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中国互联网25年,QQ的韧性从何而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北京报道
今年是中国开启互联网时代的第30年。1994年4月20日,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中国首次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面互联互通,成为世界互联网大家庭的第77个成员。
今年,也是 QQ作为“初代互联网产品”的第25年。过去30年,作为最“年轻”的重要行业,互联网成为中国经济最闪亮和激动人心的行业之一,也是最风大浪急的行业之一。一波又一波浪潮之下,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但像QQ这样能数度穿越周期起伏依然活力满满的国民级产品却罕有。
“QQ能穿越周期,适时而变。从一款简单的即时通讯演化为集成互联网社交娱乐和增值服务的互联网应用,可谓是韧性成长的活化石。”北京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王俊秀表示。
1990年代,中国互联网创业大潮初起。深圳青年马化腾、搜狐张朝阳、杭州老师马云、硅谷精英李彦宏、初代程序员王志东……一大批对时代脉搏敏感的创业者投身互联网,他们被大众视为“数字英雄”,像摇滚明星一样被追捧。而他们创办的QQ、搜狐网、淘宝、百度、新浪……将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即时通讯、在线购物等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带到中国。
几乎所有的早期中国互联网产品都是从观察与摸索全球优秀案例开始的,但中国互联网从业者在应用性创新上的能力和速度毫不逊色于任何国际同行。
图片
创业初期的腾讯员工
1999年,刚刚成立三个月的腾讯推出即时通讯工具OICQ。仅仅9个月,OICQ的注册用户就突破了100万。2000年11月,OICQ正式更名为QQ。此时,QQ每一天的新增用户超过50万人,用“狂飙”来形容都显得不够快。
图片
2000年的QQ登录界面
当时,个人计算机普及率尚不足1%。全国有240万网民,七成以上是25岁以下的青年人,他们都没有属于自己的专用电脑,用的大多是单位或网吧里的电脑。当他们换一台电脑上线的时候,原来的内容和朋友列表就都不见了,而QQ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该问题,将信息留存从客户端转移到服务器端,从而适应了当时的上网环境。
2002年,群聊功能的开发,可以看作中国互联网史上的又一个突破性创造。QQ群的发明,改变了网民维系关系链和在线互动交流的方式,标志着社交网络概念在中国出现,这比Facebook要早18个月。
新生的中国互联网很快就迎来格外凛冽的寒冬。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在美国纳斯达克敲钟的中概股们集体沦为“垃圾股”,未上市的创业公司则因为融资艰难面临断粮。QQ甚至因为发展得太快而差点儿死掉,马化腾整天焦虑如何养活这只胃口巨大的“企鹅”,几度因为用户数量快速增长导致运营成本难以承受而想要卖掉QQ。不过,这个冬天也教会了中国互联网不仅需要保持对技术创新的热爱,还要靠务实熬过商业世界的残酷。
在即时通讯基础上,QQ富有创意地于2003年和2005年分别推出QQ秀和QQ空间来满足用户个性化展示需求。在满足用户社交需求上,QQ于2003年推出QQ游戏、2005年推出QQ音乐和QQ宠物、2009年推出QQ农牧场,使QQ由一款没有温度的即时通信工具逐渐转型为一个“类熟人”的网络社交平台。
图片
QQ秀界面
从2000年开始,QQ甚至创新性地打造了“QQ会员、Q币、QQ黄钻、虚拟道具”等商业模式。在摩根士丹利发布的2010年度“全球互联网趋势”报告中,腾讯成为唯一一家被屡次提及的中国企业。在创新能力一项上,腾讯排在苹果、谷歌和亚马逊之后,位列第四,入选的原因是“QQ在虚拟物品销售和管理能力上的巨大成功”。这一切都是QQ基于对用户需求深刻理解与敏锐洞察,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从而让产品产生更大价值,获得更好的商业回报。
2010年前后,中国互联网的热词是“船票”,在那个大浪淘沙的时期,没拿到移动互联网船票的公司渐渐消失不见,甚至连Yahoo这样的偶像级全球互联网巨头也难逃时代洪流。拿到船票的互联网公司则一飞冲天,无论是成功转型的巨头,还是本身就诞生于移动时代的新贵,都体会到坐上“风口”的畅快感觉。
这个过程今天看来只是几行字,但当时是相当残酷的。因为这意味着大浪淘沙、百舸争流的大时代又来了。
对PC时代的先行者来说,要思考如何将用户需求从PC端转变成移动端,通过创新升维实现华丽转身。这不是简单的平移,而是要根据移动端用户的使用习惯做定制化。这种思考的转变,也让互联网行业秩序发生变化。满腔热忱的后生大军围绕用户需求推出各种APP,覆盖社交、娱乐、资讯、购物、打车、通话等各种领域。PC时代的前辈来不及转身,就会被抛下。
时任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的负责人汤道生坦言:“QQ已到了一个关键时刻,移动互联网并非PC端的补充,而可能是颠覆。QQ如果不自我变革,适应‘随时随地’的特征,就会被用户抛弃。”
