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狄仁杰,为何让外国人这么起劲

狄仁杰,史书上配享太庙的大唐名相,关于他的传说有很多,最为观众所熟知的,恐怕还是那些神探故事。
这些年的影视剧创作,早已构成一个狄仁杰IP宇宙。近日,由周一围王丽坤、钟楚曦等主演的电视剧《大唐狄公案》即将上线。这是狄仁杰IP宇宙的最新一部,讲述他在州县及京都为官断案、摘奸发伏的传奇故事。
图片
这部未播剧集已在海外引发热议。荷兰通讯社称,这位中国唐朝“神探”或将在当地甚至全球掀起一波新的东方文化热潮。不少海外网友也在预告片下留言,希望尽早看到本国的译制版。
一个东方神探,外国人竟然这么起劲。对此,不禁要借用一个狄仁杰IP宇宙中的老梗发问:
“元芳,你怎么看?”
饰演李元芳的张子健和编剧钱雁秋表示,《神探狄仁杰》中并没有“元芳,你怎么看”这句台词。这纯粹是观众臆想出来的。它之所以破圈,是因为《神探狄仁杰》过于经典,堪称狄仁杰IP宇宙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图片
该剧以武则天时代的权谋斗争为背景,用一个个乱力怪神、荒诞不经的悬疑故事,彰显狄仁杰的政治智慧与缜密心思,使得他的神探形象,增添了忧国忧民的深度。正像游本昌之于济公,六小龄童之于孙悟空,梁冠华无论表演还是台词,实在是狄仁杰的不二人选。
可以说,梁冠华之后,再无“狄仁杰”。但徐克和刘德华偏要挑战这个“等式”。
图片
2010年,他们推出怪诞又恢弘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一尊俯瞰长安的百丈大佛,一座阴暗诡谲的地下鬼市,一个可令人离奇自燃的西域毒虫,徐克的想象力可见一般。刘德华版狄仁杰文武双全,像是李白加“007”的结合体,桀骜又多情,建立了另一种关于狄仁杰的想象。
图片
而后,徐克推出续集“神都龙王”“四大天王”,仍以阴诡的美术风格和奇幻的故事情节著称,却也贬损了神探断案的风采,使得赵又廷版的狄仁杰,只是刘德华版的年轻化重复。
此后,狄仁杰IP偃旗息鼓,未有佳作。偶尔会冒出一些网络大电影,单2023年,爱奇艺上就有三部“狄仁杰”网大上线,只是质量堪忧,不值一哂。
图片
其实,就影视剧领域,狄仁杰有一段从配角到主角的“经历”,1939年方沛霖执导的电影《武则天》,就出现了狄仁杰的角色,只不过角色的戏份并不多,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1984年的港剧《武则天》中。直到1986年,狄仁杰才走出武则天的“影子”,以主角身份出现在电影《血溅画屏》中。
就此,狄仁杰IP悄然孵化。次年,一部更经典的电视剧《狄仁杰断案传奇》开播,其服道化、剧情台词等无可指摘,古画古风,细节考究,也塑造了最早的狄仁杰形象:温文儒雅、正义凛然的美髯公。
图片
之后,陈宝国、寇世勋、任嘉伦、欧阳震华、郑则仕、黄宗泽……各种版本的狄仁杰不断涌现,题材上涉及正剧、喜剧、网络版,人物设定上则有少年、青年、中年,可谓穷尽狄仁杰的叙事可能。
就改编数量、规模与声势来说,狄仁杰IP大概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以媲美“西游记”的大IP。
图片
2000年《龙珠风暴》,陈宝国饰狄仁杰,旁为黄晓明
但令人惊诧的是,第一部以狄仁杰为主角的影视剧竟然没出现在中国。
早在1986年《血溅画屏》上映之前的1969年,在那个诞生阿瑟·柯南·道尔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国度,就拍出了六集英剧《狄仁杰》(《Judge Dee》,直译为“狄法官”)。你能想象一个外国人,穿着古代官袍,戴着乌纱帽断案的场景吗?
