跟斯大林的名字紧密捆绑,相应的,布琼尼作为高级将领,也就成了被浓墨重彩渲染的宣传对象,甚至出现了一些神话般的情节。”
布琼尼对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红军中的大清洗持支持态度,也是苏联最高法院特设法庭的成员,审判了以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为首的一批高级将领。斯大林是用一批军人来给另一批军人定罪,但后来很多审判者也沦为枪下的冤魂,只有个别人侥幸逃脱一死,如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法院院长乌尔里希以及布琼尼本人。
与巴贝尔论战
布琼尼与著名小说《骑兵军》的作者巴贝尔之间的冲突广为人知。巴贝尔曾在第一骑兵军当过军事记者,有写日记的习惯,他在文中既生动描写了哥萨克的骁勇,也提到布琼尼手下外出抢劫,残忍对待波兰人。
这些战地日记串起了《骑兵军》一书,成为巴贝尔蜚声文坛的敲门砖,但也招致很多批评,最严厉的来自布琼尼,他指控巴贝尔是诽谤者,千方百计抹黑第一骑兵军的声誉。
1924年,《十月》杂志发表了布琼尼猛烈抨击《骑兵军》的署名文章。用词相当粗俗,诸如“病态的虐待狂”“精神变态”等,引起强烈反响,也滋生很多传闻。有人说,布琼尼在某次招待会上邂逅了巴贝尔,他拔出马刀,围着桌子追赶作家。还有一次,他威胁要用马鞭抽打巴贝尔。他的老友伏罗希洛夫元帅也认为《骑兵军》是“不可接受的”。
当时,高尔基坚定地站在巴贝尔一方,亲自出面为作家化解所有攻击,甚至当着布琼尼的面为巴贝尔说公道话,大谈作品的优点。他写信给斯大林,称巴贝尔为“我国的作家中最聪明的那一位”。
后来,布琼尼又在《真理报》上发表了批评《骑兵军》的信,第二封也写好了,但在读完第一封信后,斯大林不得不亲自出面,请求他不要将信公之于众。斯大林解释说,高尔基已经生病了,新的论战可能会令其健康更为恶化,何况将冲突公开化会对苏联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1936年夏,高尔基去世,巴贝尔失去了最具影响力的庇护者,出版社不再发表他的小说,他在文坛也遭到排斥。1939年5月15日,他被逮捕,1940年初被处决。
其实,布琼尼本人也差一点沦为清洗对象。据说,当执行逮捕任务的内务人民委员会工作人员逼近他的住所时,他给斯大林打电话,并在窗台上架了一顶机枪,威胁说一旦对方要硬攻他就会还击,他的暴怒与气势逼退了那些人。后来,他的儿子米哈伊尔和女儿尼娜均否认了此事,但他们当时都还未出生。历史学家切列明还原了当时的真相:“布琼尼的确坐到了机枪前,决定打完人生最后一仗。但战斗没有打响。逮捕令发错了。当时他喝了很多酒,所以丝毫不感到害怕。他家里的确是有机枪的。”
失去发挥的舞台
二战前夕,布琼尼已身居高位。朱可夫元帅回忆说:“当时,我们所有人,除了布琼尼和其他保守的骑兵将领之外,大家都认为,在部队拥有充足的空军、装甲坦克、炮兵和自动化射击武器的情况下,骑兵将蒙受惨重的伤亡。更何况我们的敌人几乎都没有骑兵部队了。”
当然,布琼尼丰富的作战经验仍被视为财富,至少苏共中央政治局在1941年6月21日的命令中,仍派他担任第二防线军队司令。战争伊始,他负责指挥乌克兰西南部的军队,他认为德国人势如破竹,基辅是守不住的,斯大林一气之下将他解职,让铁木辛哥元帅取代他。但实践证明他是正确的。
1941年9月,他开始指挥预备队方面军,在莫斯科保卫战初期,他的部队蒙受了重大损失。历史学家明茨写道:“直至二战前以及二战期间,红军中的骑兵部队都相当多。但在30年代,苏联骑兵已被当作骑步兵使用,不是为了在马上挥刀舞棍杀敌而训练,而是为了在步兵队伍里开枪射击。没错,骑步兵能迅速从一处战场转移至另一处,不管路况多恶劣。然而,这已经不是内战中的那支骑兵了。布琼尼失去了自己原有的舞台。”
1942年4月21日,他被任命为北高加索军队司令。红军在刻赤保卫战中惨败,他跟后来成为克格勃主席的时任内务部副部长谢罗夫爆发严重冲突。他在电话里对谢罗夫骂了一大通脏话,愤而扔掉话筒。谢罗夫则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对布琼尼的指挥才能提出严重质疑,毫不留情地称他为“白痴”和“傻瓜”。
布琼尼在二战中的表现乏善可陈。德国人不仅打进了克里米亚半岛,还长驱直入,经过克拉斯诺达尔、新罗西斯克打到了黑海沿岸,直逼苏呼米。据谢罗夫说,贝利亚了解情况后,给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发去电报,罗列了布琼尼在指挥上的很多“匪夷所思”之处,认为他没有能力继续指挥军队。他被召回莫斯科,出任副防长。1943年1月,他成了红军骑兵司令,但不再积极参与前方战事。
战后,每逢过节,他都能获得很多奖励:三度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胸前挂满了列宁勋章,成为获荣誉最多的苏联元帅。历史学家切列明说,幸好没有胜利勋章,正是因为他犯下很多错误,德军才打到了斯大林格勒,他成为最大的阻力,“这是个吹捧过度的人物”。
苏联大多数元帅的家中都装有窃听装置,1954年,由于在家宴上喝多了,他对赫鲁晓夫出言不逊,遂被解除军职并退役。晚年,他一直担任闲职,为重要活动站台。
历史学家明茨如此评价他的一生:“布琼尼令人唏嘘,他是天生的骑兵,却生在骑兵式微之时。国内战争是他人生的最高光时刻。直至暮年,他仍不肯下马,依旧在马背上挥舞着自己的马刀。”(编译/童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