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向荣,风湿免疫大布局迎大发展|2024新年特别策划·风湿免疫2023十大亮点 ⑯

我国风湿免疫科学科建设起步晚、从业人员数量少,专业化程度低,如何给出破局之解?在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等学协会带领下,走出了一条中国风湿免疫科发展的探索之路。2023年,全国风湿免疫领域研究者、医生依然砥砺奋进在路上,为推动风湿免疫发展进行大布局,未来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01

规范诊疗:风湿领域首个诊治中心建设启动



1月6日,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NCRC-DID)打造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规范诊疗项目”正式启动。《风湿与免疫研究》杂志第三期发布了NCRC-DID制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规范诊疗中心(COE)建设标准。

专家点评



图片

曾小峰 教授


NCRC-DID主任曾小峰教授表示,NCRC-DID在促进全国范围内SLE的标准化治疗和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策略。COE建设是其中重要一环。通过建立COE标准,在医疗服务、教育和科研方面表现出高水平的诊疗中心将获得认证。目前已完成四批认证流程,囊括26个省份、47个城市、77家医院,让规范化诊疗深入临床,渗透全国各地(点这里)


02

填补空白:共识指南解决临床急需



3月,NCRC-DID牵头制订了全国首部《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殖与妊娠管理指南》。该指南获指南评价组织STAR评级为风湿免疫专科最佳指南。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姜林娣教授牵头制订的《中国大动脉炎全病程多学科慢病管理专家共识》发布。10月,《IgG4相关性疾病诊疗规范》出台。


专家点评

图片

姜林娣 教授


姜林娣教授表示,2023很多专科领域内共识、指南填补领域规范性空白。也体现了风湿专家们瞄准学科关键领域、解决临床急需的担当


03

“机会窗”:早期发现银屑病关节炎患者心血管病



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卓莉教授团队在《风湿病学》杂志发文,首次揭示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银屑病关节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成果为TyG指数在银屑病关节炎心血管风险评估中的使用提供重要真实世界证据。


专家点评


图片

张卓莉 教授


张卓莉教授表示,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为心血管干预提供重要“机会窗”。结合TyG指数简便、易获取等优势,或可成为临床实践中银屑病关节炎患者心血管风险的筛查工具,尤其是在初级医院和社区。


04

新尝试:狼疮的CAR-T之路


4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牵头国内CAR-T治疗中度或重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注册临床研究获CDE的批准。在5月和11月,风湿领域两个重磅国际会议(欧洲EULAR及美国ACR年会)上,中山市人民医院何善智教授团队发表了BCMA/CD19-CAR-T 即双靶点CAR-T技术治疗SLE-LNⅠ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安全可控(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12例SLE患者均对治疗产生反应,11例LN患者自身抗体一个月内消除,免疫得以重建,保持无免疫药物治疗的康复。

专家点评

图片

何善智 教授


何善智教授表示,cCAR通过清除变异的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免疫重建,达到彻底清除自身抗体的产生来治疗疾病。这种方法在SLE-LN患者中观察到的疗效激动人心,更长期的随访已在路上(随访最长的己超过18个月,零用药未见复发)。以后,还会将这种方式推广到其他B细胞和/或浆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05

灵敏方便:手机App改善RA患者疾病活动

图片
 4月14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教授、李春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穆荣教授牵头的国内多中心团队,在JAMA子刊上发表了大规模临床研究,该研究证实,使用智能疾病管理系统进行疾病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医患互动、预警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


专家点评

图片

李春 教授


李春教授表示,该研究是全球首项证实移动医疗App可改善RA患者疾病活动的研究。研究纳入中国22家医院2000余例患者,成为该杂志迄今点击量最高的文章之一。该App自2014年上线至今,已为超过30万风湿患者提供院外随访和在线互动服务,成为中国风湿科医生和患者优选的慢病管理工具。为移动医疗APP走向临床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06

新工具:助力SLE-PAH诊断分型


6月29日,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曾小峰教授、李梦涛教授团队研究发表,研究揭示SLE肺动脉高压的新易感基因HLA-DQA1*03:02,携带该变异与预后不良相关。

专家点评

图片

李梦涛 教授


李梦涛教授表示,“十四五”期间,针对SLE-PAH,北京协和医院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专项的支持下,开展了系列研究,从发病机制到诊治预后。本研究是全球首个针对SLE-PAH的基因组学研究,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成果为SLE-PAH的早期诊断与精准分型提供了新工具。


07

助力罕见:找到预测系统性硬化症进展因子


7月24日,《关节炎与风湿病》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吕良敬教授团队成果,研究绘制了首个东亚人群系统性硬化症皮肤单细胞图谱,并发现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皮肤中内皮细胞的Ⅰ型干扰素应答参与了疾病的纤维化和血管病变发生,并且可以预测疾病进展。

专家点评

图片

吕良敬 教授

吕良敬教授表示,研究显示,内皮细胞Ⅰ型干扰素应答评分预测疾病进展效果优于传统的皮肤硬度评分。今后可以根据内皮细胞I型干扰素应答评分对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不但对临床结局预测和发病机制研究有重要意义,研究提示,Ⅰ型干扰素受体拮抗剂在系统性硬化症中的应用值得期待。


08

走向国际:世界舞台“绽放”中国声音


2023国际风湿年会出现越来越多中国声音。11月10~15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年会召开。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代表团队承担了8场口头发言与13个壁报展示(点这里)。口头报告聚焦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白塞病等6大病种,在世界学术舞台展示了中国风湿团队的风采,发出了中国风湿病学者的声音。


专家点评

图片

田新平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田新平教授表示,在国际年会上发出中国声音,是中国风湿病学者的责任。近年,风湿免疫领域研究越来越多,研究内容聚焦风湿基础研究、临床和转化研究,研究的体系性表现得越加明显,希望利用中国的数据和研究人群,揭示更多风湿病奥秘,这需要全国同道更加努力。


09

国产新药出海:狼疮治疗迈出创新步伐


11月24日,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奉春教授团队在《风湿病年鉴》上发表Ⅱb期临床研究,验证了我国原研新药泰它西普治疗SLE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显示,治疗48周时,不同剂量泰它西普组的效果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


专家点评

图片

张奉春 教授


张奉春教授表示,该研究验证了泰它西普治疗活动性SL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为全球多中心Ⅲ期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10

儿童风湿:我国首个免疫病标准数据集发布


12月17日,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编的《儿童风湿免疫病标准数据集》正式发布(点这里)。团队还同步建立了高质量、标准化的中国儿童免疫性疾病研究网络平台,该平台将充分发挥健康医疗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的重要作用。

专家点评

图片

宋红梅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宋红梅教授表示,该数据集规定了儿童风湿免疫病的20类614个数据元及23个数据字典,涵盖常见临床表现、特异性检查、治疗用药、基因等临床及研究信息,突出了儿童特殊的生长发育状态及其对诊治的影响,以及遗传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


排版:沈佳盟

编辑:王丽娜

审核:裘佳



2024年医TV·医师报直播春节特别策划




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医师报》计划开展主题为“《医师报》新春走医院·进科室·访医生”的春节特别策划,邀请特约通讯员,通过现场探访、采访录制的方式,记录各地医院医生们是如何度过春节的故事。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