图片
1974年,美国紧随其后,推出电影《狄仁杰之朝云观》,一部猎奇式的景观片,强行使用道教、戏曲、古服饰等元素打造出来的“群魔乱舞”。
图片
虽然鄙陋,但英美等国竟然比我们更早对狄仁杰感兴趣,不惜冒着“张冠李戴”、被人笑话的风险也要拍摄狄仁杰,实在是因为他们太爱“狄法官”这个东方神探了。
谈及狄仁杰出海并名扬天下,这份“功劳”只能归功于一个人——高罗佩。
作为荷兰外交官兼汉学家,高罗佩(1910-1967)历时十八年,完成《大唐狄公案》。该书英文版一经面世,便在欧美引起轰动,并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行销世界各国。许多西方人,甚至是经由“狄法官”才认识中国的。
图片
正在抚琴的高罗佩,图据网络
英美两国的狄仁杰IP作品,中国最早的《血溅画屏》《狄仁杰断案传奇》,以及即将播出的周一围版狄仁杰,都是改编自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
从某种程度讲,高罗佩之于“狄仁杰”,就像吴承恩之于“西游记”,虽非完全独创,却是史无前例的集大成者,以及后世IP宇宙的奇点。
“父亲说过他和狄仁杰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两人都是高级别的官员,都对艺术、诗歌、书画非常熟悉,所以写狄仁杰就是在写自己。”高罗佩之子在采访中谈及父亲和狄仁杰是有共性的,并表示父亲笔下的狄仁杰在西方人气颇高,“被誉为东方的‘福尔摩斯’。”
在外交官中,作家、艺术家并不少见,高罗佩却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的天才和全才,非常人所及。除了小说写作,他掌握汉语、英语、梵文、日语、蒙古语、拉丁语等15种语言;此外,他的中文书法、印章篆刻、古琴弹奏亦是一绝,并撰有学术专著。
图片
高罗佩学术代表作《琴道》
高罗佩是他的中文名字。他原名叫罗伯特·汉斯·范古里克(Robert Van Gulik)。祖父酷爱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漆器。父亲是军医,去印尼工作时,倾心于一个艺术世家的女子。两人婚后育有四个子女。高罗佩生在荷兰,从小听哥哥们讲印尼往事,不禁心向往之。后来,父亲调回印尼工作,小高罗佩得以在爪哇岛度过幸福的小学时光。
正是在小学,他喜欢上皮影戏和中国城中的卷轴画、瓷器上的神秘汉字和华人寺庙里的香炉和雕像。不久,他随父亲返回荷兰,进入中学,开始学习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一切,这种兴趣一直持续到他读完博士。因为渴望亲身踏上那片远东的伟大文化中心——中国,他辗转来到荷兰外交部工作,成为一名外交官。
图片
画面居中的外国人为高罗佩,他与徐悲鸿等人都相识
后来他在1935年到达日本。他敏锐地察觉到日本的政治形势紧张,竭力确保那些事情不会干扰自己的生活,继续专注汉学,译介鬼谷子,从事各项文化活动。为了实现他的理想——成为一个传统的中国式学者型官员,他开始研究古琴和笔墨纸砚等,时不时翻译、撰写一些中国有关的著作。
因为战争,他离开日本,于非洲短暂停留后,终于争取到来中国的机会。1943年,高罗佩到重庆大使馆工作。“在重庆度过的岁月,对我在学术和艺术方面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他结识各界名流,爱上张之洞的外孙女水世芳。同年结婚,高罗佩也因此成为“重庆女婿”。
图片
在重庆时,他读到一本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又名《狄公案》),惊叹于中国的公案传奇竟不逊色于西方的侦探小说,遂萌生翻译的念头。1949年,他将该作品译成英文出版,结果非常畅销。“因此我决定作为一种试验来继续写那种小说,于是我接着写了《铜钟案》。”
