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海边现巨鲸尸体,可能是哪种鲸?鲸鱼标本的制作工程有多庞大

近日,广东汕头东海岸出现了一条巨大鲸鱼尸体的新闻登上热搜。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鲸鱼尸体长度约12米。那么,搁浅的鲸鱼有可能是哪种鲸鱼呢?从新闻视频来看,鲸鱼尸体已经高度腐败,皮肤严重脱落,背鳍也没有了,能表明鲸鱼种类的特征所剩无几。但是,仔细观察,该鲸鱼的喉腹褶延伸到了肚脐的位置,从这个细节特征来判断,死亡的有可能是一条布氏鲸。
图片
布氏鲸属于须鲸科-须鲸属,分布于从北纬40度到南纬40度之间的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在我国的南海、东海和黄海都有分布,比如前不久,出现在广西涠洲岛,张开大嘴,静等鱼类游到嘴里的鲸鱼正是布氏鲸,这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涠洲岛,任何宣称能带你出海近距离观赏布氏鲸或与之同游的项目都是非法的。靠近鲸鱼会对鲸鱼造成干扰,鲸鱼巨大的体型也可能给人造成重伤。按照惯例,人须与鲸鱼保持不少于100米的距离。因此,如果有幸目睹布氏鲸,在岸上观赏即可。擅自靠近或使用无人机,都是违规行为。
图片
回到新闻,31日晚,汕头东海岸的鲸鱼尸体已经被打捞上岸,运离海边,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处理鲸鱼尸体最大的风险在于鲸爆。鲸爆,是由于在鲸鱼死亡后,其血液循环和呼吸停止,体内的微生物会分解其细胞和组织,从而导致细菌进一步繁殖。此过程会产生巨量的气体充盈于尸体内,导致尸体膨胀,巨大的压力有时会导致尸体爆炸。巨量气体冲破尸体的瞬间能产生之于人致命的能量。不过在该鲸鱼尸体被运走的两天前,专业人员就对该尸体做了排气处理。
图片
有人问,为什么没有像之前媒体预测的那样将鲸鱼尸体做成标本呢?动物标本的制作是一项极其精细又耗时的过程。一条布氏鲸的长度为12-14.5米,体重15-25吨,想要做成骨架标本,工程庞大,会消耗巨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
2017年3月,上海海域发现一条长须鲸尸体,而后,这条长达24米的长须鲸被做成一具重达3吨的骨骼标本,收藏展览于上海自然博物馆。该标本制作耗时3年半,仅仅是现场解剖、取出骨骼就花了3周时间。
图片
然后,对骨骼上残肉的清理和鲸脂的去除,其工作量更是庞大到不可想象。制作骨架标本,通常会通过化学消蚀的方法将骨骼上的剩余肌肉肌腱彻底去除,然后对骨骼再次进行脱脂、漂白,以清理骨组织内的脂肪、骨髓。之后,对每一块骨骼进行单独分离、标记,最后,对标号的骨骼进行重新组装。以鲸鱼的体量,组装骨骼就如同建造一座巨大的迷宫。
图片
除了鲸鱼骨骼标本本身的组装,如何展览标本,对场地和标本支架的建设,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最终,那具长须鲸标本于2021年12月9日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亮相。
图片
再次回到新闻,汕头的搁浅鲸鱼,从其尸体的腐败程度来看,并非搁浅后死亡。实际情况很可能是这条鲸鱼在海里时,就已经死亡了,最终被海水冲刷至此。鲸鱼的寿命能超过70岁,但是,很多时候,海洋污染和人为的干扰,比如船只碰撞,导致很多鲸鱼英年早逝。从新闻视频中鲸鱼的体型来看,它也并没有活够应有的时间。
图片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