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临时劫案》,意欲探索喜剧的郭富城,竟是悲剧之王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香港有两代喜剧之王。
而在周星驰之后,有无数人前赴后继,想要接力喜剧之王封号,却并无一人可以做到。
郑中基说,没有人可以接周星驰的班。
郭富城则不止一次,在公众场合说,香港有几个星爷?
不过在演了很多正剧之后,郭富城逐渐表现出来,对喜剧类型电影的兴趣,比如在这一次的《临时劫案》之前,他在《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破·局》中,实际上都有过一些尝试性地探索。
以《临时劫案》为契机,他正式踏出了这一步。
但在欢乐的外壳下。
走出来的,却是悲剧之王。
图片
这部电影,其实在宣发策略上,有一定程度的失误。
第一个问题,是货不对板。
在前期信息上,过分强调了电影的有趣之处,令人以为,无厘头、逗趣和好玩,就几乎是这部电影的全部。
而恰如前述郭富城那句话,香港有几个星爷?
从《赌圣》《逃学威龙》《鹿鼎记》,到《唐伯虎点秋香》《大话西游》《食神》,那些令人捧腹的剧情和故事,早已深入人心。
第一批入场的观众里,有一部分人,就冲着这种“笑翻天”的无厘头去的。
但进了影院后发现,电影确实有其好玩之处,但看到后半程,却发现悲从中来,所谓黑色幽默,是黑色压倒了幽默。
他们当然会叫嚷。
第二个问题,则是过早扔出了几乎所有笑点。
诸如买枪和中间商、从八千到三万八,以及我请你们去打劫、别苦了兄弟、补一枪和说谢谢等台词,虽然确实很有意思,但在密集宣发的短视频中,早已翻来覆去向大众展示。
这很显然会冲淡观影的新鲜感。
在这个基础上,还带来第三个影响。
一部分有悲悯情怀的观众,被前期密集宣发的笑点劝退,他们以为,这只是一部纯粹搞笑的港式喜剧。
这真是没处说理。
图片
但以淡季而论,这部电影的走势仍显不弱。
究其原因,一则网络评分并未全线崩塌,二则电影线下口碑明显强劲,所以几乎每天,都能超出电影网站的当日预测。
有一些声音,逐渐漫卷而来。
诸如“一部好电影,被一些看惯了烂梗合集喜剧片的人给打了低分”“每个人都是梅蓝天,可每个人好像还不如梅蓝天,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和“值得一看,不是强行煽情,很真实”。
还有,“电影是这几年让我最难忘的一部港片,底层人才懂底层人的苦,梅蓝天最后的镜头,真不是滋味”以及“好似周星驰电影,开始也不是定位烂片吗?等到若干年后才发现,是有内涵好电影”“越看越伤感,说不出来的伤心感觉”。
或者是,“不要被搞笑花絮骗了,看的时候带好纸巾”“真不错的电影,看到最后好难受,好心疼男猪脚”。
而关于郭富城,则是,“剧里有一幕,梅蓝天推车的时候,讲起他家的事情,郭富城那个面部表情,真的演技精湛”“郭富城的演技,真的可以成为艺术家了”和“郭富城的表演,超出我的想象”等等。
相比起那些口号式的负面评价,这些摘录自网络、仅冰山一角的文字,非常真实。
时间会给出答案。
图片
郭富城一路走来。
在悲情层面,也早已有过诸多案例。
三十年前,《赤脚小子》中的关丰曜,秉正气而行,向死而生,近二十年前,《三岔口》中的孙兆仁,执着而悲情,因爱而悲悯,十三年前,《最爱》里的赵得意,人物的苦痛若大河决堤,情感之泄,宛若巨瀑,十二年前,《浮城大亨》里的布华泉,眼中的深情,令人心悸。
庄文强与他合作《无双》之后,坦言想要再度挖掘其悲情一面,而郭富城虽凭《踏血寻梅》夺得金像奖影帝,但实际上,翁子光并不知道他这类演员的真正用法。
最开始,个人也以为,《临时劫案》是一部纯粹轻松、好玩的无厘头电影,最多在其中穿插一些小人物的命运故事,但随着剧情渐渐展开,梅蓝天的大贼意象,渐渐递进转换为他对妻儿的柔情与爱护,当真就像百炼钢,化作了绕指柔。
他并不是真的贼。
只是一个,被命运逼迫到极致的普通人。
图片
当镜头回顾到他的苦难生活。
做摔跤运动员,穷到家徒四壁,转而去摔角,没有任何改观,反而惹到坏人,致使妻儿被人伤害,那一刻,他很愤怒,但同时也很迷惘。
这究竟是为什么?
直到下一刻,儿子西瓜恐惧于暴力,转身跑出屋外。
一个雷劈下来。
梅蓝天彻底崩溃,他的脑子和记忆完全混乱了,陷入了自我的执念与幻象中,只要有了钱,妻子就能住上大屋,就不会被人殴打欺凌,儿子西瓜,也能过上优渥的生活。
怎么才能有钱?去抢劫。
这一刻,人们发现,影片前半段那个,杀伐果断、悍不畏死又莫名搞笑的大贼,原来背负如斯悲情一面。
很多人的情感决堤。
图片
导演将人物的悲情,藏得很深。
郭富城为角色装上一颗龅牙,从表面上看,是希图令形象更为有趣。
但实际上,龅牙这个设定,恰好暗合了人物的背景。
因为经济的贫穷,自然带来营养的缺乏,而没有充足的营养供应,人类更容易出现龅牙的骨骼发育特征,这当然也恰好可以放在梅蓝天身上。
所以,龅牙有趣,但更合宜。
而郭富城演绎人物悲情一面的能力,堪称无双。
道一声悲剧之王。
或并不为过。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