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311

评论

528

960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哈尔滨和深圳,狠狠地戳了香港的肺管子

AI划重点 · 全文约1887字,阅读需6分钟

1.哈尔滨凭借打造“东北大暖男”的反差人设,吸引众多游客,元旦假期实现60多亿旅游营收。

2.其他省份如广西、河南、四川、山东等文旅局纷纷联动,宣传自家特产和游学团交换等活动,共享旅游红利。

3.然而,香港在元旦期间的旅游业仅恢复到2017年、2018年平均数的55%,许多商店和餐馆因缺少顾客而关门。

4.香港居民为节省生活开支,纷纷前往深圳购物,导致深圳山姆超市等货架被搬空。

5.专家建议香港扩大自由行城市白名单,恢复原来的“一签多行”,并扩大到大湾区其他8个城市。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从元旦开始,各地文旅局就如同吃了兴奋剂一般,疯狂营销。


最开始掀起这波风潮的,是哈尔滨。


凭借打造“东北大暖男”的反差人设,把南方小土豆们宠得是五迷三道,前仆后继地扎堆儿涌向哈尔滨。


一个元旦假期,整出60多亿的旅游营收,放眼整个东三省也有十好几年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了。


就在大家以为,这又是一场昙花一现式的网红营销时,事情的发展有点出乎意料。


各省竟然联动起来了——


“广西小砂糖橘”、“河南小豫米”、“四川小熊猫”、“山东小葱白”,各省的文旅局们集体出动,在向哈尔滨示好的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宣传自家的招牌。


比如什么特产互赠啊,或者是游学团交换啦……


总之是花样百出,每个省市都在这场狂欢中吃到了红利。


当然,一个地方除外。


香港。


城市之间的悲喜并不相通,此时此刻的香港只觉得吵闹。


虽然元旦期间,香港的旅游业也结结实实地吃了顿饺子。但是消费层面的数据则完全不够看:


据香港官方统计,2023年全年访港旅客为3400万人次,只恢复到2017年、2018年平均数的55%左右,香港很多商店、餐馆因为缺少顾客而关门,商铺租金价格显著下降。


酒店业更是哀鸿遍野:2023年,全港平均每天有1.7万个酒店房间空置。


这样的成绩单拿出来,香港只觉得窒息。


曾几何时,“去香港购物”是内地家庭非常时髦的一种旅游方式。香港的国际大牌便宜保真,跑一趟多买几样,省出来的钱可能就把旅游经费给覆盖了。


最疯狂的时候,甚至有大批自由工作者就靠着“从香港带货”来发家致富。

图片

如果仅仅只是“内地人不来了”,还好。


现在香港遇到的问题更糟糕,不仅内地人不来,本地人还忙着往内地跑。


据深圳边检统计,2023年深圳各口岸一共验放了1.64亿人次,其中接近70%是香港居民出入口岸。


香港人跑内地干嘛呢?


肯定不单单是为了打孩子方便,能让精明的香港人放下偏见大举北上,那肯定是有利可图。


这个所谓的“利”,就是“买便宜东西”。


这两天,香港某旅行社推出了针对本地居民的旅游专线——

“深圳山姆一日游”

图片

山姆不是个景点,而是个超市。


香港人为了买上物美价廉的便宜货,究竟能有多疯狂呢?


据深圳的网友透露,他们本地人在没有十万火急的事情,尽量不往山姆跑,因为根本挤不进去。


从糕点奶茶,到牙膏牙刷,香港游客几乎搬空了深圳山姆的所有货架。


有媒体报道,“平均每一个内地居民赴港,就有三个港人北上,在港珠澳大桥上,都是山姆的运送车。”


无独有偶,更早些时候,开市客(Costco美国连锁超市品牌)华南首店在深圳龙华区开业当天,就创下了两项第一——会员开卡数量超14万人居全球第一,开业当日销售额全国第一。


所有开卡人士中,香港居民占比超过了10%!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深圳扫货的身影里,也不乏出现一些明星的身影,比如,佘诗曼、陈豪等。


不得不说,在性价比面前,众生平等。


毕竟,香港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省一点是一点。

图片


与居民们的高涨情绪不同,香港政府部门现在是有苦说不出。


外地人不来,自己人还往外跑,在这种双重打击下,香港的零售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打价格战,香港注定是打不过内地的,而是受汇率影响,现在去香港买东西的性价比已经极低了。


未来与内地形成长时间的贸易逆差,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香港只能从政策面上下手:


扩大自由行城市白名单。

香港民建联的建议是,恢复原来的“一签多行”,并扩大到大湾区其他8个城市,也就是:广州、东莞、佛山、珠海、惠州、中山、肇庆、江门。


可以通过个人游方式来香港的城市,目前只有49个(下图),还远远不够。


要把所有有航班到港,有高铁直达九龙的城市全部纳入进来。

图片

这些建议呢,肯定有用。


但是,我个人认为,政策上的纸面条文并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城市营销,需要扬长避短。


香港要搞明白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自己的短板又是什么。在营销自己优势的同时,尽可能地补齐自己的短板。


先来说说短板。


我去过香港几次,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香港最大的短板就在于物价和服务体验。


物价,几乎很难有让利空间了,毕竟寸土寸金的地方,多少年都是这么过来的,真能便宜得卖,本地人也不至于周末北伐。


但是服务态度的进步空间就很大了。


很多内地人都觉得的香港服务人员的态度很不好,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让人不适。


这一点,是不是可以从培训方面来杜绝呢?


别拿什么“一向如此”、“入乡随俗”的言论来开脱,东北服务业之前在互联网上的风评比香港彪悍多了,现在不也改头换面了?


一向如此,不一定就是对。别拿糟粕当美德。


除了补齐短板,我觉得香港在自身的金融优势面前,也别太藏着掖着了。


今年上半年,多家媒体报道过,内地年轻人特种兵存款,为了几个点的利差,不惜打飞的赴港开户。

香港人跑深圳扫货,是为了节约生活开支。


内地人去香港存钱,是为了更多的收益。


人性都是逐利的,没什么可避讳的。


现在内地银行存款利率一年恨不得下调八次,香港怎么就不能在这方面多做做文章呢?


“赴港旅游,顺带把路费赚回来。”


动辄5%~10%的存款收益,这搁谁不迷糊啊。


与其把所有指望都压在政策上,还不如因地制宜地发挥自身优势。


阿港啊,你可别守着金饭碗要饭吃啊。






既然都说香港银行开户的“无成本套利”了,这么大的风口,我们不能置自家粉丝于不顾。


关于香港开户的所有内幕消息,包括收益、成本、流程

风险等一切你可能感兴趣的东西。


实不相瞒,我们的驻港人员,搞到了最一手的信息。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