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警告:“X疾病”,比新冠致命20倍?新冠其实就是“X疾病”1号

图片
世卫警告:“X疾病”,比新冠致命20倍?
近日,一则【世卫警告:“X疾病”,比新冠致命20倍】的新闻在国内媒体广泛传播。
很多人都在问,“X疾病”是个啥病?咋这么厉害,比新冠致命20倍?
什么是“X疾病”?
这里的X就是数学上的那个X,是给一个未知数设定的占位符。
“X疾病”跟数学上的X一样,是对目前未知,将来会出现的非特定疾病设定的一个占位符。
图片
那么,符合什么条件才能成为这个“X疾病”呢?
WHO在2022年发布的一份“紧急情况下优先考虑研究的疾病清单”的文件中对“X疾病”给出的注解是:
图片
X疾病(Disease X),代表由目前未知、可能导致人类疾病的病原体引发的一种严重国际流行病的认知。
显而易见,所谓X疾病是现在还没有,将来才会出现,并能引起严重国际流行病的传染病。
既然是现在还没有的疾病,无论是WHO,还是任何一个脑子正常的人,会说这种未来疾病比新冠致命20倍吗?
你觉得可能吗?
世卫警告:“X疾病”,比新冠致命20倍,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打个比方吧:
一对新婚夫妇XX,在洞花花烛夜温存完事后,开始一起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
说到生孩子时,说:
我们要好好备孕,尽早生一个聪明的儿子,然后好好教育他,争取让他在13岁的时候,以750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一位听房的小报记者听闻此言,激动不已,连夜赶写了一篇报道,刊登在了小报次日的头版头条,标题是:
XX13岁的儿子“X”以750分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世卫警告:“X疾病”,比新冠致命20倍,这种说法只能是这么来的?
WHO究竟是怎么说的呢?
国内媒体的这则报道据称是转引自西班牙“20分钟”网站的一篇文章。
图片
这是这篇信源文章的截图。
西班牙媒体这篇文章的标题翻译过来的确是【世卫警告:“X疾病”,比新冠致命20倍的大流行】
但是,文章也指出,X疾病并不是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一种可能性。
或者说,是很多种可能性中极致的一种情况。
比如,前面说的XX夫妇,或者患有不孕不育症根本生不出孩子,也或者生出来1个傻儿子或者女儿,更大机会是生出一个“芸芸众生”的普通人;当然,也有可能生出一个异常天才的儿子,没等到13岁,在8岁的时候就以750分满分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总之,实际上WHO说的是,将来有可能出现一种比新冠致命20倍的传染病。
重要的是说三遍,WHO说的“有可能”“有可能”“有可能”。
“新冠致命20倍的传染病”是耸人听闻吗?
如上所述,WHO于2022年更新的“具有流行和潜在公共卫生风险的病原体清单”包括:
新冠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埃博拉病毒病和马尔堡病毒病
拉沙热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尼帕和亨尼帕病毒病
裂谷热
寨卡
“X疾病”*
什么意思呢?
世界上有一些已知和未知(或者未来新出现)的传染病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国际流行病。但是,由于资源有限,只能对认为风险较大的疾病有限展开研究。
图片
经过全球数百名科学家的激烈讨论,认为以上已知的疾病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国际流行病,应该优先考虑展开研究。
对于目前未知或未出现的,将来出现后有可能引发严重国际流行病的非特定疾病设置了一个代号来占位,成为“X疾病”。
上述清单列举的传染病,几乎个个都比列在第一位的新冠更致命。其中,像埃博拉、马尔堡病毒病、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甚至SARS和MERS,比新冠致命20倍都不会言过其实。
在历史上曾经流行过的腺鼠疫、天花等,比新冠致命不止20倍。
对于未来出现的“X疾病”,有一些致命性是新冠的20倍,甚至更高,都完全有可能;当然,也有可能致命性仅有新冠的几倍、1倍,或者0.5倍。
毕竟,这个“X疾病”是非特定的,也绝对不是一种,在未来久远的人类历史上,会出现无数种。
新冠其实是“X疾病1号”
尽管早就有人提出了“X疾病”的概念,但是,WHO于2017年首次将之列入“预防流行病研究与发展行动计划”清单。
2019年爆发的新冠完全符合“X疾病”的所有条件,因此,新冠其实是WHO提出预防未来流行病计划后第一个爆发的“X疾病”,我们称之为“X疾病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