2013年手机QQ 4.0版本上线,取消在线离线状态显示,而后遭遇用户疯狂吐槽。上线仅4天,就收到3万余条投诉,但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QQ移动化的布局。2014年,QQ提出“年轻化”战略,两年间陆续做了很多适配新时代和年轻人的创新功能如QQ阅读、兴趣部落、QQ看点、厘米秀等,这些更懂用户、更懂年轻人的创新思路,让QQ迎来第二春。
“年轻人始终是互联网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关注和激发年轻人的需求,才能在互联网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此方面,QQ可谓抓住了年轻人这一精髓。”王俊秀表示。
QQ的“新生”只是中国互联网在移动时代的创新一例。在这个时期,中国互联网在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领域的创新开始领先全球,代表产品有微信支付、淘宝、京东等。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也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改变着每一个中国人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习惯了掏出手机解决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一切。
随着我国先后建成全球最大的4G和5G移动网络,互联网发展也进入“未来已来”的全新时代。
目前来看,人们上网的终端还是以智能手机为主,但各类IOT设备、车联网、XR等虚拟现实设备走入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人人都有自己的Avatar(虚拟形象),真实世界不再只是映射进虚拟世界,而是与虚拟世界融为一体,这些都似乎是并不遥远的未来。尤其是随着AI大模型等新技术的快速进步,未来的互联网究竟何种面貌确实是个激动人心的大命题。
现在,李彦宏已经从“搜索先生”化身“AI先生”,已经退休的马云喊话阿里巴巴要拥抱AI电商时代,马化腾表示AI是百年不遇的历史机遇,张一鸣、黄峥则带着中国创新出海“圈粉”全球用户……当然,还有更多的创业者,正在争相成为新时代的传奇。
作为曾经穿越数个周期的元老级互联网产品,诞生于寻呼机时代的QQ爆发于PC互联网,成功转型移动互联网,也在主动探索AI、虚拟社交等前沿领域。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英国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表示,QQ是在互联网这个快速迭代的世界当中,通过创新保持生命之树常青的一个典型案例。QQ紧密贴近中国文化、紧跟青年用户的需求和时代脉搏,通过快速的迭代创新,不断摸索真正适合中国网民和青年群体的互联网产品,并且在创造新的社交可能性方面做出前沿性探索。
2021年,QQ推出3D超级QQ秀,用动捕技术将弹琴、唱歌、跳舞等动作从现实世界平移还原到虚拟世界。自研的AI创作技术,让用户可以自主创作虚拟服装,只需描述“我想穿上波点熊猫图案的短裙”就能让自己的超级QQ秀马上变装。
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在促进人类更快地迈向文明社会。互联网加速了信息流通,更好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整体利益,让不同群体享受数字红利。
2010年,一位视障者给马化腾写了封邮件,一个多月后,去除了验证码等繁琐设置的QQ无障碍版本诞生了。上千万视障人士从此进入互联网社交时代。此后的14年里,QQ一直探索推进无障碍、适老化建设与改造,竭力满足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交流需求,推出了关怀模式、无障碍读取文字/图片/表情包/视频等功能。目前手机QQ上已实现超3000个无障碍特性。
图片
视障人群在体验QQ表情无障碍功能
加入这场科技向善行动的队伍也愈加庞大,百度、美团、高德、快手等平台让所有人平等使用互联网,也让弱势群体能够通过互联网得到社会帮助和关爱。科技向善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共同追求。
“QQ作为一款国民级应用,一向怀有一种深刻的认识——让每个人都能使用技术,它是令创新更具包容性的关键部分。多年以来,QQ建立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社区,可以寻求灵感、资源、支持、善意的话语、集体智慧和鼓励。它带动了大量中国互联网的温暖参与者,让社会更加互助有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胡泳教授表示。
一转眼,中国互联网已经走过30年,在这场创新者的幸存游戏中,王者更迭,但没有谁可以躺平。凭借持续迭代的产品创新,坚持始终的韧性,QQ成为整个中国互联网产业屈指可数的冻龄产品。
一款互联网产品能够走过中国互联网的25年意味着什么?无疑,它是一个大行业和一个大时代的幸运儿,能够数度穿越周期起伏依然活力满满;当然,它也一定是造就了一个大行业和一个大时代的主人公,不断参与激荡的互联网浪潮,并奔涌向前。
责编 | 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