1951年,英文版《铜钟案》在日本上市后,大获成功。他一鼓作气,如侦探般钩沉古籍中的阴谋案件,参考大量公案小说、刑狱典籍和民间故事,并用深厚的汉学功底为作品背景和历史细节托底,接连创作了《迷宫案》《黄金案》《四漆案》等二十来个中短篇,成书《大唐狄公案》,译成中文后总字数130多万字。他甚至亲自绘制了中国风格的插图。
图片
1960年代,当高罗佩的所有小说都被译成法文和德文后,“狄法官”彻底火遍全世界,成为不亚于福尔摩斯的东方神探。
高罗佩曾评价自己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职业,汉学是他的终身事业,写小说是他的业余爱好。三个身份都指向一个精神之乡——中国。这个重庆女婿一生挚爱中国文化,毕生践行,硕果颇丰。1967年病逝,年仅57岁。他曾写有一首充满汉诗味道的诗,可作临终之歌:
……我活累了,
现在要小憩,在南山某处。
我走了,不要问如何去,去何处,
因为处处永远是白云。
《狄公案》是清末的章回体长篇公案小说,作者名已佚。共60回,前30回讲狄仁杰任昌平县令时平断冤狱;后34回,写他任宰相时斗奸臣,肃朝纲。
后半段政治意味太浓,作者似乎在借古讽今。高罗佩弃之不用,只翻译前半段的三个案件:丝绸商人谋杀案、新婚夜新娘被毒死案、周氏杀夫药女案。案件离奇,线索繁杂,谜面诱人。但侦探小说最重要的就是侦破与探索,破案过程才是重中之重。
以周氏杀夫药女案为例,狄仁杰没线索了,跑到庙里静坐祷告,口中念念有词,“叩我冥司,明明指示。”然后便在一本求签的册子上,得到题解和暗示,心下已经明白,“她将亲夫害死,心术岂不危毒。”
图片
接着便是寻找证据,几番追寻后,提审嫌疑人周氏,见周氏仍然辩解,当即下令上“夹棒”(一种折辱妇女的酷刑),周氏当即晕死过去。
事实上,书里的狄仁杰仿佛一个暴力狂,他自称“本县这三尺法堂,虽江洋大盗,也不能熬刑挨过”,于是口供的提取方式,就是严刑拷打。周氏醒来,还是不招,狄仁杰便设计,于夜里扮作阎王,恐吓周氏,最终得了口供。
中国传统的公案小说,如《包公案》等,其实本义不在破案,而是借助一个悬念,来写案件背后的社会生活,或是展示江湖侠义,或是表达对贪官污吏的怨怼,或是讽谏庙堂。而这些小说的破案手法,相对拙劣,依赖鬼神显灵、托梦、附身,寺庙求签等,以及《狄公案》中各种光怪陆离的刑罚手段。
图片
倘若只是如实翻译、创作这类公案小说,很难畅销世界。高罗佩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懂得扬弃。
“弃”的是那些没有逻辑依据的破案手法,依托鬼神莫测的超自然力量叙事,以及某种指桑骂槐式的历史隐喻;“扬”的是他取材的手法和核心诡计,总是脱胎于历朝历代的公案小说、法医笔记、民间故事、文人笔记和历史事件,以及可以化用在小说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如围棋、道观、古琴等,加上福尔摩斯式的重逻辑和推理的破案手法,最终创造出一种以中国为体,西方为用的新中式侦探小说。
图片
高罗佩在书房抚琴
在他笔下,纵有鬼身、冤魂以及某些恐怖片式的氛围营造,也不过是增加悬念的手段,并不依赖它们来破案。所谓破案手法,完全是靠狄仁杰细致观察,寻访证人,小心求证,最后抽丝剥茧才得到真相。
在外国人看来,《大唐狄公案》既有异域风情、民俗文化和古代中国的日常点滴,又兼具了悬疑性、趣味性、观赏性。这样的故事一经推出,便火遍世界。从此,狄仁杰成为盛世大唐的超级侦探,东西文化的“交流大使”,和后世狄仁杰IP宇宙的闪耀起点。
文/李瑞峰 编辑 王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